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最近“離家出走”的十幾頭亞洲象,從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出走,頻頻登上熱搜,人們持續地關心着它們的軌迹,它們喝了哪家的水、吃了哪塊地的玉米都牽動着人們的心,也有越來越多人在讨論象群離開原來的栖息地意味着什麼、如何安全引導象遷徙等議題。
象群的動向之所以讓我們如此好奇、甚至有些擔憂,似乎是因為我們對大自然、動植物的了解十分有限,它們的一舉一動其實都與人類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依然是我們今天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今天未知商店就為大家介紹一套關于動植物的科普讀物《哈哈哈哈!它們古怪又搞笑》,在圍觀大象遷徙的同時,跟随本套書的作者索菲·福韋特(少兒科普的教學和推廣工作者)、讓-巴蒂斯特•德帕納菲厄(法國海洋生物學博士,科學紀錄片導演、編劇),一起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 認識300多個大自然的新朋友 ·
作為一套專業的科普讀物,知識含量和知識面是毋庸置疑的。300多種海陸空動植物,500多幅幽默、搞笑的漫畫,1000餘條科學知識幹貨,通過9個不同主題來帶你認識個性鮮明、獨具魅力的動植物。角葉尾守宮、桦尺蠖和枯葉、枯木長得一模一樣;蘭花螳螂總是僞裝成粉白色的蘭花;在陸地生存的山羊和在海裡生存的章魚有着類似的橫向長條形瞳孔——是不是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奇妙。
而且這9本書的也可真夠“怪”的——《我默默求生》《我奇形怪狀》《我飽經風霜》《我殺氣騰騰》《我令人作嘔》《我沒頭沒尾》《我喬裝打扮》《我們形影不離》《我海中作怪》,動物開始搞笑,真沒人類什麼事了,它們身上的特點分分鐘能震驚我們。
試問在人類社會,哪個媽媽會讓孩子食用比自己更小的同胞呢?但在海洋裡,對于白斑狗魚而言其實是正常的“大魚吃小魚”的自然生物規律。
一角鲸頭上的“角”在古代社會被視作是價值不菲的珍寶,其實這是它們捕食的牙齒,可是問題就來了?這麼長達2-3米的牙齒要怎麼樣把食物送進嘴裡呢?先賣個關子,看完這套書你就知道了。
· 在哈哈大笑中掌握科學知識 ·
說到“搞笑”,就不得不特别提這套書的亮點之一是幽默有趣的語言和畫風。比如說到雞油菌和歐洲赤松時,把它們比喻成恩愛的一對,可真把我逗笑了。
就像是我們身邊那些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大秀特秀的情侶,但雞油菌和歐洲赤松并不會因為秀恩愛所以死得快,因為它們是互利共生的關系。雞油菌在生長在歐洲赤松的根部,使得歐洲赤松即使在幹旱的季節,也能保持水分和日常難以獲得的礦物質。歐洲赤松也會把自己通過光合作用産生的養分分享給雞油菌。
用幽默的語言講述動植物的知識,孩子們在哈哈大笑中掌握科學知識,記得牢、理解快。
· 全方位、跨學科認識大自然 ·
從哺乳動物到昆蟲,從海洋到陸地,各種自然環境和各類型的生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以一種統合的視角認識動植物,把它們放進具體的自然環境中,它們的意義超越了本身,成為了自然界中的重要環節。
自然界不同種類的生物之間,既有捕食、牟利的關系,也有和諧的互惠、合作關系。例如,看似兇猛、有着鋒利喙的玳瑁對于海綿而言是碾壓性的幸存,海綿隻能坐以待斃。但是玳瑁捕食海綿,不僅是為了進食,它還關系到海洋的生物多樣性。玳瑁清理掉一部分海綿,其實也有助于其他藻類和珊瑚的正常生長。
· 兒童科普、親子共讀如此簡單 ·
對于想給孩子豐富知識又不想過早“雞娃”的父母,這套書用有趣的典故開闊孩子們的視野,用拟人化的描述方式生動刻畫動植物的鮮明個性,用特色鮮明的漫畫增加閱讀趣味,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培養小朋友愛思考、愛科學的好習慣。
雖說這套書的形式有趣、内容豐富,但可别忘了它是一套正兒八經的科普讀物,關于動植物的知識幹貨絕不會少,想要讓孩子看了個樂呵之餘也學到知識,那就按照一下子兩個步驟,陪伴5-7歲的孩子親子共讀,或者引導8-12歲的孩子自主閱讀。
STEP 1 : 先認真仔細閱讀每一種動植物的基本信息,包括所屬的種群信息、體長、地域分布、生存環境等,對其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STEP 2 : 繼續閱讀關于此種動植物的關鍵詞、典故等,通過幽默的漫畫、簡單易懂的文字描述、反問提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補充該動植物學名、别稱和其他名字的由來等信息,知識面得到了進一步拓展。
· 自然界就是豐富的靈感庫 ·
當然,這套兒童科普書之所以在未知商店上架是因為它對于創意行業的大朋友們也有着不少的啟發:一旦人的知識面拓寬了,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加深了,無論從事何種行業,下一次的創意發想、靈感構思很有可能就來自于對自然界的洞察與思考。鳥類的羽毛紋路可以是平面設計的靈感,哺乳類動物的作息習慣可以是一支TVC的創意,移動速度快的爬行動物可以是跑步賽事的吉祥物……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無不讓人連連稱奇。
你又會從中發現什麼好點子呢?等你看完之後告訴我們答案。
-/-
《哈哈哈哈!它們古怪又搞笑》
現已正式在未知商店發售
法國科學家寫給孩子的爆笑科普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