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2月7日電6日是大年初二,阖家團圓的好日子。今年過年大家都收到什麼禮物呢?有沒有收到紅包呢?小僑可收到了老闆發的大紅包哦!
各國的華僑華人雖然身在海外,但是隻要過中國新年,發紅包這個習俗是不會缺少的。
“發紅包”寓意祈禱新一年裡幸福、平安、健康,互道恭喜發财也是一種良好祝願,是所有人不可或缺的一種儀式。年夜飯後長輩會将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傳說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資料圖:“财神”向遊客派發現金紅包。 王中舉 攝
中國“紅包”換“新顔” 華人熬夜搶零錢
當中國農曆新年的古老傳統,遇上互聯網高速列車,發紅包就有了新玩法。社交平台微信不僅為華人與家鄉提供了便捷的溝通方式,也把“搶紅包”風靡到海外。
新年前後,芝加哥的華人微信群内熱鬧非凡,紅包如流水一般一個接一個,霸占了許多人的手機屏幕,群成員們邊搶紅包邊互道祝福,樂此不彼。
在澳大利亞,有超過100萬人歡慶農曆新年,來自中國昆明,現是墨爾本一間私立學校的中文老師李思丞(Sicheng Li,音譯) 說:“看春晚的同時,你需在微信收發紅包。這很忙的,我有很多微信群,以至到淩晨3點才上床睡覺。”
電子紅包的興起,讓各國民衆手指輕點之間,體驗到科技進步與社交分享帶來的歡樂。
各國友人發紅包 這些紅包可以有
中國春節發紅包的習俗傳到海外,一些外國友人也坐不住了,參與到發紅包的活動中來。
就在前幾天,南非開普敦市新上任的市長丹普拉圖,邀請200位華人參加市政府舉辦的“歡慶中國新年茶會”。這在開普敦曆史上,也在南非曆史上是第一次。
茶會上,市長向所有參加茶會的華人“發紅包”,與一般紅包不同,這裡面放的不是錢,而是開普敦市的市徽。
南非開普敦華助中心供圖 董鋼 攝
在澳大利亞,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悉尼街頭,到處被中國紅和吉祥豬覆蓋,大紅燈籠也高高挂起。
往年悉尼市長還會亮相唐人街,所有的商家、店員、路人、小孩等,走過路過的,統統都有紅包拿。
2月5日,中國農曆新年大年初一,悉尼市長克羅芙·摩爾(左)到唐人街拜年,與商戶和遊人共慶中國新年。圖為摩爾向遊人派發利是紅包。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
紅包習俗源遠流長,除了春節發紅包,美國聖誕節也開始發紅包了。去年聖誕節,美國波士頓市長Martin Walsh 親自點亮華埠聖誕樹,他向華埠小區送祝福,并遵照華人傳統禮儀,親自給每個兒童發紅包,令孩子們興奮不已。
思鄉情意濃 “紅包”各不同
紅包不僅在中國有,随着時代的變遷,很多國家也有發紅包的習俗,那各國的紅包都有什麼區别呢?
在韓國,壓歲錢也叫“歲拜錢”。春節的時候,孩子們坐在一起,按長幼輪流行大禮。年紀大的孩子會拿到更多的壓歲錢,但一般隻給到孩子高中畢業之前。
與中國“紅紅火火”的紅包袋不同,韓國紅包習慣用白色信封代替。這是因為在韓國的傳統文化中,白色象征純潔幹淨,也象征長輩對晚輩的祝願。
韓國華助中心供圖 台曉菲 攝
在越南,給壓歲錢最初是指将銅錢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放在孩子的床腳或枕邊,以震懾妖魔鬼怪,讓孩子安心睡眠。這個古老的習俗在中國古代的《燕京歲時記》中有記載。
之後壓歲錢演變為新年給老人孩子發紅包,北方習慣稱紅包為“賀歲”,南方稱作“利是”,與“利事”、“利市”諧音,取其大吉大利、好事連連之意。
在馬來西亞過中國春節也有發紅包的習俗,一般已經結婚的人便沒有紅包,沒有結婚的人無論多大都會得到紅包。這讓一批高齡“單身旺”們很不好意思,臉上雖難為情,身體卻很誠實。另外,已經工作的人也會發紅包給父母。紅包無論錢數多少,主要為了傳遞祝福。
有意思的是,這一來二去,馬來人和印度人也跟華人學。與咱們不同,馬來新年當地人發綠色的信封包,俗成青包;印度新年的時候發紫色的信封包,俗成紫包。久而久之,這便變成了一種習俗,就連銀行也會在這個時候為辦理業務的顧客發“紅包”。
由于今年是豬年,市場上都在賣超萌的小豬圖樣的紅包,馬來西亞砂拉越旅遊局則别出心裁,将砂拉越的标志性動物——婆羅洲野豬,印在紅包袋,以借農曆春節來一波宣傳。網友紛紛表示,簡直醜萌。
馬來西亞砂拉越旅遊局将發出印上婆羅洲野豬圖片的紅包封。(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圖片)
紅包情意厚 意思到就夠
包紅包是過年的一項大學問,究竟紅包該給多少錢,從來沒有人進行過明确的規定。
對于韓國小學生來說,一般會收到5000至1萬韓元(約30元至60元人民币)的紅包,初中生和高中生可以拿到1萬至5萬韓元的紅包。
在日本過年期間,孩子們平均每人能收到3.6萬日元左右的壓歲錢(約2117元人民币)。
同樣在越南,也有發紅包的習俗。以前越南長輩給孩子的壓歲錢并不多,象征性地給個500或1000越南盾(約0.1元至0.3元人民币),有時不給錢就給塊糖。随着經濟的發展,現在紅包裡還有放美元的,壓歲錢也水漲船高提升到5000到10萬越南盾(約1.5元至30元人民币)不等。
相比起來,新加坡的華人家長就“不走尋常路”,他們給孩子發紅包主要以量取勝,每個紅包打開可能隻有幾張2新元的紙币 (約10元人民币),一般會選擇雙數如8元和10新元,最多20新元,會避免和“死”字同音的4新元,主要是求個吉利。
孩子們也很懂事,他們并不介意錢的多少,“攀比”的是誰拿了多少個紅包,不會問拿了多少錢。
在美國内布拉斯加州,一般會給參加華人春節嘉年華的孩子們發紅包。與之前幾個國家不同的是,這裡的華人不發錢,而會在紅包裡放一個金閃閃的硬币形狀的巧克力。有些孩子食物過敏很嚴重,不能随便吃糖,所以他們得到的紅包裡會裝有小玩具或者小貼紙,孩子們拿到一樣很開心。
南非開普敦華助中心供圖(圖文無關)
身處中美文化交織地帶的新移民,對待“紅包”也有着更加繁瑣的考慮。一些在美國定居的華人說,雖然與父母沒住在一個國家,但每逢農曆新年,作為子女仍會通過彙款等方式給父母紅包,以表達孝心。
紅包不僅代表着親友的關愛,也寄托着他們的祝福。
過年了,低頭搶紅包的時候,别忘了團圓才是春節的第一主題哦!
新春佳節轉瞬即過,還是放下手機,多和家人聊聊天吧!
祝大家新年快樂,今年你拿到多少紅包呀?快來告訴小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