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歲多兩歲多,還不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家長就需要重視,要帶着寶寶做一下檢查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引導寶寶說話的方法和常見的誤區,希望可以幫到對寶寶語言發育有困擾的寶媽們。
第一個,要有效地輸入。
我們都知道有輸入才會有輸出,但是輸入不是漫無目的地一通亂講,而是要觀察寶寶的注意力在哪裡,圍繞着他的關注點來講。比如說寶寶在關注這個球,那我們就可以:
·跟寶寶說寶寶看這是什麼?這是球。
·球是什麼形狀的?球是圓圓的。
·球是什麼顔色的,球是綠色的。
·寶寶我們來玩球好不好?
·不斷重複“球”這個詞讓寶寶在腦子裡形成記憶。
第二個,延遲滿足。
當寶寶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的時候,不要立馬滿足它。
當肢體語言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的時候,那寶寶就會失去用語言表達的動力了。你可以問寶寶,寶寶你是要這個嗎?還是要那個?故意的都猜不對,學會裝傻充愣,這樣才會激發寶寶說話的欲望。
第三個,口肌訓練。
這個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我們說話是需要整個口腔來配合的,舌頭的靈活度、唇部的力量、氣息的運用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所以:
①輔食不要給寶寶吃得太軟太爛,讓寶寶咀嚼一些有嚼頭的食物來鍛煉寶寶上下颚的力量,孩子大些可以适當啃一些大塊肉和水果。
②平時可以給寶寶準備練習吹的玩具,比如說喇叭、吹泡泡、吹吹卷玩具等,可以幫助孩子練習氣息的運用。
③在吃酸奶或者果醬時,可以在寶寶嘴巴周圍塗上一些。讓寶寶用舌頭去舔,練習舌頭的靈活度,給後期的語言做好有效的基礎。
關注孩子健康成長,我是兒科醫生王波,更多兒科問題可以在下方評論區或者小窗私信我,我會一一回複詳細解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