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70年代,農村人,屬于較早一波鯉魚躍龍門的幸運兒。大學畢業後,我考進了省城的一家事業單位,端起了鐵飯碗, 順理成章地在省城紮下了根。照理說,我的起步走得很順。然而小康即安的我那時候并不知道我的運氣有多好,恰逢生活在國家發展财富分配的一個關鍵時期,隻要我稍稍伸伸手,我這輩子可能早早就實現了财富自由。
可惜,沒有如果!
1
我畢業後,因為家裡窮,一時在省城買不起房,就住在單位提供的宿舍裡。
我的單位效益一般,卻建在了一個風水寶地上,出門就是市中心的高樓大廈,入目皆是繁華。無論是逛街買東西,還是生病住院,都是分分鐘的事情。
我工科男一枚,嘴巴笨拙,不會花言巧語讨女孩子喜歡,長得也一般,加之家裡一窮二白,所以拖到三十歲才結的婚,老婆比我小了足足十歲,屬于典型的老牛吃嫩草。老婆年輕漂亮,很快就給我添了個白胖小子,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沒有正式工作。
我們結婚後,一個要好的同事因為自己買了房子,就把他那間宿舍也讓給了我們住。這樣一來,我們一間住人,一間做飯,三口之家,其樂融融。老婆很喜歡我們這個宿舍!我們是在宿舍裡結的婚,老婆也是在宿舍裡坐的月子,她甚至一度以為我們會在這裡住一輩子,這裡就是她的家!
然而正是因為這個宿舍,害得我們大半輩子都沒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因為我單位地段好,生活方便,老婆喜歡住在那裡,絲毫沒覺得和住在自己的房子裡有什麼區别,直到後來單位進了新人,把朋友的那間宿舍收回去了,我們一家三口被迫擠在一個筒子間裡,吃、住、睡都在一起,那其中“滋味”真是一言難盡。而且兒子慢慢長大了,和父母睡在一張床上也不是長久之計,這時她才開始有了危機感。
當初結婚的時候,我有打算過買一套房子的。三十而立嘛,而且結婚是人生大事,婚後需要有個自己的房子,畢竟那是自己的家呀﹗
那時候,我們省城的房價也不高,市中心的也才三四千一平,三環二千左右,買個100平的房子,也就二三十萬左右。那時候,但凡想買房的人東拼拼、西湊湊都能得償所願。就算差那麼一點兒,借一下沒兩年也都能還清。
那時候人們的思想也單純得很,買房子就是為了解決居住需求,根本沒有想過後來房價會暴漲,炒房能一夜暴富,實現财務自由;房子還能像下金蛋的雞一樣,自己不住也能當商品出租賺錢。
當初我還約着朋友去二環看過幾套房子。以我的預算,我們買套七十平的綽綽有餘。如果想買套120平的,向兄弟們借個幾萬也不是問題。無奈老婆不同意。因為她工作不穩定,收入又低,她怕我把積蓄全部拿出去買了房子後,我們就得節衣縮食。她甚至一度覺得我們住在市中心,和我們那些住在郊區的朋友們比起來還有莫名的優越感。她那神情就差臉上寫着:我們住在城裡,你們住在鄉下!
她老覺得那些人不可思議。怎麼會去那種鄉下地方買房子呢?那裡夜裡黑黢黢的,鬼影子都沒有一個,根本就看不到幾盞燈。她老譏笑說那裡是“鬼城”。
她口中的“鬼城”是我們省城A市近幾年開發的新區,也在三環。
我們所在的省城是個小不拉幾的山城,所謂的三環新區,其實和二環也就隔着一條江,江上早架了橋,橋也通車了,交通挺方便的,不過因為是新開發的地區,人氣還沒起來,肯定顯得有些荒涼。我的朋友阿華夫妻倆當初新房就買在了那兒。
但就是這個“鬼城”後來狠狠地打了我們的臉。
2
轉眼我們結婚就五年過去了。這五年裡我們沒有買房的打算,所以我也沒去關注房産這一塊,突然某一天,我感覺好像整個社會風向都變了,身邊人張口閉口都在談論房子。我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房價早已今非昔比!
當初我的朋友阿華在新區買的房子價格便宜得令人發指,才一千來塊錢一平,坊間又一直盛傳:為了帶動和支持新區開發,市政府将搬到新區。市政府所在地素來是政治經濟發展的風向标,阿華考慮到新區的發展前景,又考慮到結婚生孩子後他父母肯定得過來幫忙帶孩子,于是他幹脆放棄了可以在二環内買套三室一廳的機會,直接在新區買了套大面積的複式樓。
他買的這種複式樓并不是傳統的實打實按産權面積分層計算的複式樓,而是那種頂樓贈送一層閣樓式的複式樓,産權面積150平方米,而贈送的一層也有150平,閣樓那層隻有一點地方略微傾斜,實際使用也能在120平方以上,這還不止,因為是頂樓,他們樓頂上還有150平的陽台,經過防水改造,他們在屋頂上布置好了泥土和防曬防雨的遮布,在上面種起了花、種起了菜。孩子們可以在屋頂上自由玩耍,吃的蔬菜又新鮮無公害,又能自給自足。
這種生活猶如神仙般。房産中介現在給這種房子打出的廣告語是“空中别墅”。當初他買這套房的時候,因為是贈送了一層閣樓,所以比樓下的單層商品房每平方多了幾百塊,但現在因為他這種房子很稀缺,鮮少有人拿出來賣,所以幾乎到了一房難求的地步。
短短五年間,市場上的房價明顯上漲了,普遍都漲了兩倍。而阿華這種房子則漲了三倍不止。現在挂價都要一百來萬了。
我們這一波農村進城的人中,但凡結了婚的幾乎都買了房,而後結婚的人因為房價上漲幾乎都是把房子買在了新區,當然了,他們也比阿華多付了不少錢。
房價上漲讓我感到無比緊迫,我專門跑去新區仔細看了看情況,商超、學校都有了,完全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另外,市政府搬遷的消息越傳越盛,據說橋頭堡位置一大塊地已經被圈定,就是未來市政府所在地。
我和老婆商量着也在這裡買一套。不過,現在房價漲了這麼多,我們隻能買套小的了。
沒想到這次老婆還是一口拒絕了,她覺得這裡距離我們上班的地方太遠,我們又沒有車,買了也不能過來住,要買也要買在我單位附近。呵呵!我心裡冷笑。現在新區房價都翻倍了,市中心的房價至少得九千,這幾年我們生孩子、養孩子,開銷增大了,存款卻變少了,房價卻高了一大截。别說我單位附近了,二環邊上我們都夠不着了,就算是在新區這邊,我們也隻能勉強買個六七十平方的。
我真後悔當初為什麼要聽她的。我決定這次我做主。
可好巧不巧,政府偏偏這時候放出消息說今年有望推出一批保障房,在單位裡論資排輩,我有搖号資格。
如果運氣好能搖到保障房,不僅房子的位置比較好,而且價格會比市面上要便宜一半。這對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但問題是不一定能搖到。我們單位上一波就有一半符合資格的人沒搖到。但一半的概率不是也很大嗎?我決定等等。
然而這一等就等了一年,終于給我盼到了,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正如我擔憂的那樣,好運沒有光顧我!而更雪上加霜的是,這一年,樓市像吃了興奮劑一樣,又漲了一倍。等到我回過頭來想買,手上的錢買新區都已經不夠了。
我原本還想等等看,等個兩年,等房市降溫的時候再買。然而接下來的幾年,樓市像坐上了直升飛機,節節高攀,就算有回調,也沒降多少,我們距離自己的房子越來越遙遠了。
一轉眼又一個五年就過去了,整個省城的房價普遍漲了八倍不止!!!
3
在這幾年間,兒子也已經上小學了,還和我們擠在一間房裡。我在我們床邊給他搭了個小床,不說生活不便了,我們就連夫妻生活都荒廢了。
這幾年間,政府辦公樓真的搬到了新區,新區的人氣一日千裡,現在人們已經不叫它為新區了,人們管它叫三環。
接着政府又開始在三環外重點開發一個新區。把它定位為大學城。這個新區和之前的新區也就隔着一條江,隻不過它是在一個縣城裡,不屬于市區。它就是現在的四環。其實當初開發三環的時候四環也已經開始開發,隻不過三環距離市中心更近,在這個出門都隻想用電動車解決問題的小城市,人們覺得三環就已經夠遠了,誰還會去關心四環?現在三環發展成熟了,房價也高了,大家的目光才開始轉移到四環。
政府最開始大力宣傳它的時候,這個新區的房價也不貴,也就六千左右吧,但就因為這個區劃問題,我遲遲下不定決心。而這幾年不光A市,乃至全國的房價都一直漲,連帶着新區的房價也水漲船高,2015年,樓市更像打了雞血一樣,那邊的房價普遍漲到了一萬一平了,好的地段直逼一萬五。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因為從2015年下半年起,中央召開的一系列會議上多次提到房地産去庫存的原因。
現在就像若幹年前盛傳市政府會搬到三環一樣,坊間盛傳四環新區遲早會并入A市,并且随着時間的推移,傳言越傳越烈。我想起當初市政府搬遷的傳言後來果真兌現了,所以說這種事絕不會是空穴來風。
錯過了一環、二環和三環,這次我是鐵了心無論如何都要買!!!
可我們還沒踩好盤就到了2016年,樓市卻突然大降溫了。新盤打出二折首付的優惠,房價一降再降都無人問津。大家都在傳言:中國樓市已經趕超了日美,要崩盤了。崩盤多可怕知道吧?像當初日本一樣,最鼎盛的時候地皮和房子一天一個價,後來一崩,失去的十年,到現在日本房價也沒回到鼎盛時期。
人的心理很奇怪,買東西都是一窩蜂,就像買股票一樣,買漲不買跌。房價一路高歌的時候我急着要買房,現在便宜了,沒人要了,我反而猶豫了。我擔心最近花一兩百萬買的房子最後不會真變得像馬雲說的隻值“白菜價”吧?
我和許多人一樣陷入了觀望情緒。但我想我是剛需,房子總歸要買的。現在房子降價後,三環有些不太好的房子進入了我的承受範圍。隻是我的心情沒那麼急了。看到合适的還想着房價會不會繼續跌會不會出現更加“物美價廉的?”就在這樣的猶猶豫豫、挑挑揀揀中,一年一晃就過去了。可到了2017年,樓市又火起來了。
我一下子慌了神。這時候剛好三環有一套房子我覺得還行,我決定就是它了。和房東講價,叫他便宜兩萬,結果一分錢都講不下來,我想給房東施加點壓力,借口說回去和老婆商量商量,晚上再給他答複。
然而到了晚上,中介給我打電話說:哥,你看中的那套房子,現在有人加了10萬,我說是我們中介帶人先看的,做人要講誠信,房東這才同意我們優先。房子現在還為我們保留着,如果你要買,可得抓緊了!"
一分錢沒降,還要加10萬!我們又買不起了!
"你去找朋友借點吧!"老婆在沙發上苦苦哀求,現在她不知道哪根筋突然通了,比我還急。興許是這些年被房價教訓得服帖了。
我正考慮着向誰借這筆錢。中介又打電話來催了兩次。說是必須要立即、馬上下定金,否則房東不肯等什麼的。我懷疑這一整出是不是他為了促成這筆生意做的戲。然而就在我還沒落實這筆借款的時候,他最後一次打電話來通知我不必糾結了,那另一個買家願意再加一萬,房東成交了!!!
我立馬意識到三環再次沒戲了。我趕緊把視線重新投到四環。然而,就在這時候,市區限購了,大量買房客隻好蜂擁到還是縣城的四環,四環好地段的房價已經和三環差地段的房價相差無幾!!!有的新樓盤甚至要五成首付!而且不能用公積金貸款,隻能商貸!現在不是借10萬的問題了,房價翻了一倍!!!
4
這種瘋狂的行情一直延續到2018年。
我萬念俱灰,覺得再也沒有機會上車了。然而就在這時候,我的堂弟突然打電話跟我說,他得到消息:瘋傳C市即将撤市設區,并入A市。這個消息是他的某個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哥們兒私下透露給他的,說政府部門已經開始實地調研,并多方征求意見了。到了這個環節,基本是鐵闆釘釘了。而且說不定哪天就突然官宣。
這個消息對于在購房這件事上已經心如死灰的我來說簡直是平地驚雷,絕處逢生。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那C市的房價将會實現連級跳。堂弟已經去C市考察過,C市目前的房價一平方一萬都不到,隻有四環新區房價的一半。C市距離他上班的地方也很遠,過去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們隻能是踩着點賭一把,等房價漲上去後,把房子賣掉,然後再置換到三環或四環。這個主意絕妙!當然了,前提是,C市必須真的能撤市設區!
A市是個沿海城市,但真正的海卻在C市。所以政府才會按照國家層面的意思着力打造濱海新城。我照這個邏輯,和堂弟商量要買就買近海邊的。雖然撤市設區還沒有下來,但這幾年C市早已開始開發濱海新區,那邊已經有好幾個新樓盤了,不過因為那一塊太荒涼,房價比C市市區的房價還要低兩三千一平。
我們把濱海新區的樓盤搜羅了個遍,全都摸了個徹底,也定好了意向目标,就在這時,C市撤市設區真的官宣了!!!居然比傳了好久要撤縣設區的四環還要早。
那些敏銳的炒房客迅速地躁動起來,C市房地産瞬間暗潮洶湧。我們就在官宣的當天買下了房子。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房價并沒有立馬發生劇烈異動,但随着政府對新區的規劃一個個接踵而來,房價的确慢慢在漲。尤其是濱海新區,它的房價已經開始超過原來C市的市中心。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如我所料,政府的規劃重點就是圍繞着濱海新區展開的。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歡喜,已經開始憧憬着我們的房子價值實現三級跳了。
然而,我們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事實證明,C區的購房潮不過是一陣風。其實原因并不難猜。因為去購房的大多是炒房客,除了本地人,市區裡真正去住的人幾乎是沒有。那裡實在是太遠了。那裡和之前的三環、四環的發展還不一樣,那裡之前是個獨立的市,和A市的聯系幾乎是斷裂的,現在想迅速地建立起這一環,要花費的精力和難度可想而知。
另外,雖然政府重視C區的建設發展,但項目的引進需要一個過程,而房地産的發展卻顯然比城市建設要簡單得多。随着濱海新區的土地開發,房子如雨後春筍一樣一茬兒一茬兒地冒了出來,肉眼可見,到處都是房子。
C區原來是市的時候原本就很大,房子多得像米一樣,當初C市的房價又不貴,本地人需要房子的都買了,并且基本上一個家庭兩三套是标配。現在來買的都是外地人。
轉眼到了2019年,這是見證曆史的一年。新冠疫情突然來襲,全球大震蕩,美國股市屢次熔斷,帶動全球經濟陷入低迷,同樣的,房價也從高峰一落千丈!
這時候我要是要錢該多好啊!可我的錢碼在了濱海新區的房子上,賣又賣不掉,租又租不出去,還不知道要套牢多少年!
而最最重要的是,國家突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開始談起要收房産稅了。
上海、重慶等大城市早已試點,全國大面積推行似乎迫在眉睫。這也實實在在地證明房地産的黃金白銀時期已然過去,我是被社會的浪潮淘汰的那波人。
有人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中發展了規律、機敏地抓住了機會,實現了财富自由,而我則被遠遠地拍死在了沙灘上,至死可能都住不上自己的房子。
好在後來政府又推出了一次抽房機會,我還是沒有抽到,但卻抽到了廉租房,月租500。很便宜。這樣的地段的房子,外面得租兩三千。隻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在這裡住一輩子。
而就在C市設區後不到兩年,四環也緊接着宣布撤縣設區了,并通了A市的第一條地鐵﹗
無論我們這些小人物的命運如何,生活還得繼續,曆史的車輪從不會為誰停歇。
社會每天都在更叠變化,生活每天都在日新月異。因為老齡化太嚴重,這兩年國家突然就放開生二胎了。
現在老婆時不時地就會提起我和堂弟在濱海新區押的那個寶,撇着嘴說,“你買的那個房子啥時候才能賣得出去喲。哎﹗我還想再生個女兒呢,沒錢,沒房,連孩子都不能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