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聽過“費曼學習法”呢?
這個學習方法是由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提出來的。或許你聽過這個方法,但并沒有深入了解到這個方法是如何運用的。
費曼學習法的核心,就是把複雜的知識簡單化,以教代學,讓輸出倒逼輸入。而其中“輸出”在學習過程中占有的地位,更是重中之重。
這種輸出,不僅能夠鍛煉到我們的表達能力,而且還能深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為當你能夠不卡殼地複述學習的内容時,這個過程就會調動你的思維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這種“三位一體”的學習做法,就能夠更好地鍛煉到我們的綜合能力,從而讓我們的口才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今天這篇文章就能夠幫到你。
既然“輸出”才是費曼學習法的核心,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到這一點呢?
當你準備學習一門新的知識時,你要懂得去轉換自己的身份,從知識的學習者變成知識的教授者。
也就是說,你要把自己看作是這門知識的“專家”,設想自己要向别人講解這門知識。關于這門知識的所有的邏輯關系、概念的解釋、技巧的作用等,你都能夠用清晰、簡潔和易于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
這是一種對知識的解釋過程。如果你的解釋,能夠讓别人一聽就明白;就算不明白,你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講述,如同費曼本人所說的那樣:“最好是幾歲的小孩也能明白你在說什麼。”
那麼就可以說,你算是已經大概掌握到這門知識了。
當你做到這一步,相信你的表達能力不僅會得到了鍛煉,而且由于這個過程涉及到你對知識的提取和思考,所以也就同時能夠加深你對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既然費曼學習法有這種好處,那要怎麼做呢?我把這個方法,重點講述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确立你要學習的對象;
第二,理解你要學習的知識;
第三,複述知識,用輸出代替輸入;
第四,簡化知識和内化知識。
學習的時候,按照這五個步驟去做,那麼你就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學到想要學習的知識,而且還能夠鍛煉到自己的口才了。
具體做法,接下來詳細講解。
在學習一門知識之前,你肯定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的,一定有一個具體的目标。
問一問自己:你目前想要學習的是什麼知識呢?為什麼想要學習?你要學習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是足夠呢?
明确你的學習目标,找到你要學習的書籍或者渠道,接下來你才能夠針對性地運用費曼學習法進行相關的學習。
因為我們學習,不外乎三個方向:
1,拓展視野,提升自己對事物的認知;
2,掌握一種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3,了解新知,滿足自己好奇探索的心理。
每個方向,都可以構建出不同程度的知識學習。
好比說第三個方向,平時你上微博、看頭條、刷朋友圈,其實已經滿足到你索取資訊的需求,你也因此完成你的“學習任務”。
但是對于其兩個方向,就不會這麼簡單了。
當你确認好自己的學習目标之後,接下來你就需要對相關的學習資料做好篩選和安排。哪些資料适當作為入門學習,哪些資料适合深入學習?
根據已有的資料,規劃好課程的安排和學習的時間,這樣才能夠更加系統地吸收這門知識的整體情況。
你可以根據兩個維度構建學習目标:
未來要到達的方向,如:
當下需要你專注的焦點,如:
看到了嗎?未來的方向是引領自己取得的最終結果,而當下的焦點,就是你需要為此而做出的努力。
有了這些基本規劃之後,重要的是,每天早上你一定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我需要學習和完成哪些部分的内容?”
這點很重要。
理解的前提,是記憶和思考。但問題是,記憶什麼呢?又如何思考呢?
除非是以研究為目的的學習,否則我們普通人以實用的目的去學習一門知識時,不可能什麼都要學習的,肯定存在一個知識篩選的過程。
例如一本20萬字的書,盡管是圍繞着同一個主題寫,但并不代表書中的每一個詞句,都需要被我們記憶。
我們隻需要有針對性地篩選和提取書中的某些重要的知識點,或者根據自己要掌握知識的框架、需求等目标,到書中尋找相應的内容就行了。
所以在篩選知識時,一個基本的邏輯就是:我要找出那些與我的實際需求相匹配的知識。然後針對這部分的知識進行記憶。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啟動到你的思考能力,因為你需要分别出哪些知識有用,哪些知識是沒用的。
這裡分享兩個做法:
1,快速獲取有益的知識;
費曼認為,大量的閱讀在學習的初期是必須的,充足的閱讀量可以讓我們在大腦中建設一個“信息池”。
“信息池”的内容越多,你就越容易知道哪些信息是有益的,哪些是無用的。在之後的閱讀中,随着閱讀量的增加,你篩選信息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速度越來越快了。
2,學習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
當你通過快速的閱讀,對整本書的架構有一個基本的認知之後,你就具備了一個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成熟工具。
因為知識點與知識點的關聯,你能夠從書中的叙述中找到其中的邏輯脈絡。正如本文講述費曼學習法的結構那樣,先有了學習目标,接下來才能夠對相關的知識獲得理解。
在閱讀和記憶中,我們一邊學習自己需要的知識,一邊建設屬于自己的思考框架,不但能夠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也會開始擴充自己的視野,同時在學習中積累對自己富有價值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當你完成這個步驟,現在跟你說“學習一定要有一個學習目标”,你是不是能夠說出其中的一些道理來呢?
這就是理解了。而理解正是源于你對知識點的記憶和思考。
到了費曼學習法的第三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複述知識,就是一種對知識進行輸出的形式。簡單來說,所謂“輸出”,就是把你學到并理解到的知識,通過自己語言講述,而讓聽衆獲得理解的行為。
複述不是說,随便複述一次就行。正式來說,複述分為兩次,第一次複述給自己聽,第二次複述給别人聽。
如果你無法把學到的知識流利地複述出來,很明顯,你對于知識的把握還不是很完備。這意味着,你需要進一步去學習。
而複述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憑自己的印象去複述;
剛開始複述時,你隻需要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整體印象,做出簡單的複述就可以了。
甚至你學習完畢,就可以立刻做一個簡單的複述練習。我自己的做法,就是看完一個章節之後,我就會把這個章節的内容大概複述出來,以此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果。
階段二:複述期間提出問題;
當你簡單進行複述之後,你就可以針對自己複述的内容,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
比如說,你學了費曼學習法之後,這個方法大概有什麼作用,可以怎麼幫到我們呢?有哪些步驟等等。
這個階段的複述,不僅僅是簡單地重溫你剛剛學到的内容,而是有意識地把它們跟自己過去的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對比、分析、解構。
例如既然費曼學習法要運用複述的形式來學習,那麼對比其他的學習方法,這個方法有什麼優勢呢?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梳理知識的“前因後果”的。
這樣你就能夠用以前學到的經驗,跟現在新增的經驗,進行邏輯上的融合,延伸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了。
步驟三:複述中加入自己的觀點;
最後這個階段,就是檢驗你對于知識有沒有讓你産生自己的看法。
盡管書本告訴你,這個學習方法很好,問題是,這個方法難道就沒有缺點,或者沒有局限性嗎?你能夠從中思考出自己觀點不?
通過對所學内容的複述,一邊說一邊自我檢查,把自己的觀點融入到這次複述當中,從被動學習過渡到主動學習。
如果你沒有一個複述的意識,大腦就會偷懶,最終你什麼知識都不會記得了。
當你完成自己的複述之後,接下來你就可以到具體的場景中,把知識複述給别人聽了。你可以跟别人聊天的時候,嘗試引入這方面的話題去談論。
當然,你的複述最好要做到:
如果你還無法做到這些,私底下多多練習,當做是鍛煉自己的口才那樣,那麼堅持下去,你肯定會感受到自己的變化的。
當你能夠對知識進行複述時,為了更好地把握知識,你就需要對知識進行簡化。
簡化的作用,就是從你學到的知識中,提煉出精華的部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制作思維導圖。
想要做好思維導圖,你必須是在理解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的,然後對這些知識做精簡化的提煉,如用一個關鍵詞或者一個短句來概括所學的内容。
這樣當你回顧這個思維導圖時,你就可以根據思維導圖上的關鍵詞,複述出相關的内容,這又是另一種輸出。
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做筆記、歸納和深度理解,你就會知道自己知識結構的情況,從而發現不足,主動去彌補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系統。
至于怎麼内化知識,這就涉及到你的思維模式了。
如果你每一次學習,都能夠主動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行動,刻意練習,并且構建出自己的專屬經驗。那麼,你就知道如何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進行調整和變換,到了這一步,說明你就已經完成對知識的内化了。
就好比你學習倒車入庫。駕校教你的是一個方法,随着你不斷地刻意練習,你慢慢發現這個方法跟現實生活中的沖突之處。
這時,你就會根據現實中的情況進行調整和變換,然後再一次不斷練習,直到形成自己的專屬經驗。當你在不同的現實情況中,都能夠完成倒車入庫這個動作,說明你在這方面的駕駛技術已經内化了。
所以,整個知識内化流程就是這樣:
1,獲取知識;
2,簡化知識;
3,吸納知識;
4,轉化知識;
5,創新知識。
到了這一步,那麼你就能夠形成自己的知識理論,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讀書的書呆子了。
在運用費曼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肯定會遇到卡殼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隻要你能夠持之以恒,多嘗試,多鍛煉,多調整,你肯定會獲得一個很好的效果。
想要鍛煉自己的口才,成為學習的高手,不妨在平常生活中,運用這個方法去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