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如何向大夫講述病情技巧?急診醫生日記寫到今天,其中有驚險無奈,也有悲喜交集在這個小社會裡,急診醫生無不虔誠又認真地學着做人做事做學問,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面一個出現的患者會帶來怎麼樣的挑戰所以,積累非常重要,包括書本知識,當然更重要的是臨床經驗另外,你還得藏些千奇百怪的小招數小招數哪裡來呢?有句話怎麼說來着: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己之前得靠自己摸索,今天開始,你可以看《急診醫生日志》,哈哈,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牙痛如何向大夫講述病情技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急診醫生日記寫到今天,其中有驚險無奈,也有悲喜交集。在這個小社會裡,急診醫生無不虔誠又認真地學着做人做事做學問,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面一個出現的患者會帶來怎麼樣的挑戰。所以,積累非常重要,包括書本知識,當然更重要的是臨床經驗。另外,你還得藏些千奇百怪的小招數。小招數哪裡來呢?有句話怎麼說來着: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己。之前得靠自己摸索,今天開始,你可以看《急診醫生日志》,哈哈!
轉回正題,跟大家分享一個關于治療牙痛的小妙招。牙痛看似不是病,痛起來卻要患者的命,也讓急診醫生頭痛。所以,迫切需要一種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我這裡有一個小妙招,來自早些年在基層醫院工作時,上一輩傳授。
那是一個春天的後半夜,我剛忙完幾個重危患者的搶救沒等喘口氣,一位牙痛患者在家人陪同下,愁眉苦臉、低聲哀嚎着來了。患者精神萎靡,連說話的力氣或者心情都沒有。家人告訴了他的情況。原來,前陣子患者情緒一直莫名低落,家人并不在意,以為春天到了,他的身心狀況會随着季節變化稍微明朗陽光些。哪知近日又感冒了,這次感冒還帶來了一場空前的牙痛,患者每天沉浸在“牙痛不是病,痛死無人問”的無奈裡,整夜失眠,時不時地自言自語、哭笑不得。
這種痛,讓他每每有拔掉滿口牙齒的欲望,今晚終于無法遏制地爆發了,對着家人歇斯底裡地大喊大叫,見誰罵誰。家人說到這裡,一旁捂着腮幫子的患者突然沖着我突起眼珠子:快點給我止痛!!!一副要拼命的樣子。我被他突如其來的吼叫吓了一跳,當然我心裡清楚,牙痛沒什麼了不起的,牙痛患者哪個急診科醫生沒見過啊?
給止痛藥當然是常規處理方法之一。但作為醫生,都知道藥物起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常見止痛藥比如芬必得、索密痛之類的,吃了至少半小時或一小時才會緩解病人的痛苦。書上還找不到立竿見影的止痛方法,傳統針灸或許有效果,但大多急診科醫生不會。
面對這個怒到青筋暴怒的患者,我非常理解他此時此刻經受的折磨。突然想起自己在讀大學前,曾在當時的甯波市蒼水衛生所當過學徒,親眼見過一位姓邬的老師用酒精滴耳的方法,治療過患者的牙痛。此時别無他法,不妨一試吧?我拿起辦公桌上的酒精棉球,叫患者頭側彎,讓牙痛一側朝上,用力擠壓棉球,酒精迅速流進了患者耳道。當即,他大叫起來:“你幹什麼?”沒得他自己的火爆發出來,突然又安靜下來,眨了眨眼,似乎感覺到什麼。
“你感覺怎麼樣?”看他表情,我覺得應該起效了。
他狐疑地望着我:“奇怪,怎麼一下子痛好多啦?給我搞了什麼東西啊?”他有些尴尬又有些開心地摸摸自己的腦袋,憨笑起來。
我送他走時一再叮囑,這隻能暫時緩解一下疼痛程度,且持續時間不長,不是根本治療方法,還需要馬上服用止痛藥,同時明天一定要到口腔科治療病因。最後又囑咐他,如果以後遇到類似情況在家也可以用高度白酒替代,不一定要到醫院來。之前脾氣火爆的患者已經變得非常謙和了,一再謝過後,就回家了。看着他來時與走時截然不同的樣子,心想着這個小把戲果不其然有奇效,非常有成就感。
這個小妙招的原理是什麼呢?我當時問過邬老師。他也解釋不清,這個疑問就一直放在我的心裡。直到我進了醫學院學習,在一次做生理實驗時,多年疑團,茅塞頓開。
那個實驗是一個青蛙對疼痛反應的生理實驗,它的基本做法是先用酒精燈的火焰刺激一側蛙的後腿,青蛙的反應非常很大,接着事先用一個夾子夾住蛙的另一條腿,再重複做同樣的實驗,這時青蛙對刺激的反應明顯減輕,這叫神經交互抑制作用。同樣,用酒精刺激耳道,耳道内鼓膜的聽覺感受器對刺激非常敏感,就會産生交互抑制作用,牙痛自然就“緩解”了。
現在想來,民間許多小妙招都是有科學依據的,值得學習推廣。
小貼士1:本法應用注意點
1、必須确認患者沒有耳道疾病,例如中耳炎等。
2、要除外心髒疾病引起的牙痛,比如,以牙痛為早期表現的急性心肌梗塞。
3、本止痛法隻是暫時的一種緩解手段,大約隻有半個多小時的效果,應同時用止痛藥和消炎藥。
小貼士2:交互抑制理論(與同行分享)
在任何反射活動中,中樞内既有興奮活動又有抑制活動。某一反射進行時,某些其他反射即受抑制,例如吞咽時呼吸停止、屈肌反射進行時伸肌即受抑制。反射活動有一定的次序、一定強度,并有一定的适應意義,是反射的協調功能的表現。反射活動之所以能協調,就是因為中樞内既有興奮活動又有抑制活動;如果中樞抑制受到破壞,則反射活動就不可能協調。
在1947年到1948年間,沃爾普(Joseph Wolpe)在維瓦斯特蘭大學實驗室用貓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将貓關在一個實驗籠子裡,先給它們一個聽覺刺激,然後通過電感線圈給予它們幾次高電壓低安培的刺激,所有的貓對都做出了各種猛烈的反應,或在籠子裡狂野地沖來沖去,或在籠子的頂上、底部和四周又抓又刨;蜷縮起來,顫抖,嚎叫,口吐白沫......。一旦把它們從籠子裡放出來,這些症狀便立即減輕。但是每當把它們放進籠子時,它們就會再次表現出同樣狂亂的行為,即使連續數小時把它們關在籠子裡,這種反應也絲毫不會減輕。
貓的這種焦慮性反應跟其他的無效反應不同,其他無效反應可通過疲乏和消除強化而消退,但貓的這種神經過敏性反應則“應看作是永久的和不可改變的”。沃爾普的這個定論表明,如果不治療它,這個心理病竈将永遠伴随這隻貓。
沃爾普的這些貓即使餓了72小時,隻要關在進行過實驗的籠子裡,也不會去碰一碰扔在它們面前的食物。然而,如果它們是呆在平時人們用手喂養它們的籠子裡,它們就會吃東西。于是,當貓又關進實驗籠子時,讓人用作為喂食刺激的手段喂食物給它們吃。盡管先前沒有一隻貓在實驗籠子裡吃過東西,而現在用手拿着一根棍子給它們喂食時,有一些貓就要吃東西了。逐漸地,這些貓在人們以這種方式喂它們食物時,就越來越不再猶疑了。
沃爾普觀察到,剩下那些仍然拒絕吃食的貓,不僅對實驗籠子有焦慮性反應,而且對放置實驗籠子的實驗室也要産生同樣的反應,甚至對其他許多跟實驗室有相同特征的刻意都要産生這種反應。
一隻能夠在跟實驗室外表大不相同的屋子裡吃食的貓,後來也漸漸在跟實驗室比較相似的屋子裡被誘引得吃東西了。然後将這隻貓放在跟實驗室更像的刻意裡喂食。就這麼換下去,若幹天後,這隻貓就能夠在實驗室裡喂養了。最後甚至放在實驗室籠子裡喂食,它也不再顯示任何焦慮的迹象。
不過,如果再對貓施以曾經伴随時出現過的聽覺刺激,那麼這種焦慮反應就會再次被引發出來。
最後,沃爾普提出了交互抑制原理,即個體不可能同時對一個刺激産生兩種對立的情緒反應,例如在很高興的同時伴随很不高興的情緒;在很焦慮恐懼的同時,伴随着松弛平靜的反應等。如果對一個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刺激再形成一個與不良行為相反的,即良好的情緒行為反應,那麼,它就會對原來的不良反應進行抑制乃至代替之。也就是說,如果一名兒童形成了對數學學科的厭學反應,那麼,就告訴在他的大腦中再建立一個不厭煩數學的情緒行為反應,比如建立一個面對上數學課或解數學題時心情或喜歡數學的心态反應。
1958年沃爾帕正式發表了《交互抑制心理療法》一書,指出神經症是由學習過程學到的不适應行為。因此,要治療這種不适應的行為必須應用學習的法則。後來他将上述實驗和理論引用于人類,在臨床上用以治療神經症,提出一種叫“系統脫敏法”的行為治療技術,這是行為治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标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