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有效教學模式設計方案?“五步三查”課堂流程的基本操作方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高效課堂有效教學模式設計方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五步三查”課堂流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五步”:指課堂環節五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獨學;
第二步:對學、群學;
第三步: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導學案,達标測評。
“三查”:指課堂上的三次關鍵性的學情調查。
一查:在學生獨學時;
二查:在組内小展示時;
三查:在整理導學案,達标測評時。
操作詳解
1.獨學
獨學指學生個體學習而言。在獨學環節開始之前,通常要導入新課,并出示學習目标。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導入雖然不作為課堂的一個基本步驟來看待,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導入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習動力、調整學習狀态、創設學習情境、建構知識系統等方面。
步驟:
①複習提問導入或課前檢測導入
②預備知識導入
③提出一類問題解決思路導入
④創設認知沖突導入
注意事項:
①時間不超過5分鐘;不提問、不講解、不展示、不點評。
②忌教師展示文采
(二)出示學習目标。導入新課後要明确本節課的學習目标。
步驟:
①從題目引出學習目标
②出示學習目标(小學一、二年級教師讀,高年級學生集體讀學習目标)
③教師解讀學習目标(包括重點)及學習流程
注意事項:1.不能把教學目标當作學習目标:教學目标的行為主體是教師,學習目标的行為主體是學生。2.學習目标叙述要規範:叙述一個完整學習目标必須包含4個核心元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行為标準。即:誰(學生)、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在什麼條件下。目标制定要适度、具體、可測、分層。
(三)獨學
獨學的流程:讀(學案、課本)與畫——思與記——獨立做——标疑惑。獨學的方法:“裸學”(自己看)——助學(借助工具書)——記學(不看資料記憶)——量學(學會舉一反三)。
注意事項:獨學時坐姿要直,頭要正,切忌伏桌書寫;翻動書本、練習本要輕,凳子盡量不要響動;獨學過程不要提問或交頭接耳,獨立完成;遇到與己無關的情況不能分神,更不能擡頭張望;獨學認真思考,閱讀教材,參考資料,獨立學習,全面完成習題,不能敷衍對待,更不能抄襲他人答案,列出自己的觀點或疑問。書寫要字迹清晰、工整規範,行平列直,切忌潦草應付。
第一次學情調查:在獨學階段,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高度關注各小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态。教師在巡視時應留心觀察學生獨學的狀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教師通過巡查把握學情,在獨學環節完成時,可以就學生獨學的狀态對各組進行即時性點評,達到激勵、引導、提高的目的。
2.對學、群學
對學指兩名同等學習程度學生的合作學習;“群學”指小組内不同程度學生的合作學習或具體指“學習對子”間幫扶學習。“學習對子”是指學習小組内相鄰層次學生相互結成對子,進行學習幫扶,以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學習共同體。對學、群學環節仍然是以解決問題為主線。
對學的流程:分享——求教——讨論——結論或疑惑。方法:對議(共同商議)——對抗(争議問題辯論明晰)——對問(互相提問)——對查(互相檢查)。
群學的流程:幫學——合學——研學——提出班級讨論問題。群學的目的:解決共性問題、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
對學與群學,可以合稱為“合學”。
小組合學形式:組長組織并選擇适合本組的形式。(1)組長依次講解,組員傾聽、質疑;(2)組長重點講解,組員發問;(3)潛能生說,中等生補充,優等生總結;(4)中等生講,優等生追問,潛能生提問;(5)獨立思考,争議時讨論。
注意事項:
①小組合作交流,依由小到大的原則,即對子——分組——整組;對子交流:把自己的觀點或疑問與結對子的同學進行交流、解惑;小組交流:把與自己結對子的同學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小組内讨論交流;交流時聲音适度,以雙方及組内聽清為準,切忌大喊大叫,小組交流起立時,不要擁擠;學生交流離座,要把凳子輕輕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動;交流時,鼓勵暢所欲言、神采飛揚、各抒己見的積極表現,反對緘默不語、麻木遲鈍、人雲亦雲的依賴心理;嚴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機嬉戲、玩耍;合作分工時具體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行動要迅速,切忌遊手好閑。
②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學習探究(合作、互動)化。
3.展示(第三步和第四步: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展示原則: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展示,展錯不展對,不重複展示,潛能生能展示的盡量不叫優等生展示,提倡采用對抗、辯論、質疑等動态展示、同步展示,不要零星展示,要系統展示,小展示能完成的就不要用大展示,不要隻有“示”沒有“展”。為節省時間,可以把合學與展示同步進行。
展示方法:
展示流程:讀(念所得答案)——背(記下答案内容)——說(用自己的話)——演(通過情景劇等形式表演出來);
思維層次:寫、說答案——說答案怎麼得來的——說自己是如何思考包括中間遇到的挫折、困惑(思維過程)。
例如習題展示流程:1.題中條件是什麼?是否存在隐含條件?2.題中的關鍵詞是什麼?3.解題的思路是什麼?4.破題的首選切入點在哪裡?5.解此題的關鍵何在?6.題目有何規律?是否可推廣成一類題型?7.這個問題改變設問角度,還會變成什麼問題?8.還有更好的方法嗎?9.命題者有什麼意圖?題目巧妙在什麼地方?
注意事項:展示的基本要求——展示要體現“四性”。
展示絕不是對導學案上問題答案的重複性講解。學生已經解決的問題不需要進行展示,無論是組内小展示還是班内大展示,一定重在“提升”。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問題性、層次性、互動性、創生性。
(1)問題性:所謂問題性展示是指從展示的内容上來講,要展示共性度高的問題,比如易錯點、重點、難點、焦點等問題。一般在大展示環節不展示導學案中比較基礎的内容,這些内容已經在小展示或者之前的學生獨學、對學或者群學中解決完成。
(2)層次性:所謂層次性展示是指從展示的分工上來講,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強小組成員的參與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盡可能提供展示的機會,滿足個體需要,增強自信心,強化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比如在分工上有的負責解題步驟或基本思路,有的負責解題方法和疑難解析,有的負責規律總結和問題拓展,等等。
(3)互動性:所謂互動性展示是指從展示的方式上來講,要體現出師生、生生的交往。教學的本質就是交往,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可以是疑難求助、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詩歌朗誦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
(4)創生性:所謂創生性展示是指從展示的價值體現上來講,包括學習方法總結、規律探尋、學習的新發現、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這樣就避免了展示低效的情況,也真正體現出展示環節的必要性。這種生成既有預設中的生成,也有課堂即時性的生成。總之,我們追求的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無邊際、脫離主題的生成。
第二次學情調查:組内小展示時,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調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師巡視指導和學習組長的反饋。教師就小展示暴露出來的問題和小組備展的内容,靈活調整預設的時間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時間,組織全班進行大展示。
4.整理導學案,達标測評
流程:
① 整理學案。主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整理、個性化重難點、生成性知識整理、知識系統梳理(畫知識樹或知識綱目),将這些内容整理在糾錯本或者導學案的設定位置,并用雙色筆标記重點内容。學案整理一方面為了知識的落實,另一方面方便學生以後的複習。
②對子檢查。結為對子的學生相互檢查,狠抓重難點、疑點的落實,尤其是雙色筆标注的問題的落實。
③學習反思或學後記。讓學生養成學思結合的好習慣,在反思中不斷感悟、不斷提升。
④教師根據導學案最後的測試題(也可以臨時添加題目)組織小對子、小組長檢查或抽測。題目的設計要體現分層次的原則,按照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要簡而精。達标測試檢查的形式靈活多樣,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長之間互查、小組長檢查或是抽查部分學生,最終要把握學情,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關注潛能生。這也是下一節課反饋檢查的主要依據。
第三次學情調查:教師要了解整節課學生掌握的情況,分析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并在導學案的設定位置做好記錄,作為下節課課前反饋和單元測試的依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