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
若問什麼水果最令人癡迷向往
我想答案一定有荔枝
與柑橘、蘋果的尋常普通,李子、杏果的有褒有貶不同,荔枝履曆滿是贊譽、聲名冠絕古今,得到了絕大多數國人的偏愛。
古今國人對于荔枝的态度,隻需“捧上天”三個字,便可展現得淋漓盡緻。
不過“捧上天”這個詞,到底是褒是貶?
似乎弱化一些才算誇贊,再強分毫便是捧殺。
就當前荔枝産業現狀來看,我們“捧上天”的态度,給荔枝帶來的并不隻是美好,很有可能是“惡果”。
不信你聽,那滿是誇贊的聲音中,已能聽到果農的抱怨和消費者的排斥。
接下來依農就和大家聊一聊,荔枝是怎麼被“捧上天”的,以及被“捧上天”的荔枝又是如何結下的惡果。
樹齡近700年的荔枝古樹
荔枝原産于我國南方地區,有着悠久的種植曆史。
色、香、味俱佳的荔枝果,骨子裡就有着被贊揚、追捧的所憑。
在我國古代,荔枝的身份地位,是當前榴蓮、車厘子、奇異果等,你能叫上名的一衆熱度水果全然不能比拟的。
它受曆代皇族青睐,為品佳果,行了多少“荒唐”事。
它被萬千詩人鐘情,為頌美味,留下多少 佳句傳。
荔枝被“捧上天”,不是随時間推移的 逐漸,而是它的起點便是很多水果的終點。
我們且來看:
我國古時各朝代多定都于北方地區,不過這也并不妨礙荔枝這個嶺南佳果被皇族喜愛,并且有學者說:在唐朝以前,一直作為貢品,是尋常百姓很難吃到的美味(對于這一點依農個人不太認同,皇族專享不過是今人有意擡高荔枝地位的臆測,說這話的學者一定沒聽過“殺豬宰羊,廚子先嘗”)。
舉幾個有據可考的例子,看看曆代皇族為捧荔枝所行的荒唐事。
為一果,漢武帝興建扶荔宮
北方愛吃荔枝的朋友要記住趙佗這個名字,因為是他首先讓北方人知道了,世間還有荔枝這等佳果。
漢高祖劉邦應該是一個吃上荔枝的古代帝王,這荔枝就是趙佗進獻的,劉邦吃後非常喜歡,此後荔枝便成了源源不斷的貢品,行了“十裡一置,五裡一堠”的荒唐事。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劉徹肯定要比劉邦更愛荔枝,為了荔枝專門修建的扶荔宮用于引種荔枝,但荒唐的結果可想而知,生于嶺南的荔枝,定不适應北方的氣候,因此年年引種,年年不果,也就不了了之了,不過荔枝果的進貢一直沒停過。
采後荔枝果皮變為褐色
搏一笑,唐明皇千裡迢迢運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詩句中雖帶嘲諷之意,但并不妨礙唐代皇族對荔枝的追捧。
相傳這個妃子是楊貴妃,為博貴妃一笑,唐明皇李隆基每年初夏都要安排嶺南進貢荔枝。
這看起來是個小事,但那時候“車馬可很遠”,從嶺南到長安,運輸、保鮮得費多少人力、物力。
為嘗鮮,打小就聰明的乾隆引種不行直接運活樹
皇帝想嘗鮮,既然荔枝樹在北方種不活,那就運樹呗。
這是打小就聰明的乾隆,吃荔枝的途徑。
自然聰明的不是乾隆,而是溜須拍馬的官員,但荔枝要沒有皇族的硬捧,又何來官員的絞盡腦汁呢?
這事要說荒唐也确實荒唐,不提勞民傷财,就從嶺南到北京,樹運到了估計果子也落得差不多了,乾隆皇帝也吃不了幾個鮮。
在古代除皇親貴胄外能把一種水果“捧上天”的,就隻有文人了,古時贊頌、追捧荔枝的詩句太多了,甚至可以說諸多水果中最多的一個。因此那些直接硬捧的詩句,依農就不再提了,和大家聊兩組側面烘托的雅捧。
其一貶官不怕,那兒有荔枝,提到吃,我們能想到最為著名的文人就是蘇東坡,他曾被貶嶺南,工作上受阻本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他卻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對荔枝的喜愛和豁達的心情讓依農敬佩,但三百顆,你就吹吧,我就不信你不上火。除東坡先生外,還有一個不太知名的夥計——惠洪(開個玩笑人家是“詩僧”),相同的境遇也側面捧了荔枝,寫下了“老天見我流涎甚,遣向崖州吃荔枝”。
其二與荔枝相比,其它水果都是“渣渣”,古人在捧荔枝的同時,還不忘踩一下前人同贊的佳果龍眼柑橘之類,張九齡就深谙此道,他直接說與荔枝相比龍眼是渣渣。還有一個大文人更狠(我忘了是誰,也忘了原句了),直接說與荔枝相比,龍眼和柑橘就該倒進廁所裡。這是多大的捧啊!
增城挂綠
而與古人相比,現代人捧荔枝,更為直接,錢上說話很多朋友怕是不知道,世界上最貴的水果,不是别的就是荔枝。
前兩天一顆荔枝2元錢,就在網絡中炸了鍋,要說2002年一顆增城挂綠母樹結的荔枝賣到了55萬你敢信。
55.5萬元人民币在2002年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現在最火的不就是房價嘛,我們就拿它來做個對比,2002年北京市内城住房的均價大概在4300元/平米左右,也就是說,那時候這一顆荔枝能在北京内城買到一套130平米的房子,這房子放到現在價值得過千萬了吧。
這不是“捧上天”,這是捧出宇宙了。
海南荔枝園區
可能有朋友會說現當前大家仍都喜歡荔枝,古代的勞民傷财早已一去不複返,55萬的荔枝是稀少的個例,2塊的高價也是為嘗鮮,捧就捧呗何來的惡果呢?
近年來荔枝價格波動較大還時常出現滞銷,集中上市時産地每斤荔枝的平均單價不足2元,果農收益驟降,荔枝被“捧上天”後的惡果就應在了荔枝産業上!
我國荔枝商業化的栽培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每個人都捧,每個人都說好,好似有多少中國人就能吃多少,因此種植規模爆發式的擴張,據相關數據統計當年國内荔枝的總栽培面積已達800萬畝,年總産量已超200萬噸。
在荔枝種植規模擴張的進程中有太多的盲目,說起來800萬畝,200萬噸真不算多,但是被“捧上天”的荔枝有緻命的弱點。
擡頭望望天,低頭看看地
荔枝果期很短,一個品種的果實成熟期就集中在半月時間裡,早采味不足(荔枝不是後熟水果不能早采),晚采爛樹上。
另外極不耐儲運,荔枝“一日色變,兩日味變,三日色味全變”毫不誇張,不然古人為何費勁巴拉的引種、運樹、住嶺南。
若荔枝種植面積較少,在運輸業發達的當下,以上不是弱點,但因“捧”盲目地擴種着實突出了荔枝的弱點。
當前荔枝種植生産端存在着産期集中、種植粗放、病害高發、産業鍊短等諸多問題,無不加重着荔枝的弱點,限制着荔枝産業的發展。
官話、大話的對策不想聊了,最後依農想說一句:捧果無可厚非,捧果适可而止,有時候農業的健康發展真的需要抑揚!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