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文獻報道,我國每年有6萬人死于褥瘡,盡管這其中很多患者都曾得到醫療救助,但最終還是被褥瘡給奪走生命。那麼,褥瘡都有哪些危害呢?
1、皮膚及深層組織損害:褥瘡具有發病率高、病程發展快、難以治愈和治愈後易複發的特點。有的病人剛開始發生的褥瘡隻有1元硬币大小,由于處理不當,僅幾個月就發展成碗口大的重症褥瘡。皮膚組織初期可能僅表現出紅斑或蒼白,之後出現深紫色,并出現水泡,再嚴重發展,則出現皮下脂肪層、肌肉組織的缺血壞死,一旦達到此階段,治療措施上相當棘手,治療時間上多在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恢複。老年人由于皮膚老化,因而修複能力差,使得褥瘡的愈合極難。
而褥瘡久治不愈容易導緻膿毒症、骨髓炎和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并發症,這些并發症不僅使原有的疾病治療更加困難,甚至某些時候會直接加速病人的死亡。因此,褥瘡是老年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治療前
2、膿毒血症:褥瘡治療不及時,壞死組織清創不徹底,容易導緻創面組織并發感染,感染細菌複雜多樣,且可能出現對多種抗生素耐藥的多重耐藥菌,緻使在治療上增加難度,德濟醫院褥瘡中心曾收治一位患者,創面培養“鮑曼不動杆菌”,屬于多重耐藥細菌,藥敏結果,所有抗生素均無效,患者在家出現高熱,食欲差,褥瘡創面疼痛難忍、低蛋白血症等症狀來我院住院,經檢查血白細胞增高明顯,心跳大于90次/分,體溫持續高于38.3℃,出現明顯的膿毒血症表現,給治療帶來很大難度。
3、骨髓炎:骨髓炎是指化膿性細菌感染骨髓、骨皮質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數由血源性疾病引起,褥瘡感染創面組織向骨組織侵襲,緻使骨質破壞,加上膿毒血症的存在,細菌及毒素長期存在,引起骨髓發炎。臨床上常見有反複發作,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勞動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時高熱、局部疼痛,轉為慢性骨髓炎時會有潰破、流膿、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時不得不采取截肢的應急辦法,緻患者終生殘疾。
4、低蛋白血症:褥瘡往往是患者其他疾病導緻的嚴重并發症,由于患者原發疾病的存在,活動困難,飲食較差,褥瘡感染,膿毒血症,高熱等綜合因素導緻患者出現低蛋白血症,全身組織出現水腫,褥瘡潰瘍創面滲出,長久的水腫緻使組織缺血,恢複較慢。
治療後
5、加重原發疾病:以上幾點不良因素疊加起來,将引起患者多髒器功能問題,如果患者原有肝髒、肺髒、心髒疾病,可加重這些髒器的功能障礙,出現酸堿平衡失調,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肝髒衰竭、心髒衰竭,突發心腦血管意外等。
所以說,褥瘡的治療越早越好,在發病初期将其扼殺在最初的萌芽狀态。
當然,褥瘡雖然頑固,但它的治愈率也是非常高的,隻要提振信心、護理得當、增強體質,重獲健康指日可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