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曆史上,出現過許多次災荒年景,據史料記載,僅僅在西漢年間,因災荒而餓死的人口就接近總人口的一半。而在近代曆史上的1942年,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先後發生了旱災和蝗災,僅河南全省,就有150萬人死于饑餓或疾病,另有約300萬人逃離河南。
為了應對災荒,老百姓想了許多辦法,比如,吃樹皮、草根,吃麥稭澱粉等,用以維持自己的生命。當這些“可以吃”的東西吃完之後,無奈的老百姓又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來源,其中,觀音土就是老百姓尋找到的“新型食物”來源之一。于是,許多饑民都吃過觀音土。不過,到了後來的時候,人們是再也不敢吃觀音土了。并因此總結出了一句農村俗語:餓死不吃觀音土,窮死不賣牛皮鼓。
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句俗語。
一、餓死不吃觀音土觀音土,又名高嶺土,也被稱為膨土岩、白泥、皂土、陶土、甘土、斑脫石等。觀音土中富含矽、鋅、鎂、鋁等礦物質,是生産陶瓷制品以及粘土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
觀音土中除了含有礦物質之外,是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然而,在過去鬧饑荒的年代裡,樹皮、草根都被老百姓吃光了,人們是再也尋找不到可以飽腹的食物了,于是,便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來源。在久尋新型“食物”來源無果的情況下,有人想起《天工開物·陶埏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軟。”因這段話中的“粳米”和“糯米”本就是糧食,所以,便誤以為這兩種土就能夠當食物來吃。于是,人們便四處尋找“粳米土”和“糯米土”食用,殊不知這兩種土統稱為觀音土。
人們吃了觀音土之後,雖然會有飽腹的感覺,但這種觀音土是不會被人體所消化吸收的,而且,在吃了以後還會出現腹脹和難以大便的現象。如果食用的量不大,不至于緻命;如果大量食用,就會因腹脹和無法排便而死亡。因此,到了後來的時候,人們都知道了觀音土的“厲害”,是再也不敢因饑餓而去吃觀音土了。于是,便有了“餓死不吃觀音土”的說法。
二、窮死不賣牛皮鼓
牛皮鼓就是利用牛皮做的鼓。這種鼓在古代時常常用于鼓舞士兵的士氣,後來,也在各種婚喪嫁娶宴會上做伴奏助興,成為音樂文化的一支,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牛皮鼓的鼓面是牛皮做的,而牛皮中是富含營養成分的。一旦遇到了災荒年景,有牛皮鼓的家庭便會将鼓面切下來蒸煮,用以代替食物食用,雖然這種牛皮并不好吃,但總比吃觀音土強得多,最起碼不會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民間便有了“窮死不賣牛皮鼓”的說法,用以應對災年之需。
以上所述,就是這句民間俗語的意思。不過,這種現象僅僅存在于過去,而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