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膿毒症,
大部分人感覺很遙遠,
但其實卻頻繁發生在
很多人生活中。
膿毒症不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為人所知,也不像癌症那麼令人聞之色變。實際上,正是這種“陌生”的疾病,可能讓很多人在短短時間内死亡。
因拔牙引發的一場“慘案”
在臨床上可見到因拔牙、擠青春痘或其他身體上的小傷口引起膿毒症的病例。
李先生因為牙疼在診所拔牙,可沒過幾天,右邊的臉和脖子又腫又痛,張嘴困難,吃飯都成了問題。
到醫院檢查,發現颌下、口底、頸部都有膿腫,而且腫脹範圍還在進一步擴大,很快因發生膿毒症病情危重而被轉入ICU。
省四醫院ICU主任林峰介紹,像這種原本隻是口腔的一個感染,因為沒有及時有效的處理,感染迅速發展,波及到颌面部、頸部甚至縱膈,形成大面積膿腫而導緻的膿毒症。
9月13日是世界膿毒症日
什麼是膿毒症(Sepsis)?
膿毒症是機體對感染反應失調導緻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是一種表現形式多樣、病情變化迅速的綜合征,可以導緻休克、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特别是如果不及早識别和及時治療。
膿毒症是全世界大多數傳染病的最終常見死亡途徑,包括SARS-CoV-2/新冠肺炎等病毒感染。
9月13日是世界膿毒症日,由全球膿毒症聯盟(GSA)其創辦成員共同成立,旨在提升公衆、專業人士及政府衛生部門決策者對膿毒症的重視和認知。
膿毒症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危機。全世界20%的死亡與膿毒症有關,根據國家的不同,死亡率在15%到50%之間,它每年影響4700萬至5000萬人,至少1100萬人死亡——每2.8秒就有一人死亡。
而許多幸存的患者在餘生都可能在遭受膿毒症導緻的器官功能損害的痛苦。
膿毒症-常見原因
大多數類型的病原微生物導緻的感染都可以引起膿毒症,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
其中也包括由季節性流感病毒、登革熱病毒和公共衛生關注的高傳染性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如禽流感和豬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和黃熱病病毒。
膿毒症通常表現為常見和可預防感染的臨床惡化,如呼吸道、胃腸道和泌尿道感染,或傷口和皮膚感染。膿毒症通常在早期診斷不足,但仍有可能可逆。
膿毒症的臨床表現
以下症狀可能表明膿毒症:
·嗜睡、躁動、或意識混亂不清;
·畏寒、發熱、寒戰、極度疼痛或不适,常遍布全身;
·全天不排尿;
·心率快、血壓低、呼吸急促;
·瀕死感;
·皮膚斑駁或變色;
如果已确診或疑似感染,并出現上述任何症狀,請立即聯系當地醫院或醫生。
老人小孩以及免疫力較弱的人要注意
每個人都可能感染膿毒症,無論你健康狀況如何,身體狀況如何,或者住在哪裡。某些人的風險更高。其中包括:
·1歲以下兒童;
·60歲以上的成年人;
·沒有脾髒的人;
·慢性病患者,如肺、肝、心髒;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如艾滋病、糖尿病
預防感染是預防膿毒症的最佳方法
膿毒症是全世界可預防死亡的頭号原因。預防膿毒症的最佳方法是首先預防感染,這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接種疫苗;
·清潔用水;
·手衛生;
·預防醫院獲得性感染(HAIs);
·安全分娩;
·提高認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