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常見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适用範圍

常見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适用範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6:22:07

滅火都是為了破壞已經産生的燃燒條件,隻要能去掉一個燃燒條件,火即可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滅火器滅火基礎常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常見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适用範圍(滅火器滅火基礎常識)1

幹粉滅火器

原理:幹粉滅火器内充裝的是幹粉滅火劑。幹粉滅火劑是用于滅火的幹燥且易于

流動的微細粉末,由具有滅火效能的無機鹽和少量的添加劑經幹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細固體粉末組成。利用壓縮的二氧化碳吹出幹粉(主要含有碳酸氫鈉)來滅火。

泡沫滅火器

原理:泡沫滅火器内有兩個容器,分别盛放兩種液體,它們是硫酸鋁和碳酸氫鈉溶液,兩種溶液互不接觸,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平時千萬不能碰倒泡沫滅火器)當需要泡沫滅火器時,把滅火器倒立,兩種溶液混合在一起,就會産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除了兩種反應物外,滅火器中還加入了一些發泡劑。打開開關,泡沫從滅火器中噴出,覆蓋在燃燒物品上,使燃着的物質與空氣隔離,并降低溫度,達到滅火的目的。

二氧化碳滅火器

原理:二氧化碳具有較高的密度,約為空氣的1.5倍。在常壓下,液态的二氧化碳會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産生約0.5立方米的氣體。因而,滅火時,二氧化碳氣體可以排除空氣而包圍在燃燒物體的表面或分布于較密閉的空間中,降低可燃物周圍或防護空間内的氧濃度,産生窒息作用而滅火。另外,二氧化碳從儲存容器中噴出時,會由液體迅速汽化成氣體,而從周圍吸收部分熱量,起到冷卻的作用。

2

火災滅火的基本方法

1、隔離法:

将着火的地方或物體與其周圍的可燃物隔離或移開,燃燒就會因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實際運用時,如将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走,把着火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方;關閉電源、可燃氣體、液體管道閥門,中止和減少可燃物質進入燃燒區域;拆除與燃燒着火物毗鄰的易燃建築物等。

2、窒息法:

陰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或用不燃燒的物質沖淡空氣,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實際運用時,如用石棉毯、濕麻袋、濕棉被、濕毛巾被、黃沙、泡沫等不燃或難燃物質覆蓋在燃燒物上;用水蒸氣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灌注容器設備;封閉起火的建築和設備門窗、孔洞等則滅火效果更佳。

3、冷卻法:

将滅火劑直接噴射到燃燒物上,以降低燃燒物的溫度。當燃燒物的溫度到該物的燃點以下時,燃燒就停止了。或者将滅火劑噴灑在火源附近的可燃上,使其溫度降低,防止輻射熱影響而起火。冷卻法是滅火的主要方法,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來冷卻降溫。

4、抑制法:

這種方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學滅火劑(1211)噴向火焰,讓滅劑參與到燃燒反應中去,使遊離基鍊鎖(俗稱("燃燒鍊")反應中斷,達到滅火的目的。

3

火災逃生的小常識

1、毛巾、手帕捂鼻護嘴法

因火場煙氣具有溫度高、毒性大、氧氣少、一氧化碳多的特點,人吸入後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燙傷或神經中樞中毒,因此在疏散過程中,應采用濕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但毛巾與手帕不要超過六層厚)。注意:不要順風疏散,應迅速逃到上風處躲避煙火的侵害。由于着火時,煙氣太多聚集在上部空間,向上蔓延快、橫向蔓延慢的特點,因此在逃生時,不要直立行走,應彎腰或匍匐前進,但石油液化氣或城市煤氣火災時,不應采用匍匐前進方式。

2、遮蓋護身法。

将浸濕的棉大衣、棉被、門簾子、毛毯、麻袋等遮蓋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線後,以最快的速度直接沖出火場,到達安全地點,但注意,捂鼻護口,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常見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适用範圍(滅火器滅火基礎常識)2

3、封隔法。

如果走廊或對門、隔壁的火勢比較大,無法疏散,可退入一個房間内,可将門縫用毛巾、毛毯、棉被、褥子或其它織物封死,防止受熱,可不斷往上澆水進行冷卻。防止外部火焰及煙氣侵入,從而達到抑制火勢蔓延速度、延長時間的目的。

4

火災脫險的小常識

1、一旦身受火災危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要冷靜地确定自己所處位置。

2、身處一樓時,如果門的周圍火勢不大,應迅速離開火場。如火勢較大則可以采取保護措施,水淋濕衣服、用溫濕的棉被包住頭部和上身等,以後再離開火場。

3、身處樓房的,發現火情不要盲目打開門窗,否則有可能引火入室。也不要盲目亂跑、更不要跳樓逃生,這樣會造成不應有的傷亡。可以躲到居室裡或者陽台上。緊閉門窗,隔斷火路,等待救援。

5、在失火的樓房内,逃生不可使用電梯,應通過防火通道走樓梯脫險。因為失火後電梯豎井往往成為煙火的通道。并且電梯随時可能發生故障。

6、逃生時,盡量采取保護措施,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濕衣物包裹身體。

7、 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脫掉衣物,或者就地滾動,以身體壓滅火焰,還可以想辦法用水将身上的火熄滅。

8、火災發生時,常會産生對人體有毒有害的氣體,所以要預防煙毒,應盡量選擇上風處停留或以濕的毛巾或口罩保護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煙氣侵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