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保險社會監管主體

保險社會監管主體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6 12:30:37

保險社會監管主體?編者按:當前,保險服務社會治理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與國外發達市場相比,我國保險業在服務社會治理方面還存在覆蓋面不夠、承載風險管理和損失補償占比較小等問題,亟須在社會治理方面讓保險發揮更多功能《中國銀行保險報》特推出“保險參與社會治理”專題,就參與思路和路徑展開深度探讨,供讀者參考,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保險社會監管主體?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保險社會監管主體(保險參與社會治理)1

保險社會監管主體

編者按:

當前,保險服務社會治理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與國外發達市場相比,我國保險業在服務社會治理方面還存在覆蓋面不夠、承載風險管理和損失補償占比較小等問題,亟須在社會治理方面讓保險發揮更多功能。《中國銀行保險報》特推出“保險參與社會治理”專題,就參與思路和路徑展開深度探讨,供讀者參考。

保險服務社會治理的“新”邏輯

記者 房文彬

“剛報案不到一天,農業保險賠款就到賬了。”6月20日,新好農牧公司負責人收到太平洋産險廣東分公司的賠付後,落下了心頭大石。

自6月進入主汛期以來,廣東、廣西、江西、貴州等南方多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廣東省韶關市更是發生超50年一遇洪水,全市迅速進入防汛Ⅰ級應急響應。位于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的新好農牧公司,正處于本次洪水的席卷地帶,6月19日當日,約有1500頭仔豬被本次洪峰沖擊死亡,加上可能因洪水引起的生豬疾病感染,企業将面臨巨大的損失。

心急如焚的新好農牧公司負責人撥通了太平洋産險的報案電話,将仔豬死亡情況報給了太平洋産險的農險理賠專員。道路受災後阻塞,養殖場内洪水未退,太平洋産險當地分支機構第一時間開啟了綠色理賠通道,運用無人機、“E農險”等科技手段開展理賠定損服務,在企業受災報案後不到24小時,太平洋産險預賠付19萬元。

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大趨勢下,近年來各類極端天氣、自然災害事件頻發。在此背景下,《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了解到,為做好防災減損工作,保險業已開始踐行“承保 減損 賦能 理賠”的保險新邏輯,不僅積極嵌入社會治理,全力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持續發力科技賦能,提供“人防 技防”的風險減量管理服務。

打造防災減損“數智之盾”

保險具有天然的風險管理和防災防損功能。為最大限度降低出險損失,目前,保險機構已普遍樹立“防重于賠,防賠結合”理念,通過全面服務風險隐患排查、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有序舉辦防災救災演習等方式,積極探索延伸事前和事中風險管理服務。

人保财險有關負責人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表示,近年來,人保财險遵循“承保 減損 賦能 理賠”的大災保險理賠新邏輯,依托“數據化、智能化”手段,強化風險管控,落實災前排查,築牢安全防線,打造大災防災減損“數智之盾”。

“通過部署監控點成功預警并協助化解水淹風險數千次,累計實現減損超過1億元。通過在部分地區引入城鎮房屋動态監測服務,今年截至6月30日,發現異常點2.79萬處。”人保财險有關負責人說。

防災,重在精準有效。無論是事前預警,還是事中跟進,事後保障、理賠,科技均是助力保險全流程風險管理的“利器”之一。

據中國人壽财險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人壽财險自主建設了“安心防”智慧防災防損雲平台。該平台将地圖作為載體,能夠實現單一保險标的或指定區域保單、理賠分布的空間統計與可視化,同時,可提供豐富的災害和風險數據,包括國家氣象部門權威發布的14大類近百種災害預警,12大類自然災害的綜合風險評級等。

2012年以來,中華财險與國家農業信息中心共同成立“農業保險地理信息技術聯合實驗室”,建立以互聯網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及手持移動設備共同組成的“天、空、地”一體化,多維度、立體式查勘定損的種植險應用體系。目前,通過該體系,種植險可精準承保、精準理賠,試點區域覆蓋10個省100個縣。

“通過對風險多層次、全覆蓋的高效評估,逐步探索實現農業保險從粗放的經驗化管理向精準的量化管理轉型,基本解決了種植險經營過程中的‘承保難、定損難、理賠難和區劃難’。”中華财險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拓寬服務社會治理深度廣度

随着保險服務社會治理不斷深入,人民群衆對産品服務供給逐漸提出更高要求,保險服務社會治理的深度和廣度也持續拓寬。

“推動巨災保險發展,提升城市社會韌性和群衆的防災救災意識,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刻不容緩。”人保财險有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2022年上半年,人保财險已累計開發25款巨災保險産品,保障責任包含台風、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居民住房倒損、人身傷亡救助費用、政府應急救災支出等,保障模式包含基于實際損失賠付型及指數型。覆蓋城市56個,新增覆蓋城市13個,城市覆蓋率同比提高19.15%。巨災保險保障人口2.07億人,同比提高17.40%。

其中,河南省于今年6月實現巨災保險破冰,首批在鄭州、新鄉、安陽等6個城市開辦。

據悉,2021年7月河南暴雨事件發生後,人保财險創新推出極端天氣災害保險産品“風雨保”,首次實現了巨災産品顆粒化的精準定價。“風雨保”自開辦以來,已提供風險保障逾6600萬,保障人群近1400萬。

疫情期間,保險業聚焦因疫情暫時遇困行業企業的痛點堵點難點,采取精準務實舉措,幫助困難行業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比如,為受疫情影響地區的物流企業,免費延長現有保單的保險期限等。

此外,保險深度服務社會治理還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發展保證金置換類保證保險相關政策,大力發展建工履約類保證保險産品;創新保險模式,推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安全生産責任險、家财險、電梯責任險等。

截至6月底,人保财險已為數萬家安責險客戶提供了8萬多次服務,累計排查風險隐患24萬餘條。

如何更好築起“保險堤壩”?

長期以來,保險機構在災害、疾病、意外等風險管理領域積累了大量數據和防災防損經驗。不過,在風險前置管理、風控服務運營體系等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我國保險公司在經營中“重保費、輕防災”,被保險人日常生産生活中“重保險、輕預防”等現象還比較突出。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建議,應建立事前重大災害事故預警機制,及時為客戶和民衆提供預警信息;通過分析研究,改善保險公司自身的事前風險事故預防能力和事中的搶險救災能力;引導和幫助被保險人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風險預防、管理能力。

為進一步引導、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應急管理,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今年5月,中國平安在江蘇南京推出應急管理“1 N”政企協作模式,通過組建一支平安志願者應急救援隊,提供“風險排查”“應急演練”“風險教育”“保險保障”等N項服務。

“後續将進一步加強平台建設和數據應用,增強精準預測風險發生的時間與空間能力,實現智能風險預警。”人保财險表示,目前已成立風險研發院,計劃通過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究風險課題,在高風險領域引入“最強外腦”,借助社會資源提升風控服務的專業水平。近期,公司計劃在城市保險領域,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和城市安全等領域的課題研究;在綠色保險領域,計劃開展海上風電裝備、儲能裝備和光伏發電等課題研究。

針對未來如何提高風險前置管理能力,更好築起“保險堤壩”,李文中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表示,首先,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提供和豐富風險管理服務來預防、預警重大災害事故的發生,積極救災減輕事故損失;其次,保險公司通過風險管理培訓與咨詢來提升社會公衆的風險管理意識與能力;最後,保險公司還可以通過保險資金運用來支持綠色産業發展和部分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專家觀點】明晰保險服務風險治理路徑

李曉林

過去三年,我國經濟在巨大挑戰中艱難前行。随着生産、服務運行閉環風險凸顯,保險保障服務面臨更高要求。然而,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保險增速放緩,保險業轉型仍存在諸多不确定性。因此,此時更需要在思想上明确應對思路。

第一,要保持戰略定力,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空間要有充分的認識。

雖然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保險大國,但我國的保險市場發展空間遠未飽和。無論是從空間上和時間上分散、轉移風險,以及做資産的時間價值管理服務,實現保險的功能性價值;還是提供高效的涉險相關服務,以及協調配置保險上下遊服務鍊,實現保險的非功能性價值,保險有待發展的空間仍然是無法估量的。

第二,風險治理、價值創造和資源配置是保險行業存在和躍升的基礎。

保險在提供風險分散和風險轉移服務的同時,伴随着諸多的風險治理活動。從保險相關主體與經濟社會的關系看,保險活動通過各個險種将風險标的按同質風險分組,建立風險治理聯盟,在組内消化風險,有效避免風險外溢,同時,将風險标的進行分組後,顯著增加結構的穩定性。

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管理主體,在改善經濟社會運行生态帶來社會價值提升的同時,直接參與和提升了諸多的價值創造活動。

保險的諸多資源配置活動形成了涉險事物中資源配置的天然的動力機制、信息機制和決策機制,并以産業鍊匹配、資金流匹配和風險匹配(不确定性事物匹配)為核心抓手,實現了保險的資源配置職能。

第三,風險交互與價值循環是保險業發展的關鍵前提。

在保險的風險保障服務中,各保險主體之間存在着多形式、多路徑的風險交互,也存在着保險的價值循環,包括投保方和保險方的保障價值和經營價值的二元價值循環,也包括投保方、保險方和經濟社會的保障價值、經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三元價值循環,還可以加入保險中介和設備修理廠等其他服務方,實現更多方的價值循環。有效實現二元價值循環、三元價值循環或者更多方的價值循環,是實現一切保險業務閉環的關鍵前提。要重視各種價值的走向和拐點,力促價值循環的形成。

第四,小概率事件的理賠服務與大概率事物的風險管理服務相結合,是保險業蛻變的重要路徑。

今天的保險業要高度關注風險,為小概率的風險事件提供保障的同時,轉向為衆多的保險标的提供風險治理的服務空間。這是保險行業的優勢,也是經濟社會可實現的巨大需求,是典型的風險紅利。

第五,保險産品創新是保險深化的抓手。

保險産品創新是保險行業各項突破的具體表現形式。既要明确保險服務社會的基本創新原則,堅持保險保障服務宗旨;也要為保險創新提供廣闊的空間和激勵機制,鼓勵形成行業創新的新氣象。

第六,保險行業服務和社會服務分工聯盟是行業成本控制與價值提升的重要路徑。

社會分工是為了提升生産效率,伴随着巨大的紅利;合作聯盟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服務閉環。特别是中小保險公司,根據自身的特長,在行業分工合作中構建自己的競争力與資源的優勢,共同為經濟社會提供高水平的風險保障服務,共同實現行業價值躍升。

第七,數字化、智能化工程是全人群、全主體風險治理與保障服務的必由之路。

應從根本上提升全保險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将科技紅利與風險治理紅利相結合,形成更大的行業紅利。行業應當厘清相關要素特征與關系,明确哪些事物其全行業合作是主要矛盾,需要全行業的統合構建;哪些事務的運行效率是主要矛盾,需要各主體在競争機制下各自發揮優勢。

此外,從業者自身素質提高是行業生産力提升的關鍵。巨大的行業紅利是以從業者自身的高素質為前提的。因此,保險行業應當一方面吸引高素質的從業者,另一方面也要強化從業者專業水平的高素質培訓。

(作者系中央财經大學保險學院與中國精算研究院院長、中國保險學會副會長、全國保險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健康保障創新實驗室主任)

記者觀察:強化政府與保險業雙向促進

記者 朱豔霞

7月以來,長江流域遭遇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氣象幹旱,出現罕見的“主汛期反枯”,多地拉響高溫幹旱“警報”。面對旱情,保險機構紛紛啟動重大災害應急處置預案,加強對承保區域的指導幫扶,迅速開展旱情區域查勘理賠工作……

當前,保險服務社會治理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災害事故發生後,及時的保險賠付保證了再生産、保障了人民群衆生産生活的穩定。

不過,與國外發達市場相比,我國保險業在服務社會治理方面還存在覆蓋面不夠、承載風險管理和損失補償占比較小等問題,亟須強化政府與保險業的雙向促進功能,通過多方位的宣傳和引導,提高政府、企業及民衆的投保意識,在社會治理方面讓保險發揮更多功能。

一方面,依靠财政資金杠杆效應,可以在短時間内實現保費歸集,在分散風險的同時提升抗風險能力。

在全社會的觀念上,要改變政府包攬的災害管理與救助模式,将保險納入國家災害救助和應急管理體系,推動保險業深入參與災前預防、資金籌集、災後補償、恢複重建的各個鍊條。

作為一種經濟制度安排,保險能夠解決支付問題,使得治理變革具有經濟可行性。中國精算師協會會長王和認為,各級政府要加大“學保險”和“用保險”的力度,将保險“投影”到社會各個鍊條的管理中。

另一方面,保險業也要積極主動地“推銷保險”,讓更多的政府部門認識到保險的職能和作用,善用保險治理社會。

與此同時,要推動保險行業與農業、氣象、應急等部門深化合作,在産品開發、服務聯動等方面強化協同,擴大保險責任、創新保險産品。

【建言】保險如何更好服務鄉村社會治理?

邱劍

随着國家“三農”工作的重點由脫貧攻堅轉移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來,保險業服務鄉村振興也被賦予了新使命。如何健全保險業服務鄉村風險保障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長效機制,提升保險業服務能力和水平,開創保險參與鄉村社會綜合治理工作新局面?這成為保險業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的時代命題。

參與鄉村巨災服務體系

從2010年到2021年,因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導緻全國平均每年房屋倒塌60.88萬間、損壞房屋328.4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24111.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793.1億元。巨災保險作為一種利用商業化手段轉移部分政府救災職能和财務救助成本的有效方法,值得充分發展。國家已有地震巨災保險,目前國内比較成熟的做法有四川農房地震巨災保險,河北張家口地震巨災保險,廣東的暴雨洪澇巨災指數保險,深圳、甯波等沿海城市購買台風、暴雨、洪澇巨災保險,湖南有農房巨災保險。山東、河南通過治安綜合保險形式,轉移暴雨、洪澇、泥石流等巨災風險損失,這些都是由政府出面購買的巨災保險。

然而,我國巨災保險在立法層面還需要加強研究,在政策支持和保險公司深度參與方面還需加快推廣,形成鄉村巨災保險服務的普惠制度,服務社會巨災風險防控和保險保障。

參與鄉村服務治安體系

鄉村綜合治安管理工作是基層政府系列工作的組成部分,群衆是否滿意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影響到社會生産生活秩序的安定和諧。保險業積極參與鄉村治理,通過提供鄉村綜合治安保險,為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提供保障。

鄉村綜合治安管理保險,風險保障範圍可以包括因盜竊、“兩搶”(搶奪和搶劫)、自然災害、公共突發事件、重大案件傷害救助、打擊報複等造成的家庭财産損失和人身意外事故;還可以包括見義勇為救助責任、精神患者監護人責任、家庭住戶及第三者責任。

這種創新的基層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模式,也是地方政府、綜合治理部門和保險公司共同探索構建的基層治安防範和财産損失補償相結合的綜合性社會管理新機制。由綜合治理責任單位投保,通過政府财政補助,或由鄉鎮(街道、場、辦)、村(社區)的村民大會組織居民向保險公司繳納一定費用,用于群防群治,在農村地區特别是貧困地區開展治安保險,能有效保護廣大群衆的人身和财産安全,維護農村秩序,淨化鄉村風氣,強化村民的安全感。

參與鄉村民生保障體系

保險參與鄉村保障體系,一是大力拓展“扶貧保”“鄉村振興保”等一攬子風險保障服務,防範低收入群體因災因病緻貧等;二是對幫扶項目提供保險保障,保持幫扶項目的可持續性;三是全面推廣鄉村老年人意外險、低保低收入群體意外傷害保險和獨生子女家庭保障計劃,推進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項目試點和稅優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配合地方政府推進鄉村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四是推進鄉村健康保險信息平台建設和運用,積極參與鄉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經辦服務。

參與鄉村創新服務體系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保險創新服務必不可少。

一是應建立高标準農田建設工程保險、高标準農田建設質量缺陷保險,充分發揮農田建設“事前評估 事中預防 事後賠償”三位一體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出台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履約保證保險,作為服務“三農”的創新手段,服務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三是推進創新鄉村文建及遺址險,保護古村落中傳統建築風貌,淳樸的人文環境以及鄉村古祠堂、古民居、古井、古橋等文化遺址免遭破壞。四是推廣鄉村自然環境保護保險,興建鄉村垃圾清潔化、資源化處理設施;推進實施鄉村廁所革命,在農村普及沖水式廁所;加快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實施鄉村生态環境優化設施建設。五是對鄉村農業休閑産業,農業休閑責任,農村食品安全,農村旅遊地區的自然、責任及财産風險進行統籌安排,針對鄉村旅遊試點村涉及的涵蓋旅遊、民宿、餐飲等領域,開發包含旅遊責任保險、民宿家庭财産保險、旅遊村宴席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等一攬子的鄉村旅遊綜合保險。

(作者系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專職研究員)

本文源自中國銀行保險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