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佛系養生青年的行為
據說相當地“邏輯自洽”
熬最深的夜
敷最貴的面膜
吃“最養生”的零食
冰糖葫蘆、阿膠糕、潤喉糖、生姜片……
但是,有些“零食”看起來很養生
實際上并非任何人都能吃
且聽我院中醫科邱超平中醫師怎麼說~
01
冰糖葫蘆
易刺激腸胃
街頭路過必買零食,非冰糖葫蘆莫屬,而且一撸就是一大串……那可要注意了!它的原料山楂可是一味中藥,可以消食解膩、活血化瘀,并不是人人能吃!
食用禁忌
山楂有機酸含量尤其豐富,容易刺激胃腸道,不建議空腹吃;
胃酸過多或胃潰瘍患者吃了容易加劇症狀;
準媽媽慎吃;兒童少吃,以免刺激腸胃或引起齲齒。
02
阿膠糕
難消化,易上火
對女性相當友好,除了含阿膠,還有核桃、紅棗、黑芝麻,不僅有補益功效,還香甜有嚼勁,讓人根本停不下來。
食用禁忌
阿膠滋膩,多吃容易上火或消化不良,一般人不建議每天吃阿膠糕超過3~4塊,熱性體質(症狀見怕熱便秘、口幹舌燥、心煩氣躁)者應控制在1~2塊;
阿膠糕熱量不低,肥胖者和血糖偏高者應“管住嘴”;
如患感冒、咳嗽、腹瀉等病,或“那個”來了,應暫别阿膠糕。
03
潤喉糖
包着糖衣的藥
平時聚會約飯有些朋友喜歡吃煎炸油膩食物,咽幹嗓痛總是好不了,潤喉糖天天跟着跑?注意了,那可是“包着糖衣的藥”,不僅要對症按量服用,還有使用禁忌!
食用禁忌
中藥類:還包括潤喉梅,主要含金銀花、西瓜霜、胖大海、羅漢果、冰片等清涼成分,如冰片藥性較強,容易引起腸胃虛寒者腹瀉,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孕婦流産;
西藥類:主要含抗生素、碘等成分,長期含服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破損、潰瘍甚至感染。
04
龜苓膏
準媽媽悠着點
清熱降火非它莫屬?别龜苓膏不發威把當它黑布丁!龜苓膏主要成分是龜闆和土茯苓,配藥地黃、火麻仁、金銀花等,寒涼屬性賦予它涼血解毒、潤腸通便的能力,也決定了它的“副作用”。
食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症狀見胃口不佳、易拉肚子、臉色萎黃、舌苔白、小便清等)吃了容易加劇症狀;
準媽媽以及“那個”來了的小仙女不宜多吃。
05
茯苓餅
熱量已爆表
小巧便攜又别具特色,可謂“去北京必帶特産”了。然而,茯苓餅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輔以蜂蜜、白糖和茯苓粉。茯苓藥性溫和,成分也确實有限,但蜂蜜、白糖齊齊上,一片下來就是熱量爆表的“糖餅”啊!
食用禁忌
肥胖者和血糖偏高者慎吃;
兒童多吃容易引起齲齒。
06
糖姜片/姜糖
上火,熱量高
生姜性辛溫,可驅寒發汗、和胃止嘔。糖姜片是以生姜為原料,配以白砂糖、食鹽等加工而成;姜糖則以姜汁和糖為主要原料,加澱粉制成硬糖或加糯米制成軟糖。
食用禁忌
燥熱體質者(症狀見手腳心發熱、口幹舌燥、心煩易怒)吃姜容易加劇症狀;
肺熱咳嗽(咽幹嗓痛痰色黃)者、痔瘡出血者不宜吃姜;
姜糖原料是糖為主姜為輔,肥胖人群和血糖偏高者不宜吃姜糖。
07
檸檬制品
隐藏的“重口味”
可以止嘔、消食、生津并且可鹽可甜的清新“小可愛”,卻隐藏着“重口味”的一面。想想檸檬本來的酸度,怎麼化身零食吃起來味道就不一樣了?
食用禁忌
檸檬富含有機酸,會刺激胃腸道,不建議空腹吃,胃酸過多或胃潰瘍患者忌吃;
鹹檸檬加了較多的鹽壓制住了酸味,血壓偏高者慎吃;
糖漬檸檬則加入了較多的糖,肥胖人群和血糖偏高者慎吃。
08
酸梅湯
真假都要提防
大魚大肉之後,或者平時吃火鍋時,來一瓶酸梅湯消食減脂?正宗酸梅湯以烏梅、山楂、甘草、冰糖等熬制而成,的确可以消食、止渴、解暑。但你喝的是“真”的酸梅湯嗎?就算是,也要克制……
食用禁忌
較甜的:常見于瓶裝酸梅湯飲(糖)料(水),看看配料表吧,含糖量辣磨高,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慎飲;
很酸的:烏梅和山楂含有機酸,不稀釋或大量喝容易刺激腸胃,準媽媽、兒童、胃潰瘍患者不宜飲用。
09
八仙果
小小身闆藥性強
八仙果是将陳皮、茯苓、甘草、半夏、冰片等藥材塞入剖開的葡萄柚中,陰幹後切丁制成,可清熱、化痰、止咳。吃着甘香可口,個頭小卻融合多種藥材,不是人人都适合“解饞”。
食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可緩解肺熱咳嗽,對風寒咳嗽無效。
半夏微毒、冰片藥性較強,孕婦、兒童慎用。
這些小零食,“純粹”點的一般中藥成分含量較高、藥性較強,不能亂吃;“水分”多的通常含鹽量、含糖量、熱量較高,也不建議多吃。所以,一句話總結:首先辨體質,中藥對症吃,莫要嘴巴饞,零食少量吃。
#清風計劃#
感謝中醫科邱超平中醫師對本文的貢獻
文章内容來源于湯臣倍健微信公衆号
圖/銳景創意,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