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打卡忘記了怎麼辦?作者:董新穎 張凡4月23日,我們迎來了第27個“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恰巧也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出生與去世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宣傳活動,旨在讓更多的人享受閱讀、愛上閱讀“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用一句話道出了人與書籍的緊密關系從2014年開始,“全民閱讀”已連續九年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從“倡導全民閱讀”到“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再到“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彰顯了國家對于普及全民閱讀、共築書香中國的高度重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閱讀打卡忘記了怎麼辦?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董新穎 張凡
4月23日,我們迎來了第27個“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恰巧也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出生與去世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宣傳活動,旨在讓更多的人享受閱讀、愛上閱讀。“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用一句話道出了人與書籍的緊密關系。從2014年開始,“全民閱讀”已連續九年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從“倡導全民閱讀”到“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再到“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彰顯了國家對于普及全民閱讀、共築書香中國的高度重視。
随着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獲得信息及資訊的渠道及路徑越來越多樣化,傳統的閱讀方式被改變,“碎片化閱讀”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相較于傳統時代的紙質閱讀,碎片化閱讀具有新媒體時代特色,任何能接入移動互聯網的電子屏幕介質都可以成為閱讀載體;每一個個體都能憑借各類社交軟件、新聞APP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接受者。這種新的閱讀方式符合現代社會大衆的生活方式,即以最少的時間成本獲取最多的有效信息,但也由此導緻當代人的閱讀日益呈現“層次淺”“閱讀泛”“碎片化”等特點。
長時間的碎片化閱讀,讓人們不斷接受信息“轟炸”,習慣性地獲取資訊,缺少了傳統閱讀的儀式感和形式感,淡化了閱讀帶來的思考,缺少内心的舒适與安甯。為了應對“碎片化閱讀”的迅猛勢頭,一些閱讀軟件或讀書APP随之推出“打卡閱讀”等方式,借以督促和激勵人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事實上,“打卡閱讀”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人們進行閱讀,保證人們日常的閱讀量,可是閱讀質量卻猶未可知。
如今,距離“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的時代已相去甚遠。更何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古人既有“以書為友”“以書會友”的雅趣,更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志向,而對當代人來說,尤其是在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化的互聯網時代,“閱讀”不過是數以千計消閑時光的方式之一。因此,如何讓人們真正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打卡閱讀”與移動網絡、手機、社交方式等多重挂鈎,人們或“被其驅使打卡”,或“自覺主動打卡”。長此以往,堅持“打卡”的人不僅将閱讀的習慣保持了下來,相信也能感受到閱讀給自身帶來的改變。林語堂認為,一個沒有讀書習慣的人,是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而閱讀恰恰能夠打破久遠時間與遼遠空間的障壁,開拓人生的視野。所以,當我們拿起一本書的時候,就會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不得不說,“打卡閱讀”也隻是一種促進閱讀的方式,它雖然在客觀上延長了人們的閱讀時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們的閱讀焦慮,但如若沒有真正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卡”也可能淪為一種形式,很難從中有所收獲。
盡管碎片化閱讀已成為當下流行的閱讀方式,但我們仍然提倡“慢讀”“深讀”。我們或許可以将“打卡閱讀”視為敦促保持閱讀和養成閱讀習慣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是,要想重新找回被人們丢失的閱讀習慣,終究不能隻是依靠外部的力量,而應該尋找内在根由。
(作者董新穎系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講師;張凡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新疆兵團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