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什麼要教小學生寫好字?
我們從上學開始,就已經接觸漢字。語文學習,除了聽、說、讀之外,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寫,《語文新課程标準》對于小學低年級的要求是: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确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因此,我在教學低年級語文課時,把寫字教學當作重點,每天上一節寫字課,培養他們的寫字興趣,引導他們把字寫好,因為“寫好字”這也是學好語文的一塊“敲門磚”。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也能讓學生多擁有一項技能,這是能力的體現。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中對于漢字的認識和書寫有明确的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形體美。
4.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确,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第二學段(3~4年級)
筆者認為,漢字要想寫好,要打好基礎才行,畢竟,寫字不用心是幹不好的。在坐姿、握筆姿勢和運筆姿勢都正确的情況下(之前的文章我們已經講過正确的坐姿、握筆姿勢和運筆),我們可以采用認清漢字的結構,根據每個漢字的獨特結構進行合理地練習,我認為,這才是提升寫字水平的捷徑。
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們的漢字雖然都是方塊字,但是又呈現出不同的結構特點,有方形結構的,有常規的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等等不同的結構,不同的結構的字每部分的寬度、高度不盡相同,那麼我們究竟按照怎樣的方法來觀察呢?
書法的結構,是将漢字的點、畫、偏旁通過聯結、搭配,組合成一個符合一定規則的統一的整體形式。而各筆畫、偏旁、部件的組合是有一定的形式法則的,是符合人的視覺、心理習慣,通過距離疏密,角度、方向、比例的不同,以及重心平衡、顧盼等因素的協調,構成一個統一整體的字。漢字的結構法則(硬筆、毛筆的結構原理是相通的)又分為幾十種,今天我先給朋友們分享5種結構。
漢字的結構法則-1-橫平豎直
在這個最基本的法則裡面,就是我們常說的橫平豎直,但是,用鋼筆或者鉛筆手寫的時候,我們往往把橫略微向右向上有所傾斜,不是真正的“橫平”。和毛筆一樣,我們在書寫漢字的時候,也有起筆、行筆和收筆,比如“十”字的第一筆“橫”就是頓筆後直接擺開行筆,行筆過程中略向上向右前行,收筆時往回回鋒即可。
漢字結構法則-2-交叉點要對中
如上圖的“交”字,點這一筆放在橫這一筆的中間,而最後的撇和捺交叉點對着第一筆的點,都是處于整個字的中間。同樣的道理,“文”字點的起筆居于橫畫的中間,而末尾的撇和捺交叉雨點畫起筆的位置的正下方。這種對應關系非常的明确。“冬”字也是這樣,上面反文旁的橫撇和捺的交叉點就是下面兩點的對應的中間位置。看準位置對于寫字來說尤為重要。
漢字結構法則-3-平行等距離
在上圖中,“且”、“裡”和“幸”總體來說左右呈現對稱分布,因此應居于田字格的中間,也就是田字格的豎中線把這三個字切為了平均的兩半。所以,我們在起筆的時候,就應該注意筆畫的準确位置,每寫一筆都應該照顧到左右的對稱關系,尤其是帶“橫”這一筆畫的長度。
漢字結構法則-4-點豎相對、豎豎相對
如上圖所示,最上面的點和常字頭中間的短豎是和下面的豎在一條線上,所以被稱之為點豎相對、豎豎相對。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漢字結構法則-5-橫短豎長、撇捺伸展
如上圖所示,“木”、“未”、“本”和“束”等字的橫畫要寫得短,而豎應該寫得較長,同時撇和捺應該分别向左和向右伸展,以此襯托出字的體型之美。
朋友們,漢字的書寫離不開仔細觀察和對比,如果你想寫好字,就請跟着我一起來共同認識和練習吧——要堅持不懈喲,不然也是沒有效果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明天繼續吧!
關于正确的坐姿、握筆姿勢和運筆姿勢的文章請查閱本微信公衆号的之前的文章《練好基本功,書寫漂亮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