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文解字部首偏旁解析

說文解字部首偏旁解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02:52:04

無論初學者還是還是能熟練使用《說文解字》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對其部首的分組與排列規律産生思索的心思。但注定讓現代人失望的是,他們不可能就現在所見的版本窺見許慎的建部分組智慧。因為今本《說文》在唐、宋時經過兩次竄改,已非許書原貌:

南唐徐锴重訂《說文》作《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又據唐孫愐的《唐韻》,作《說文解字篆韻譜》五卷,用唐李舟的《切韻》次第。因為李陽冰好以私意說文字,不守許慎原說,徐锴作《祛妄篇》(《說文解字系傳》裡的一篇)專祛李氏之妄,駁李氏臆說五十多條。

宋太宗雍熙三年,徐铉(字鼎臣)又承诏和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說文》,詳參衆本。正誤補阙;又因篇數過繁,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

因此,今本《說文》在唐、宋時經過兩次竄改,已非許書原貌,南宋孝宗時,李焘有《說文解字五音韻譜》三十卷,起東終甲,而偏旁各以形相從

那麼,今本《說文》還保留多少許書原貌,我們能否從今本《說文》重新推理出《說文解字》部首排列規律呢?

說文解字部首偏旁解析(說文解字的部首排列規律)1

首先,我們來看看《說文》建部的基本框架:

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于是撰為《五經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于世。(《後漢書·儒林列傳》

今本《說文》雖分為三十卷,但僅部首分篇而言,仍然是十四篇:末兩卷為後記後叙之類,前二十八卷其實就是十四篇,隻因徐铉重校《說文》時認為每篇内容過繁而分之為上下卷。既然分篇一緻,那麼我們大體可認為每篇的内容基本一緻。

雖然内容基本一緻可能性很大,但次序卻不一定了。雖然許慎生活的年代已經出現了“蔡侯紙”,但作為一部經典,傳抄者極可能還是使用更耐久的竹簡。這就極大的提高了篇次混亂的可能。同時,使用竹簡還存在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分卷錯亂的問題,即某一篇幅過長被迫分成兩卷或更多的時候,分卷出現錯亂。

許慎自叙中提到了《說文》的建首分類思想:

漢·許慎《叙》:“其建首也,立一為耑(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牽條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引而申之,以究萬原,畢終於亥,知化窮冥”

該叙明确提到了開篇與終篇,中間十二篇并沒展開闡述。後人分析《說文》的部首排列,多倚重其中“據形系聯”一條,對“共理相貫”一條基本熟視無睹。而區區以為,“共理相貫”恰恰才是《說文》分篇的依據(至于“據形系聯”更可能是每篇内部次序的規則)。為何?因為許慎首先是一名經師(經學家):

許慎(約58年—約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縣)人,由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入為太尉南閣祭酒。嘗從賈逵受古學,博通經籍,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所著除《說文解字》外,還有《五經異義》《淮南鴻烈解诂》等書,今皆散佚。

經學的内核為陰陽五行思想,因此《說文》之分篇極可能會體現五行思想。因為《說文》自序“始一終亥”的說明,其始末兩篇是不會出錯的,末篇開篇第一個部首就是“金”,因而我認為該篇之共理為“金”。

不過我想很多人看到這個論斷要反駁說,該篇半數以上的部首篇幅是幹支,天幹地支又如何與“金”共理?我想問一句:堅貞不破算不算“金”之理。而幹支之用延續數千年,将來還會繼續沿用,此種情況算不算幹支之理堅貞不破?而《說文》以“金”篇結尾,我認為此顯示了作者對其建首理論的強大自信。

五行思想裡,土生金,而《說文》第十三篇恰好就有“土”,隻是其位置在中偏後,這種情況下,可能性就比較多,暫且先按下。

再往前,《說文》第十二卻與五行無關,且先按下。《說文》第十一以“水”部為首,《說文》第十中前位置為“火”部。

五行思想中,水火相克,因此,正常情況下,作為人稱“五經無雙”的一名經師,許慎不可能将“水”“火”兩篇并列放置。

再考察“木”部篇章為《說文》第六。而在五行皆全的情況下,将五行篇章散亂分布于全書,這對一個東漢的經師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許慎故意為之)。因此,在最後一篇确定無誤的情況下,末五篇的順序極可能是水-木-火-土-金的次序。

假若如今所見的《說文》部首次序是許慎故意為之,那麼《說文解字序》中的标目就是許書原本就有的,然而按目前《說文》十五上的上下文内容,其标目卻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不過,《說文》第十五分上下篇,是宋代才開始的事。那麼将《說文》第十五的上下篇合并一起看,看看能不能重新整理出《說文》最初的序言。

細心的讀者,多數能注意到《說文·第十五下》開篇約三百字處那一個明顯的空格。若将空格前的内容與《說文·第十五上》合并,那麼标目的上下文如下: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證。稽撰其說,将以理群類,解廖誤,曉學者,達神恉。分别部居,不相雜廁。萬物鹹賭,靡不兼載。厥宜不昭,爰明以谕。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蓋阙如也。 ——标目省

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其建首也,立一為,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條牽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引而申之,以窮萬原。畢終于亥,知化窮冥。 于時大漢,聖德熙明,承天稽唐,敷崇殷中,遐迩被澤,渥衍沛滂,廣業甄微,學士知方,探啧索隐,厥誼可傳。粵在永元,困頓之年,孟陬之月,朔日甲申。 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雲相黃,共承高辛。太嶽佐夏,呂叔作藩。俾侯于許,世祚遺靈。自彼徂召,宅此汝瀕。竊卬景行,敢涉聖門。其弘如何,節彼南山,欲罷不能。既竭愚才,惜道之味。聞疑載疑。演贊其志。次列微辭,知此者稀。傥昭所尤,庶有達者,理而董之。

如此,《說文》原本的自序中,明顯是包含部首分篇之标目的。

那麼五行篇的篇次錯亂,明顯與《說文》自序中提到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的分篇思想相互沖突。

再聯系若五行篇真按五行次序排列的話,十四篇部首就餘下九篇了,九五之數,在古代僅皇家能用。如此,許慎故意将《說文》分篇打亂,目的就是避諱了。但總篇數十四加上比較明顯五行篇,九五之數其實昭然若揭。

再加上其自序指出“同條牽屬,共理相貫”的分篇思想,但實際分篇時,有些篇章内部卻明顯“不共理”。其中比較明顯的是《說文》第九。

若真的如區區猜測那般,《說文》分篇是許慎故意打亂的,而故意打亂的《說文》都能流傳至今。這說明許慎打亂《說文》分篇,其實是故意為之的“神物自晦”行為

說文解字部首偏旁解析(說文解字的部首排列規律)2

許慎塑像

而如今再非當年之大環境,《說文》的真正分篇面貌,正宜大白于天下,為複興我漢文化添磚加瓦。

除去五行篇,餘下九篇,我們先來看看其共理,以區區觀之:

說文第一首部為“一”,所謂一畫開天,其理為天地關系(?),或為天地之總理,因為“玉”“王”“氣”等,皆其自身領域之至上者。

說文第二之首部為“小”,其特點單獨不好判斷。細察其餘部首,以“據形系聯”觀之,得到以下特征明顯的幾個次首部:“八”“牛”“口”“止”等,其共同特點是對稱成雙。

說文第三之首部為“(四口)”,此字基本上不曾獨立使用,其特點自然不好判斷。細察其餘部首,得到以下幾個特征明顯的次首部:“十”“廾”“臼”“又”等,其共同特點是束結擠握,對動作對象而已,能産生“混合”即“和”之結果。再比照其餘“舌”“丩”“言”“臣”“用”等部,亦頗含“和”之特征。

說文第四之首部為“(目 攵)”,此字過去也非常用字,現在基本廢棄,其特點自然不好判斷。連續三篇的首部特征不清晰,對比說文第一篇與五行篇中的“金”“水”“木”三篇,疑似某些篇章的首部因為迎合“據形系聯”的規則而篡改了。

細察其餘部首,得到以下幾個特征明顯的次首部:“目”“羽(鳥)”“冎”“刀”等,其共同特點是平面狀。再比照其餘“盾”“羊”“放”“肉”等部,亦頗含“平面”之特征。

說文第五之首部為“竹”, 其比較明顯的特征為“中空”。細察其餘部首,得到以下幾個特征明顯的次首部:“工”“豆”“井”“來”等,其共同特點為皆關于“中”。再比照其餘“甘”“曰”“皿”“會”等部,皆與“中”相關。

說文第六為五行之“木”篇,末幾篇中,唯有說文第十二與五行無關,且将其提前至第六。該篇之首部現在也是不用的。細察其餘部首,特征明顯的次部首有:“戶”“耳”“手”“女”“戈”等,其共同特點為皆關乎獨立空間。其餘“至”“亡”之類,關乎空間位置轉移,“民”“氏”之類關乎獨立組織(類獨立空間)之構成。

說文第七之首部為“日”,單獨看此字,其構型猶如天上一個發光的窟窿,抽象特征為某物有缺口可穿透(盛裝)他物。細察篇内其餘部首,“月”“束”“東”“鼎”“宮”“穴”“網”等部皆含類似意思。其餘“瓜”“巾”等内可容物;“有”“錄”等表示持有某物。以上各部共同特征為“容”,有容之根本為缺角(端)。

說文第八之首部為“人”,篇内大部分部首構形直接就與“人”相關。其理不好單獨把握,須結合其他八篇方可判斷。許《叙》中之“同牽條屬”或為篇幅關系之注解。

說文第九之首部為“頁”,此字之構形為突顯頭部之人體,其構形本義大體就是人頭。結合篇内其餘部首如“文”“司”“印”“彖”“易”等,可判斷該篇主體為人之思想文化相關(有靈)。以此觀之,說文第十部首“火”之前諸部相當可能錯篇,因馬犬鼠熊之類皆有大靈性,而與“火”之屬關系不甚明顯。(至于本篇内「山」、「廠」、「石」之類的部首,與本篇其他部首完全“不共理”,很可能不屬于本篇。更有甚者,這其實是許慎故意留下的大破綻,以提示分篇錯亂)

以上大緻分析了一下《說文》除五行篇之外的其餘九篇之成篇共理。

說文解字部首偏旁解析(說文解字的部首排列規律)3

表面看,似乎還是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但以區區所分析的《漢字一到十表示數量的由來》看,

不知是許慎的曲筆還是巧合,其諸篇共理之次序與内涵,基本與漢字一到九的含義相對應:

“一”“二”大概無需細說,三生萬物,沖氣以為和;均分平面之極限為四(二維定位)。交剪固定平面立,六合立方成,交架橫斷屋(六)塌角(加一)。

均分空間之極限為八(三維八象限),在沒有自由掌握更多維度前,三維空間就是我們所知的全部世界,是以,八為均分之極限。而人,是目前所知最具靈智的生物。又或者說,掌握八卦思想的唯有人。

九本“究”也,“究”者,靈智是行為也。

上述九種引申變化,或可簡稱為九變。如此《說文》的部首分篇規律可稱為為九變五行。

至于篇内排列規律,就是許《叙》所謂之“據形系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