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回眸

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回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5:18:17

郝安

節氣,是一個運動着的概念。地球每日裡不停息公轉和自轉,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就叫黃經或黃道。在星空背景下,地球繞太陽一圈,因太陽所照射黃經的位置不同,就分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個節氣。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跟着節氣一路走來,徜徉在四季交替、炎涼對接的年華裡,你會發現四時之景,無不可愛;而歲月極美,就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這不,說話間,太陽又運行15個時日,到達黃經210度。二十四節氣排行十八,季秋大軸霜降先生翩然上場,來作最後的告辭握别。

不論什麼時候提起,都令人驚歎和叫絕的二十四節氣,不光是它與物候、時令的奇異吻合、準确對應,還有就是它所體現出來的漢語簡約性與表意美。

每一個節氣,就那麼平平常常、簡簡單單的兩個漢字,一經并列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幅幅、一幀幀神奇生動的東方田園風景,讓人洋洋盈耳,口齒生香;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随便哪一個節氣,都是一首悠遠輕快的民間小調,都是日複一日百姓尋常的煙火日子,都是北雁南飛春紅秋黃的規律法則。

就說眼下這霜降,兩個漢字,一平一仄,用得是何其好、何等的大膽啊!沒有飽蘸天地山河的蒼茫雲煙,是斷不能郁郁乎文哉,敢如此遣詞造句的。

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回眸(演繹着秋色最後的斑斓)1

雲霧,雨之征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九月中,氣肅為凝,露結為霜矣。問題是東漢王充所著《論衡》告訴我們,無論凍凝者是露是霜,皆由地發,非從天降。那又何解稱之為霜降呢?

霜降不是降霜。望文生義,倒過來簡單理解的慣用思維,在這裡顯然錯了。萬物畢成,畢入于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天氣漸寒始于霜降。原來,霜是水低于冰點的一種生命形式,是寒冷的先聲。霜降并不是表示降霜,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氣象學也沒有霜降的概念。詩意的霜降,表現的是氣溫驟降、溫差變大的氣候特征。此後冷空氣愈加頻繁,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段。

氣象學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期,為無霜期。“霜”通常出現在秋冬春三個季節,霜降乃肇始者也。這裡的“降”,取的是莅臨、臨幸,自茲以降之義。俗話也有說打霜的,打了霜的果蔬更香更甜。

白晝秋雲散漫遠,霜月蕭蕭霜飛寒。此前之物候,關鍵詞一般是華是秀,是出來的出,是生長的生,是鳴叫的鳴;自茲以降,便是落是俯、是冰是凍了。物系于時也,一切都是時令之物象——

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回眸(演繹着秋色最後的斑斓)2

敬畏感恩,人畜一也。霜降一候,豺乃祭獸。祭獸者,以獸而祭天,報本也。前有雨水獺祭魚,繼有處暑鷹乃祭鳥。此時,豺狼正在籌集過冬的糧草,偏不急着進餐,而是将捕獲的獵物擺放陳列。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嘚瑟出滿滿的祭禮儀式感。

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再五日,霜降二候,草木黃落。西風漫卷,突然來去;其氣凜冽,其意蕭條,所有樹木便瘋狂地搖擺,比賽着抖落身上的葉子,攪動一團團色彩,揚起又落下,地上便鋪滿厚厚一層。黃熟枯萎的草木,都在經受既是摧殘也是磨砺的風霜閱曆。

蜂蝶無蹤,蜇蟲無聲。又五日,霜降三候,蜇蟲鹹俯。鹹,皆也;俯,垂頭也。寒氣肅凜,曾經活潑天機的蟲類都已悄悄離場,懶洋洋蜷縮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開始進入冬眠。老秋的大自然,以修行的姿态呈現出一種悄悄的靜美。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有人說這裡描繪的其實并非通常認為的白露,而是霜降。因為隻有霜降時節,露才會凝結為霜。

天高氣冷,佳人何方。且不去細究什麼時候寫的或寫什麼時候的,這有詩以來第一篇缥缈文字,任什麼時候披讀,都是秋光滿目,豔美無敵。

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回眸(演繹着秋色最後的斑斓)3

霜以殺木,露以潤草,窮秋九月衰。霜降是一季的終結。但見滿園凋零的落葉,色彩愈加斑斓的原野,還有路上行人開始抱臂裹衣,就知道秋色快演繹到最後,凄辰高秋正在向歲馀玄冬過渡。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霜是水滴輕薄的晶體,也是寒骨傷逝之物。不僅覆蓋大地表面,也會覆蓋人的雙鬓,飽經風霜即喻人生之多艱。這個時候,氣溫往往驟升驟降,氣候愈發幹燥。飲食起居重在禦寒清熱,減苦增甘,以平補為原則。

春也吐華,夏也布葉,秋也凋零,冬也成實。萬物應候而榮,順時而凋,或許一切自當如是,該打霜時最好打霜。雖然看似肅殺,恪守時節規律,便是正氣。如許,你的血脈會更蓬勃,你的骨骼會更強壯,你的周身都會在晚秋披上一襲燦爛的吉祥。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辭行,新的一季又将萌生。在這百獸都開始儲糧的季節,人也該遵循大自然的提示,做好精神物質上的準備,迎接冬天的到來了。

來源:七一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