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7 00:15:06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對于清華簡,李學勤先生曾幽默風趣地說,這次“挖到了一個曆史學家”但清華簡的擁有者可能不僅僅是“曆史學家”這麼簡單——,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清華簡的文獻特色與墓主身份蠡測)1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

對于清華簡,李學勤先生曾幽默風趣地說,這次“挖到了一個曆史學家”。但清華簡的擁有者可能不僅僅是“曆史學家”這麼簡單——

清華簡的文獻特色與墓主身份蠡測

作者:劉國忠(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

清華簡是在2008年7月15日入藏清華大學的,在此之前李學勤先生曾看到了一些竹簡的照片和摹本,發現其中有《尚書》的《金縢》篇,另外他還看到竹簡上有關于西周和春秋曆史的記載,十分振奮。竹簡入藏清華後,科研人員對竹簡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搶救性清理保護,在此過程中又找到了《傅說之命》《程寤》《祭公之顧命》《周公之琴舞》等數十篇文獻,使得清華簡的重大學術價值得到進一步确認。2008年10月22日,清華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了清華簡入藏的消息,李學勤先生在會上曾幽默風趣地說,這次“挖到了一個曆史學家”,欣悅之情溢于言表。這一概括曾因其生動形象的比喻而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轉眼之間,13年的時光已經匆匆流逝,清華簡的整理工作一直在卓有成效地進行之中。當前,清華簡的整理公布已經過半,其整體面貌已經更為清晰。如何認識清華簡這批文獻的性質和特色,是我們這篇小文中想要讨論的話題。另外,李學勤先生曾經多次指出,古代墓葬中出土的簡帛書籍有助于我們了解墓主人的個人身份和思想世界,“書籍用來殉葬必然是死者生前讀用或愛好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是死者身份和思想傾向的反映”(《馬王堆帛書與〈鹖冠子〉》,《江漢考古》1983年第2期)。因此,我們也想以清華簡的文獻特色為依據,進而推測墓主人的可能身份。

第一,我們應當說明,總數約為2500枚的清華簡應當全部出自同一座墓葬,而不可能是來自不同墓葬的資料彙集。清華簡雖然是盜掘所出,缺少了最關鍵的原始信息,而且竹簡原有次序也早已被全部打亂,但這種失序的情形應該在地下時就已經如此。我們在清理過程中發現,盡管經過兩千多年的浸泡,竹簡已經非常糟朽,但屬于不同篇目的竹簡往往互相緊密地粘連在一起,很難進行剝離。即使是保存異常完整并且成卷的《筮法》篇,也有個别的竹簡散落出來,與其他各篇竹簡混雜粘合在一起。這種情況證明,這些竹簡一定是從同一座墓葬出土的。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清華簡沒有一些先秦兩漢墓葬中常見的遣冊和日書之類的材料,其内容全部為古書,總數約有70篇左右。這種以典籍來殉葬的情形,與郭店簡、上博簡、安大簡等多批楚簡材料非常相似。

第三,清華簡的典籍豐富多樣,如果依照四部的分類方法,其内容涵蓋了經、史、子等各部;而且這些典籍内容非常艱深,像《封許之命》《攝命》《四告》等篇,皆為相關的原始文獻,一般人很難讀懂,也未必會有閱讀的興趣。墓主人收藏和閱讀這些典籍,說明其興趣愛好十分廣泛,而且具有極高的學術修養。

第四,清華簡這數十篇文獻的來源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的《系年》《楚居》等篇應該是楚人自己撰寫的書籍,但是像《傅說之命》《尹至》《厚父》《周公之琴舞》《晉文公入于晉》《鄭文公問太伯》等典籍顯然不會出于楚人之手,而是來自其他諸侯國甚至是周王室。如果我們再聯系到郭店簡、上博簡、安大簡等衆多的竹簡書籍中也有大量的文獻來自其他國家,就可以明白東周時期的楚國非常注意廣泛吸收各國的思想和文化。楚國本為一少數族群荊楚聚集的地方,但到了戰國時代,楚國的學術得到長足發展,種種學說都得以在楚國傳播研習,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戰國時代百家争鳴的學術繁榮景象。

第五,清華簡中的許多典籍在傳抄的過程中,曾經由楚人做了加工甚至是改寫。清華簡各篇都是用楚國文字抄成,但所依據的底本來源衆多,而這些文獻在楚國流傳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一定的加工。比如清華簡《祭公之顧命》中“惟周文王受之,惟武王大敗之”一句,即把原文的“文王”改成了“周文王”,顯然是為了避免與“楚文王”相混;另外,清華簡《系年》和《越公其事》常常稱越國國君為“越公”,卻稱吳國國君為吳王,非常顯眼。筆者此前在閱讀過程中,曾懷疑這裡的“越公”一詞是楚國人的一種特有稱謂,因為越國系為楚國所滅,所以楚人有意把越國國君改稱為“越公”。這一詞語本身帶有一定的貶斥意味,并特意與楚王相區别。可以相對照的是,近年湖北荊州棗林鋪第46号楚墓出土了竹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其内容與清華簡《越公其事》基本相同,但在稱越王勾踐時,所用的詞是“越君”或“越王”,證明清華簡《越公其事》中“越公”一詞也是楚人有意的改動(參見《2020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中的《湖北荊州棗林鋪戰國楚墓》,文物出版社,2021年)。至于楚人對于有關文獻的改寫,最典型的莫過于清華簡《金縢》篇,該篇不僅對《金縢》一文中有關占蔔的内容統統删除,還把篇名改為“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這一标題富有楚人的特色,而其修改的最終目的,是把《金縢》篇變成了一篇教育貴族子弟的“志”類書籍。

第六,清華簡這70種左右的典籍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郭店簡、上博簡都以大量的諸子著作為主;安大簡則有《詩經》《楚辭》和以儒家為中心的諸子類文獻,并有一部楚史著作;慈利簡雖有《國語》和《逸周書》的個别篇目,但種類和數量均較少。相比之下,清華簡不僅竹簡總量最多,而且裡面的典籍有大量《尚書》類文獻,如《尹诰》《厚父》《攝命》《封許之命》等,總數約有20篇左右,在迄今所發現的竹簡中獨樹一幟。《尚書》類文獻皆為國家的大經大法,是君王們賴以治國理政的重要依據,其重要性顯然要高于其他種類的文獻。事實上,從我們所掌握的材料來看,清華簡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是以一批治國理政為核心的文獻。不僅經類的文獻有這樣的特征,史類的文獻,如《系年》《子犯子餘》《晉文公入于晉》等等,也是以總結曆史上的治亂興衰為核心;至于子類的文獻,如《治邦之道》《治政之道》《管仲》《天下之道》《虞夏殷周之治》等等,更是直接讨論治國理政的方法和舉措,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如《厚父》篇中關于“民心惟本”的論述,把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上推到了西周早期;《治邦之道》主張由明君來治國理政,倡導舉賢用能,并強調要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雖貧以賤,而信有道,可以馭衆、治政、臨事、長官”;《天下之道》是一篇與軍事相關的文獻,主張用兵之道歸納起來不外乎進攻或是防禦,簡文稱之為“天下之道二而已,一者守之之器,一者攻之之器”;其他如《成人》篇強調要依法治國,執法必嚴;《治邦之道》倡導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倡節儉,等等,對于我們當今的國家治理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由清華簡的上述文獻特色我們可以看出,清華簡的擁有者可能不應僅僅視為是“曆史學家”這麼簡單,這位墓主人擁有這麼多高規格的《尚書》類治國理政文獻,注重從曆史發展中總結規律獲得借鑒,并大量參考諸子百家有關治國理政的種種見解,一定具有實用的目的。筆者覺得,這位墓主人絕不會僅是一位文獻檔案的搜集者,其身份更可能是一位楚國的高級貴族,甚至不能排除是楚王的可能性。墓主人生前肯定身居要職,可以直接參與楚國的治理工作。隻有這種層次的高級别統治者,才能夠擁有清華簡并留意從這類文獻中汲取營養,從而為現實的政治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清華簡尚未公布的篇目中有一篇《儀禮》類文獻。我們知道禮儀往往與人的身份與地位息息相關,不同的人需要遵循不同的禮制規定。清華簡中的這篇禮儀文獻,或許将會有助于我們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最後還需要指出的是,清華簡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内容。當前對它的公布和研究工作隻是初步的,随着這些材料的發表,它們勢必形成一批新的經典,如同《尚書》《詩經》《史記》等文獻一樣,将成為學者們長久研究的對象,清華簡的奧秘,也将在今後的研究工作中不斷得以揭示。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華簡與儒家經典的形成發展研究”〔16ZDA114〕的階段性成果)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30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