提要:農村種植的葫蘆,怎麼去皮保色?
在農村許多人種植葫蘆的目的是為了食用,不過很多家庭也會将多餘的葫蘆在成熟之後,用鋸子從中間切開,這也就是俗稱的瓢,在農村用瓢來挖水、挖面粉等多種用途。不過也不乏個人人将其收藏挂起來,寓意福祿,其含義比較好,大家追求一個吉利吧。因為葫蘆本身諧音就是福祿。
一般人們所收藏的葫蘆是一種上面細,下面粗的一種俗稱為丫丫葫蘆的品種,看過《西遊記》的話應該記得太上老君用來收藏金丹的葫蘆就是這種丫丫葫蘆。在收獲葫蘆之後我們也會發現,如果不對葫蘆處理的話,逐漸幹癟并且在葫蘆表皮會有許多壞點影響觀賞性,那麼如何處理呢?
對于這樣的葫蘆,我們的目的肯定是保障葫蘆品相更好。葫蘆即将成熟這是肯定的了,采摘葫蘆表皮泛白色,長相比較好的葫蘆為首選對象。
其次采摘的時候最好能将西瓜的蒂也一并采摘,因為葫蘆的蒂對于觀賞價位還是非常的高的。
其三,就是能夠盡快處理,避免葫蘆脫水品質變差。可以選取家中的竹筷子,對葫蘆的表皮進行刮幹淨,因為表皮是為葫蘆供給營養的部分,在迅速刮掉表皮後,葫蘆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内定型,盡可能的縮減影響觀賞價值的因素。而且如果葫蘆幹了的話,再考慮去皮也就難上加難了。
第四在葫蘆去皮之後,對葫蘆可以再陰涼通風的地方曬幾天,不過也不要過大的風口,避免因為脫水過快,葫蘆表皮出現皺縮,而影響美觀。
以上工作都做好之後,葫蘆的觀賞性也就很不錯了,不過這還不是最好的,如果有條件的話,科學興農建議才有油漆,觀賞性更好,也更具收藏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