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0日17時37分迎來“春分”節氣。
1.“春分,二月中。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為陽中,而仲月之節為春分。正陰陽适中,故晝夜無長短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春分一般在公曆3月20日或21日到來,極偶爾出現在19日或22日。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此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以春分為首的“二分二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具有明顯天文觀測特征的四個最重要節氣,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确定的節氣。
2.“二氣莫交争,春分雨處行。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
——元稹《詠二十四氣詩·春分二月中》
春分時節,楊柳青青,東風含笑,草長莺飛花枝俏;春雷動,春雨給大地帶來滋養,萬物生發……就是這樣的富有生機和活力。
3.“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春分”時節物候的重要标志就是燕子。南飛越冬的燕子大規模遷回北方,在燦爛的春光裡銜泥築巢。燕子不僅代表着吉祥和春天,還代表着人們的情感和思念。
4.“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轼《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春天既可以擁有詩情畫意的浪漫,也可以品味人間煙火的“鮮”氣。打卡春季的方式之一,就是要吃春菜,春筍、香椿、荠菜、苜蓿……吃春菜是春分必有的儀式感,也是養生之道,對肝髒、脾胃會有好處,還能幫助人體生發陽氣。
2021年3月18日,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政府機關幼兒園的小朋友展示手繪彩蛋。
5.“春分到,蛋兒俏。”
——俗語。
春分時節,我國民間有“豎蛋”的習俗,在古代,春分還會舉辦豎蛋活動。雖然立蛋和春分這個日子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但也包含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雞”有“吉”之音,好比吉祥如意,在萬物複蘇的春天,開啟一年的好兆頭。
6.“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雖然此刻已是春回大地,但時常會有冷暖空氣交綏,帶來人們常說的“倒春寒”。特别是北方地區,不要急着脫掉棉衣,注意做好“春捂”,以防感冒。
2021年3月19日,山西運城,在永濟市董村農場優質小麥高産示範區,職業農民利用機械化管理麥田。
7.“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
——民間俗語
春分時節,越冬作物進入快速生長階段,春耕春種的大忙季節開啟,各地加緊春耕生産,為的是秋季能有一個好收成。
為啥說春分是“C位”節氣?因為在世界各地的多種曆法中,春分都具有重要地位。古巴比倫曆法和伊朗、阿富汗等國至今通行的波斯曆,都以春分為歲首。在英語中,表示春分的詞彙“vernal equinox”源自拉丁語,其意義也是“春天”和“晝夜均分”的組合。直到現在,以“二分二至”為代表的二十四節氣仍然是我國農業生産的重要參考,而在世界各地,仍舊保留着春分豎蛋的習俗。
(大衆網·海報新聞編輯 曲欣萍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中新網、百度百科、視覺中國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