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北方可吃到什麼菜?3月20日,迎來春分節氣,這也意味着春天進一步來臨,天氣逐漸變暖春分這一天,各地有“踏青”“豎蛋”等習俗在飲食上,民間流行吃春菜、蘿蔔、驢打滾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春分時節北方可吃到什麼菜?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3月20日,迎來春分節氣,這也意味着春天進一步來臨,天氣逐漸變暖。春分這一天,各地有“踏青”“豎蛋”等習俗。在飲食上,民間流行吃春菜、蘿蔔、驢打滾等。
習俗:踏青、祭祖、豎蛋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說的是春分期間,上年飛往南方的鳥兒要飛回來了,然後天氣轉暖,空氣潮濕,雨水增多,人們可以聽到雷鳴,到三候,此時下雨會伴有電閃雷鳴。
春分節氣前後,氣溫逐漸變暖,桃樹、杏樹、蘋果樹等樹木開始開花,草地青青,綠意盎然,民間熱衷去郊區“踏青”或是野外郊遊。
春分祭祖的曆史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周朝時期就有“春分”時“祭日于壇”的典禮。一直延續到清代,且為皇家專享。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中說:“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在每年的春分,老少皆宜的“豎蛋”遊戲成為人們的娛樂項目。因為有說法認為,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平分的日子,地球地軸與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平面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态,易于“豎蛋”成功。但天體物理學博士、科普作家孫正凡在科普文章中表示,豎雞蛋跟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無關,隻要耐心一點,學習一些技巧随時都可以把雞蛋豎起來。
食俗:吃春菜、蘿蔔、驢打滾
古人說“不時不食”,很多節日都有相應的飲食習俗,春分也不例外。春分前後,正值衆多蔬菜發芽鮮嫩,民間便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一般是指荠菜、苋菜、春筍等春天發芽的蔬菜。民間有諺語“吃了荠菜,百蔬不鮮”,意味着春天吃了荠菜嘗鮮,才感覺春天來了。有一種野苋菜也叫“春菜”,在鄉下田野中較為常見,多是嫩綠、細根莖,一般與魚片煮在一起,叫作“春湯”。春筍則是春分前後經常吃的“鮮菜”,此時的春筍鮮嫩爽脆。
而在揚州地區,春分節氣有吃蘿蔔或蘿蔔絲餡的包子的風俗。當地人認為,這時候吃蘿蔔能上下通氣,還能解春困。
春分吃驢打滾是老北京的習俗,以求避邪祈福。驢打滾是用大黃米面、黃豆面、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等食材制作而成的一種糕點,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
吃“太陽糕”也是老北京的春分食俗,有祈求新年五谷豐登的寓意。這種“太陽糕”是以糯米制皮,包裹棗泥、白瓜仁及桂花餡。
在湖南長沙,炸春卷是春分時節飯桌上的必備美食。長沙春卷外形和其他地方的類似,但餡料大有不同,其中必不可少的食材是韭菜、筍幹和臘肉,也有人稱這種春卷為“臘肉春卷”。
新京報記者 劉歡 圖片來源 新京報資料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劉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