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王義正 陳珉穎 廖潔 長沙報道
連日來,湖南召開了一系列重要會議,按照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的重要指示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4月29日下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會議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在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出要“準确把握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新任務新要求”的命題。
5月30日,湖南更是開了一場“萬人基建培訓會”,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授課”。進一步明确要以“電力、算力、動力”為代表的“三大支撐”全面加強基礎建設,其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決心和魄力顯而易見。
2021年12月5日,湖南省委書記張慶偉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調研。(唐俊 攝)
2022年5月17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在株洲北鬥創客空間調研。(劉尚文 攝)
為什麼此時再提強基建?此輪全面加強基礎建設與以往投資大基建拉動經濟增長有什麼區别?随着“三力”建設的深入,會對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帶來哪些新的利好?
今天,紅網時刻新聞記者邀請到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以及對區域經濟有着多年深入研究的湖南師範大學區域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朱翔教授,和讀者一起分享他們的解讀。
從“鐵公機”到“新基建”
記者:這次全面加強基礎建設不是湖南在這樣做,而是整個國家層面的大戰略,為什麼此時國家再提強基建?
張建平:基礎設施作為經濟社會活動的支持系統,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是國家競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
比如,在我們擴大招商引資,吸收利用外資的過程中,更好的基礎設施能夠提升投資的效率。而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保障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從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就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凸顯出基礎設施的先行作用。
從國家“十四五”中長期發展目标來看,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着眼于我們的新發展階段,要想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的格局,都離不開基礎設施的保障。特别是我們現有基礎設施在加強互聯互通這方面,還有不少的短闆是需要彌補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十四五”奮鬥目标非常重要的保障。
另外,我們在基礎設施領域的這些投入,也能産生消費的引緻效應,能創造大量的新增就業崗位。當我們的就業者有了收入之後,還會進一步的去把收入轉化為消費,從而對國内經濟的大循環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朱翔:從長遠看,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地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而邁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第一步,是在2035年實現基本現代化。所以,這一輪全面加強基礎建設,是我們實現從全面小康到基本現代化轉型的必要投入。
從眼下看,當前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局勢的疊加影響,經濟下行的壓力較大,此時擴大基礎建設投資,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穩住經濟大盤。擴大投資還能夠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從而擴大就業,有利于保障民生。
記者:兩位專家都提到,擴大基礎設施投資能夠拉動經濟增長,我們過去也曾經這樣做過,這次與以往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張建平:這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範疇,有顯著的擴展。比如,過去我們傳統的基礎設施主要聚焦于是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領域,我們又叫“鐵公機”。現在,我們的新基建圍繞着5G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充電樁、大數據平台等等。跟以往的投資大基建拉動經濟增長不同的是,過去幾輪的投資大基建拉動經濟增長,投資率是比較高的,投資在擴大内需當中扮演着龍頭角色和第一拉動力的角色,而且是以傳統基建為主角。但是這次,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已涵蓋了新老基建兩個領域,範圍上更廣;另一方面,當前的固定資産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沒有消費這駕馬車的貢獻大了。
朱翔:是的,可能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是2008年國家的“4萬億”,就是主要聚集于“鐵公機”,在當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這次,基礎設施建設層次上更高、範圍上更廣,有很多内容都是直接服務于産業升級、科技創新的,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沒有那麼直觀,但影響更加深遠有力。
比較有新意,湖南動了腦筋
記者:我們注意到,中央對于此輪“全面加強基礎建設”歸納了五個方面,而湖南則提出了以電力、算力、動力為代表的“三大支撐”,您怎麼評價?
朱翔:中央的提法是高瞻遠矚,湖南的提法是因地制宜。湖南隻是一個省,和國家不同,不需要面面俱到。一個省、一座城,先要把自己做大做強,這是服務國家大局的基礎前提,所以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領悟和執行中央部署的精髓,而不是照本宣科,紙上談兵。
張建平:這次湖南提出的“電力、算力、動力”的“三力”總結是一個比較有新意的說法,也體現了湖南在貫徹落實,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是真動了腦筋。而且,這一提法既涵蓋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也涵蓋我們現在的新基建。
此外,“三力”中的“動力”強調,我們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有新業态、新模式、新動能,通過創新驅動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提升。
記者:湖南的“三力”為什麼是“電力、算力、動力”?
朱翔:首先,要消除一個誤區,也是毛偉明省長反複強調的一點,電力不僅是電力,是能源系統的代言;算力不僅是算力,是算力和算法的融合;動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的動力系統。
不可否認的是,湖南在能源方面是存在一定缺口的。比如電力是現代工業的“糧食”,而湖南的水電開發基本上已經到達峰值了,火電的開發存在鐵路運力和對環境構成污染的問題,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風能和太陽能,湖南的自然禀賦并不優越。在現實中,隻有能源問題解決了,其他産業的發展才能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所以湖南開啟了“引電入湘”工程,例如前段時間的“甯電入湘”,而未來更多将是借力“西電東送”從西南地區“引電入湘”。
當然,湖南自己也在不斷探索,比如在電力富裕時抽水蓄能,在電力緊張時進行轉化發電,采用“削峰填谷”的方式解決能源供給問題。
而算力比較好理解,湖南在互聯網、計算機、大數據等領域是有相對優勢的。在新一輪的産業升級中,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利用好這些現有的優勢資源,對于湖南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動力,指的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的動力系統。創新是未來發展中的核心引擎,而如何讓創新的引擎高效高速運轉,從而産生強大的動能,同樣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撐,而此處的“基礎設施”或許已經完全區别于我們傳統認知中的基礎設施,這也體現出了湖南“超前布局”的意識。
張建平:确實,這個“三力”的提出和推進,對于湖南省在國家“十四五”期間能夠完成自身的任務,提升湖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将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三力”對“三高四新”會帶來哪些利好
記者:我們注意到,湖南提出“三力”的一個重要維度是圍繞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那麼“三力”對于當下湖南正在全力打造的“三個高地”會帶來哪些影響?
張建平:當前中國正處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進程當中,我注意到,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中非經貿博覽會也永久落戶湖南,這都是實現改革開放的重要平台,在中部地區是十分寶貴的優勢,“三力”的提升,将極大地助力湖南擴大對外開放。以開放帶動改革,以改革促進發展,以發展推動轉型,按照這個邏輯,湖南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将進入一個可觀的良性循環。
最直觀的就是将吸引更多高附加值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到湖南來,随着産業的發展,更多的技術、資金、人才也将向湖南聚集,從而提升湖南在供應鍊和價值鍊中的地位。
而這些,将為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持續提供強勁、穩定的動能。
朱翔:三力”與“三個高地”是有内在邏輯關系的,加強“三力”是手段,奔向“三個高地”是最終目标。
為湖南擘畫了打造“三個高地”的發展方向,實際上是對湖南社會經濟整體提升的一種高度集中的概括。在這中間,科技創新則是帶動湖南社會經濟整體提升,實現湖南現代化的龍頭。湖南目前的一個現狀是,雖然我們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機械、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高科技龍頭企業還不多,帶動作用還不強。
以“算力”為例,湖南有一些高校和院所在這方面的科研技術可圈可點,但我們将科研優勢轉化為生産力,将“算力”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轉為經濟效能的能力不足,而造成這種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實現科研轉化的配套基礎設施存在短闆。
所以,這一輪全面強化基礎建設,對于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補短闆”行動,将為湖南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提升注入新的動能。
記者:對于湖南這一輪的“全面加強基礎建設”,有什麼建議?
張建平:我認為首先要厘清老基建與新基建之間的關系,老基建和新基建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特别是新基建的發展,是在老基建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另起爐竈”,更不能搞重複建設。
在這一輪的“全面加強基礎建設”要重視“系統”和“長遠”這兩個關鍵詞。在進一步完善老基建的基礎上,要重點加強老基建之間的互聯互通,使其組合成網。比如交通領域,水陸空之間如何實現相互銜接,甚至無縫銜接。這其中還有很多文章可以做,還有很大空間可以提升。而新基建,則不能隻着眼于當下,要立足長遠,适當地“超前布局”,否則不排除會出現建成即落後的問題。在這方面,東部沿海的部分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已經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湖南要善于學習和吸收,充分利用好這些已有的經驗,讓自己少走彎路,甚至探索出近路。
朱翔:首先,必須要明确重點,前兩天湖南公布了一大批項目,總投資超過3萬億元,魄力和決心很大,但在具體的建設中不要搞“大水漫灌”,而要有側重點地“精準滴灌”。要優先保障國家的重大重點項目和湖南的重大重點項目,要通過龍頭項目的帶動,形成一批高效益的優質産業鍊,以“龍頭帶鍊”的模式,塑造湖南發展的持久優勢。
此外,在具體推進中,要重視各類要素的保障,尤其是“銀根”和“地根”,也就是項目融資和建設用地的問題。希望能引起各地各部門的重視,要主動作為,因為這是事關湖南未來幾十年,影響我們子孫後代的大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