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洪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是杭州”。這是北宋時位列“唐宋八大家”的蘇轼(103當7—1101年)的一名句。天下諸多西湖中,我到過福州、揚州等數處。因生活在浙江,自然對杭州西湖則更為熟悉。但廣東的惠州西湖,尚未涉足過。疫情稍緩的冬天,我第四次走進南粵大地,其中一站自然就是此湖。
地處廣東省惠州市區的西湖,東西最寬處達4公裡,南北最長達6公裡。現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當我走進蘇東坡筆下“山水秀邃”的惠州西湖,遠眺湖面煙波浩淼,湖上堤橋如帶;四望青山似黛、幽勝曲折、浮洲四起,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在于樹木蔥茏中隐現,……而讓人心曠神怡。
據光緒《惠州府志》載,此湖初建始于東晉元帝(318)時,“興建龍興寺于湖上”。北宋時惠州知州陳偁“引湖灌田,兼魚、藕、蒲、葦之利”,使此湖“施于民者豐”,故此湖初時稱豐湖。陳偁還在湖上築堤造橋,修建亭榭,使豐湖一時間成為“南粵之勝”。
惠州西湖的聞名于世,與蘇轼直接相關。 北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東坡先生被貶為甯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谪居惠州後, 因豐湖位于城西,風光與他熟悉的杭州西湖相似,便吟出“夢想平生消未盡,滿林煙月到西湖”的贊歎,惠州西湖就此得名。唐宋以降,400多位曆代文人墨客曾先後踏足惠州,在此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
蘇轼谪居惠州兩年零七個月,于紹聖四年(1097)四月,再貶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在惠州期間,創作各類詩文作品587件首(件)。他的詩詞與惠州西湖交相輝映,為這裡的湖光山色增光添彩,從而使它與杭州西湖齊名的一處名勝。
與杭州一樣,惠州西湖亦有蘇堤。但如果細想一下,蘇轼先後建的這兩處蘇堤,所處境地完全不同:在杭州時,蘇轼先任通判、後為知州,正是人生風光時期。一聲令下,聚集萬人清淤湖中,将其堆泥成,。“蘇堤春曉”,顯現的是他是乘勢而為、仕途的勃勃生機。
而惠州西湖,則是東坡先生貶谪惠州之時,戴罪之身、俸銀減半,已“不得簽署公事”。身處逆境,蘇轼的報國的初心不改修堤、搞水利,想方設法所行善舉。不僅捐出自己的犀帶、動員親友捐銀助修,還須借助寺院僧人和鄉紳樂助。此景名為“蘇堤玩月”,顯現的是東坡夜觀皓月的那種落寞。
同樣巧的是,惠州西湖亦有孤山。它記念的,當然并非是宋代以“梅妻鶴子”聞世的林逋。惠州孤山巨石上,刻有“東坡園”三個大字。綠樹成蔭的山麓,建有蘇東坡的紀念館。矗立着高大的蘇東坡立像。
孤山下,還長眠着一位900年前的錢塘女子 。12歲時,聰明俊秀王朝雲,被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轼收為婢女,7年後納為侍妾。
王朝雲身份,至死仍是“侍妾”,但在蘇轼20多年大起大落的人生際遇中,一直無怨無悔地陪伴身旁,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成為蘇東坡逆境裡最大的精神安慰。紹聖三年(1096)夏,年僅34歲的她死于瘴疫流行。按照生前遺言,蘇東坡揮淚将她葬在惠州西湖栖禅山寺旁。“朝雲墓”保存完好,從未遭過損壞,現為省重點文物。作為惠州西湖典故的一部分,體現了當地曆史文化的傳承。
惠州西湖蘇堤上,始建于宋昭聖二年(1095)的西新橋,亦系由蘇東坡資助所建。該橋亦被稱為“蘇公橋”。當初建橋時,系用石鹽木(柚木)築成,堅如鐵石,橋上有飛樓9間,十分宏偉壯觀。現橋系1983年重修。
湖畔西山上的泗洲塔,始建于唐中宗(656-710)年間,為紀念泗洲大聖僧伽而築,蘇轼谪居惠州時,此塔稱為玉塔等。蘇東坡在《江月五首》中“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瀾” 的詩句,指的正是此塔。……
走馬觀花,在惠州西湖轉了個圈,飽攬了沁人的湖光山色,拍了一些照片留念,也長了一份見識。給我的感覺:宋代詩人楊萬裡的詩中“ 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 此句,絕非虛妄之言。
惠州西湖之行,亦了卻了我心中多年的一份缺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