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監控壞人識别系統

監控壞人識别系統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15 19:06:41

監控壞人識别系統(用AI制作眨眼點頭騙過識别系統)1

近日,4名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被告,在執行刑事判決之後,又站在了相關民事公益訴訟案的被告席上。他們利用身份證照片制作點頭、眨眼的小視頻,這樣的視頻可以破解部分手機應用的人臉識别認證。對他們的民事判決和此前的刑事判決有什麼不同?又能對相關違法犯罪行為起到怎樣的預防作用?

案中的4名被告,其中一人從2020年8月開始通過即時通訊軟件發布代查高清身份證照片、身份證号碼等個人敏感信息的廣告,另外三人加入他組建的通訊群組,購買指定的個人身份證照片,制作成小視頻銷售,從而破解部分手機應用的人臉識别認證。廣州越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彭葵葵介紹,他們首先根據有明确指向的個人信息,匹配高清身份證照片,把它做成人臉識别動态小視頻,比如說眨眨眼、點點頭,這些視頻可以通過一些App的人臉識别身份驗證。4名被告此前已經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至一年不等,各并處罰金。7月11日,他們又站在了相關民事公益訴訟案的被告席上。至于為什麼在刑事判決執行之後,還要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彭葵葵表示,“本案中雖然4名被告因為實施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受到了刑事處罰,但這個行為客觀上已經造成了衆多公民個人信息被非法買賣或者冒用,已經侵害了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社會公共利益。從民事侵權的角度來講,應該承擔侵權責任。這些信息如果被非法利用,将會給被侵權人的個人信息安全、社會正常的管理秩序造成重大威脅,這也是社會公共利益受損的一種表現。”檢察官:刑事案看被告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民事公益訴訟案看被告侵權行為實施方式法院認定,截至案發,4名被告出售公民個人信息2000餘條。彭葵葵告訴總台央廣中國之聲記者,刑事案件和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通常由檢察院的不同部門來承辦,辦案重點也有區别。“在案件辦理過程當中,刑事案件的重點還是看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主要是看被告的侵權行為具體的實施方式,看他行為的後果有沒有侵害不特定公衆的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有沒有對社會管理秩序造成侵害。”這起民事公益訴訟的判決要求4名被告停止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分别支付公益損害賠償金1萬3千元至3萬元,公開賠禮道歉。此外,還要以行為補償的方式彌補和修複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具體包括參加與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警示教育、公益宣傳、志願服務等。彭葵葵介紹,這些行為補償需要在判決生效一年之内完成,根據效果可以折抵部分賠償金。檢察官:刑事判決重在事後懲戒民事公益訴訟更希望發揮事前預防去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七十條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違法處理個人信息,侵害衆多個人權益的,人民檢察院、法律規定的消費者組織和由國家網信部門确定的組織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将個人信息保護正式納入公益訴訟範圍。彭葵葵介紹,刑事判決重在事後懲戒,而民事公益訴訟更希望發揮事前預防的作用。“4名被告如果能夠教育那些潛在的違法行為人,不去實施這樣的行為,那麼我們覺得這個意義就遠遠大于僅是讓他賠償損失,一罰了之,把事後懲戒的關口移到事前的預防。”

來源 |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