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律并不是天生就會形成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導與嚴格要求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前不久,一名8歲小女孩因為一手印刷體字體爆紅網絡,網友大呼:爽死強迫症。
視頻中女孩小小的手抓着一支筆,一筆一劃認真地完成作業。
寫的漢字剛健柔美、字字有力,仿佛真的就像打印出來的一樣。就連數學作業中的數字和圖畫也是工工整整,讓人看得賞心悅目。
媽媽說:“女兒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隻是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自律性比較強而已。”
除了參加書法課,孩子還參加了很多興趣班,周一到周日的課程安排幾乎都是滿的,可孩子都可以完成得很好。
不少網友看了酸溜溜地留言:果然是别人家的孩子啊。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說: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有時候,我們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或許隻差了“自律”這個距離。
1
孩子的自律不是天生的,需父母的引導
自律的孩子往往都很優秀。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邊那些學習成績不錯、有着巨大潛力的孩子,都有着非常不錯的自律能力。
這種能力,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也許你也會有這樣的疑問:同樣是娃,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做到自律,有的孩子卻需要父母耳提面命才能完成呢?
确實,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像上文的小姑娘一樣自律,孩子天性貪玩,制定的計劃很多時候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很多父母不明原因,着急上火時便為孩子打上“愛偷懶”的标簽。
其實未必是孩子自己不知道着急、不知道這個事情的重要性,而可能隻是孩子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不夠,良好的執行習慣沒有養成。
孩子的自律也并不是天生就會形成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的。每個愛拖延、不自律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個需要被看到的原因,家長看到了,問題就解決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導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那麼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呢?
2
孩子讨厭被粗暴的委派任務
✘ 産生抵觸情緒:
央視主持人董卿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沉穩大氣,理論上她應該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也曾經相當的“不自律”過。
她說父親是個非常嚴厲的人,在她小的時候,無論冬夏,都是天還沒亮,就讓她去家附近的中學跑1000米。
董卿則覺得自己一個人在跑道上跑步顯得特别傻,所以就經常會耍小聰明,下樓以後找個門洞躲着,估摸着時間差不多了,再裝作氣喘籲籲地跑回家,蒙騙父親說:“累死我了,可算跑完了!”
很多時候我們給孩子們制定計劃、委派任務,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威脅、被強迫、被控制着做這些事情的,孩子們很可能就會用“非暴力不合作”的蒙混戰術,來進行他們自己的消極抵抗。
解決方法: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就是簡單粗暴。一定不能讓孩子感覺到家裡所有的“規”,都是為他一個人“定”的。
所以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可以多跟孩子溝通,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參與感和儀式感,引領着孩子入門,制定規則的時候,要盡量的照顧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孩子們更傾向于聽從喜歡他們、尊重他們的人。充分跟孩子溝通,是解決孩子抵觸情緒最好的方式。
作為父母 除了陪伴他們 引導她們 善于傾聽他們 我們能做的還有更多……
比如不能隻顧着孩子的學習成績!比如不能問她學校表現的怎麼樣?老師有沒有批評你?有沒有贊賞你?
對于父母來說 誰都希望兒女成龍成鳳!作為孩子來說 每天要應對那麼多科目的學習 看似輕松的每周上五休二
其實壓力也是很大的 禮拜六禮拜天的時間也被各種補習 各種特色班占據着 孩子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要早睡早起,要熟讀各門各科 …… 回家還要面對父母的各種質問?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