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鎖産品開發成本?新華社青島4月23日電 題:用“遊擊戰”做大做強——一家小型鎖企的“外貿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智能鎖産品開發成本?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華社青島4月23日電 題:用“遊擊戰”做大做強——一家小型鎖企的“外貿經”
新華社記者張旭東
這是一份隻有50多人的小型鎖具企業的業績單:擁有1000多個自主品牌,通過合資或品牌共有與鎖具工廠設立了2個研發中心、4個國内生産基地以及6個子公司,去年出口額超過9000萬美元。
“我們2003年成立時隻有3個人,年出口額200萬美元。小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要靈活,見縫插針,用‘遊擊戰’的打法做大做強。”山東青島三鍊鎖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宇輝道出了自己的“外貿經”。
王宇輝說,他用“靈活”做好了兩件事:品牌和技術。
創業初期,三鍊鎖業隻培育鎖具品牌,然後到國外找市場和訂單,再回國内找工廠代工并出口。
“小企業不能一個品牌打天下。”王宇輝說,“我們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風俗和特殊需求,設計和培育不同品牌,再找當地營銷團隊和代理商銷售。例如,北非市場受法國影響較大,品牌的法國元素就要非常強烈。從産品本身來說,各國鎖具差異非常大,不僅要符合當地人使用習慣,還要去找當地有需求但沒被挖掘的市場。”
随着三鍊鎖業品牌和産品覆蓋的海外市場越來越多,他們注冊的品牌也越來越多,達到1000多個。同時,三鍊鎖業通過合資或品牌共有與國内一些鎖具工廠建立起了穩固的合作關系。
“這種合作關系與以往代工合作的區别就像是戀愛與結婚。”王宇輝說,“他們負責生産,我們負責銷售,利益共享,這種穩定的合作模式讓彼此都得到了快速發展。”
2008年後,三鍊鎖業看到了品牌新機遇。傳統鎖具本身利潤低,加上金融危機,拉美、歐洲和中東一些老牌鎖具企業越來越不景氣,三鍊鎖業趁機在海外收購了十多個鎖具品牌。這些鎖具品牌的知名度、忠實用戶、營銷渠道和技術沉澱都是三鍊鎖業繼續開拓國際市場的珍貴資源。
在海外品牌收購中,王宇輝深知還有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技術。一方面被收購海外品牌的先進技術需要對接吸收,另一方面沒有電子鎖、指紋識别和生物識别等新技術,将來很難立于不敗之地。
為此,三鍊鎖業培育了自己的研發團隊,并和一些合作鎖具工廠建立了研發基地。“我們是小公司,做技術也要靈活。沒有大公司那麼多資金投入,就要借力發展。”王宇輝說,“我們和中科院軟件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等研究機構都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近年來,三鍊鎖業的新技術受到國内同行認可。今年4月中旬,三鍊鎖業承擔的故宮博物院門禁系統升級改造工程通過專家驗收。升級改造後,故宮每個門鎖的安全狀态清晰可見。
此外,三鍊鎖業還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手掌靜脈識别系統。“這個生物識别系統是利用手掌皮下毛細血管血紅素的流動圖像來識别身份,比指紋識别安全等級更高。因為指紋可以複制,另外沒有生命體征的指紋也可以用。”梁軍波說。
王宇輝表示,到2020年三鍊鎖業計劃再吸納60家左右優質鎖具企業加盟,實現年銷售收入15億元的目标,其中出口達到2億美元。(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