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能大忍,忍不能忍,我在上篇已經寫過。
這隻是一個人多棱鏡的一面,劉秀,還有更讓人驚掉巴的一面。
那就是——
聽老夫慢慢道來。
無論是起義的同鄉,還是彙聚來的衆将,他們的眼中,劉秀是個膽怯者,非為将之人。
《資治通鑒》記他:“平生見小敵怯”。平生,意思是一貫的,小敵,意思是散兵遊勇。
見個麻蝦小魚都害怕,能領兵打仗嗎?
可就是這麼個被人嘲笑、孱弱不堪的人,卻打出了震撼天下的昆陽大捷!
先交待幾句背景。
那時候,哥哥劉縯與綠林軍的主力部隊正在圍攻宛城,而偏将軍劉秀隻與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将軍王常不足6千人的偏師,攻占了昆陽、定陵、郾縣等城。
遍地峰火,官軍屢次大敗。迫使王莽孤注一擲,下了血本,希望一戰扭轉亁坤。
他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還帶了一個身材瘋長、善于使用虎豹猛獸沖鋒陷陣的巨毋霸,招募了63名能謀善斷者組建了參謀班子,組織了43萬的龐大部隊,号稱百萬,殺氣騰騰,直撲綠林軍!
這注定是一場決定新莽王朝與起義軍命運的戰略決戰!更是一場實力無比懸殊的決戰!
本來大軍是要去解宛城之圍。救宛城,必須經過昆陽。昆陽,即今天河南葉縣。
眼見王邑大軍10萬前鋒逼近,統帥王鳳忙率軍撤進昆陽城。
見昆陽被占,王邑下令先拿下昆陽。
多次敗在綠林軍之手的納言将軍嚴尤,根據以前的教訓,強烈建議:打蛇打七寸,打仗要打要害。大軍應當直趨宛城,擊敗圍攻宛城的起義軍,昆陽将不攻自破。若是把兵力耗在并非要害、又堅固難攻的昆陽城,會誤了大事。
自恃兵多将廣的王邑根本聽不進去。他自負地說:“統帥百萬大軍,遇敵城池竟繞道而過,豈不是滅自己的威風,長仇敵的志氣?我要先殺盡此城盜賊,踏着他們的鮮血,再消滅圍攻宛城之敵,前歌而後舞,豈不快哉!”
因為王邑的錯誤決策,公元23年,昆陽大戰便無可避免了!
此時,城中的王鳳和一幫将領已經吓破了膽!他們打算放棄城池,四散逃命。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就在衆人驚慌失措、惶惶不可終日之際,劉秀講話了!
一個大怯之人,終顯大勇。倉惶之際看他膽識!他說:“目前我軍缺兵少糧,城外又有強敵。我哥攻打宛城尚未得手,無力馳援,形勢确實危急!若就此散攤子逃命,不出一天,各部必被全殲。如果全力抗敵,尚有一絲勝機。可現在,你們都在幹什麼?你們是在找死!”
衆将大吃一驚,又都勃然大怒:“平時沒聽你吭過聲,從哪冒出來的,竟敢教訓起我們來了!生死存亡的大事,由得了你來插嘴嗎?!”
說實話,平時他們就沒正眼瞧過他。
劉秀微微一笑,沒有答話。
就在此時,遠處塵頭大起,漸漸鋪天蓋地,遮雲蔽日。但見王邑大軍若大河浪濤,滾滾而來,一望無際!
很快,兵臨城下,前有熊罴虎豹之陣,吼聲震天。後有嚣張跋扈之兵,耀武揚威!
衆将變色,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王鳳看着仍在微笑的劉秀,變了口氣,說:“劉,劉,劉将軍,小看你了。情況緊急,有破敵之策就趕緊說!”
衆将都擡眼看着劉秀。
劉秀說:“昆陽城堅池闊,隻要我們決心堅守,他們一時半會兒拿不下來。但若沒有外援,城早晚也是要破。末将的意思是請成國上公您堅守昆陽,末将連夜出城調集救兵。然後内外夾擊,打敗他們!”
衆将覺得計劃雖好,又能怎樣?即使有援兵,兵力也太過懸殊,取勝渺茫。
無奈之際,王鳳一跺腳,死馬當活馬醫,就這樣辦了!
劉秀當夜隻帶了宗佻、李轶十三騎,沖出昆陽城南門。
有人哂笑,劉秀這一去,不會回來了。
有人聳聳肩,這個膽小鬼,就是找個借口走人。
王鳳揮揮手,多說無益,就當沒有這道菜。
真是這樣嗎?
大怯之人,必懷大勇,且看劉秀膽魄!王邑大軍,将昆陽包圍十層以上,上百座軍營,綿延數十裡。
瘋狂的進攻開始,矢石如雨,遍及全城,出門打水也要頭頂門闆,以防中箭。挖地道,沖車沖,棚車攻,攻城之勢一浪高過一浪!
王鳳等人開始動搖,向王邑乞降求活一命,但王邑不許,必欲破城盡殺。守軍無奈,隻能拼死堅守。
劉秀逃了?不!
他到達定陵、郾城之後,立即求援。
可守城将領貪财惜命,拒絕了他。
劉秀苦勸:“出兵救援,若能破敵,奇珍異寶比現在要多萬倍,反莽大業也可成。如果不救,昆陽城破,接下來就是你們。腦袋都保不住,要金銀财寶有用嗎?”
聽他說得在理,出援,或可活。不救,早晚也是死。不如救!
2萬義軍,跟着劉秀、李轶等,一齊向昆陽地區開進。
但2萬人去鬥43萬,仍然是飛蛾撲火,以卵擊石。衆将臨陣畏縮不前!
劉秀振臂高呼:“我願當前鋒,誰來跟我?!”
見劉秀匹馬前行,千名家鄉子弟随即狂呼緊跟!
戰鼓如雷,大地震動!
數千敵兵前來迎戰。
劉秀一馬當先,蕩入敵陣,長槍如蛟龍出水,寒星四射,密集的敵陣被他犁出一道深溝,十幾個敵兵倒在他的槍下!
戰馬盤旋,槍花如練,他在敵陣暴走縱橫,幾十人已經死于馬下!
李轶和宗佻驚呆了!
平時見小敵都害怕的人,今天面臨大敵,卻勇冠三軍,難道是天神附身?!
衆将發一聲喊,一齊沖殺過去。
2萬人打不過43萬,對付這幾千人卻可以多勝少。
出手就是勝仗,援軍士氣大振!
收兵之後,劉秀單馬進寨。衆将竟然無人敢擡眼看他!
李轶說:“平時小看劉将軍了,您是真人不露相啊!從今往後,就請您當前鋒,率領我們作戰,共同協力破敵”!
劉秀又是微微一笑。
大怯必顯大勇,你們還沒見識過我的膽略!以少勝多不能靠硬拼,劉秀并非隻是兇猛殺敵,他的機謀權變此時開始綻放!
此刻,宛城在綠林軍的長期圍困下,守将岑彭終于要投降。
劉秀立即派兵,大呼宛城已破,莽軍投降。義兵10萬,即将來援!
昆陽城内,守軍士氣高漲,摩拳擦掌,準備夾擊敵軍。圍城莽軍,心情沮喪,惶惶不可終日!
劉秀又故意将密信被敵截獲。王邑一看密信内容,是河北、山東的赤眉軍主力,正向長安移動。前鋒已從蒲坂渡過黃河!
王邑大驚失色,信心動搖!
關鍵時刻,劉秀與衆将分析,王邑軍心動搖,大壩将潰。隻要對其實施緻命一擊,王邑必敗!
緻命一擊在哪。
劉秀點題,王邑的中軍大營。
策略好是好,就這點兵,能襲擊敵人的指揮部?!沒人敢領兵。
“我來。”又是劉秀站了出來!
三千敢死精兵誓師,飽餐,跟着劉秀,決死而去!
敢死隊出現在昆陽城西,那是王邑的中堅。
王邑、王尋雖在外圍吃了幾次敗仗,依然輕視劉秀。
他們下令各營嚴格約束本部,無令不準擅自出擊。而他們隻率領萬餘人迎戰劉秀。
戰地出現了奇特的一幕:官軍雖衆,卻都作壁上觀。隻有王邑、王尋的一萬多官兵對付前來拼命的劉秀敢死隊。
劉秀的敢死隊,人懷必死之心,不顧死傷,前仆後繼,瘋狂砍殺!而劉秀更是身中數創,戰馬倒斃,仍然挺劍纏鬥,死戰不退!
敢死隊一波倒下,一浪又起,呼嘯噴濺,頑強前行!
而王邑的軍隊,早已心驚膽戰,勉強支撐一陣,見左右無人支援,便發一聲暴喊,返身逃跑!
一人回跑,十人潰逃,千人崩潰!
王邑、王尋連殺數人也阻喝不住,隻好撥馬先走。王尋倒在亂軍之中,旋即被敢死隊砍死。
莽軍各部失去了中櫃指揮,不知所措,立即大亂。
昆陽城内守軍,一看此景,開城出擊,夾攻莽軍!
昆陽城外,殺聲動天地!
王邑大軍土崩瓦解,奪路而逃。“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裡”。随隊的虎豹四散而走!
六月天,大風忽起,雷雨大至,震屋卷瓦!
昆陽城外河水暴漲,莽軍士卒淹死有萬餘人,滍川為屍體堵塞,幾乎斷流。王邑、嚴尤、陳茂等人僅帶少數長安精騎,馬踏着死屍,才得以渡河。
漢軍繳獲的物資堆積如山,一連搬了一個多月還沒搬完。
昆陽大捷,徹底消滅了王莽的有生力量,宣告了王莽王朝滅亡的命運!
昆陽大捷,2萬人戰勝43萬,堪稱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原因很多。但沒有劉秀的振臂一呼,恐怕曆史又要重寫。
所以,我們要為劉秀大寫一筆,那就是 ——
大怯必顯大勇。大勇大膽之中,我們看見了膽識,膽魄,膽略!,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