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學模式指導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标的具體行為方式,是對教學模式的補充和闡釋。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我們初步探索出了以下幾種主要的教學策略。
01
五導策略
五導策略:包括導入、導讀、導思、導趣和導行。
1、導入——個創設懸念,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新課的興趣和欲望。導入新課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實際出發,結合身邊的事例和教材的具體内容,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也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産生道德認識的遷移。
但不論運用什麼方法導入,必須簡潔明了,能準确地說明“道理”或事實,順其自然地把學生注意力引到對新課的學習上來。
2、導讀——指導學生通過網讀課文領悟道理和觀點。即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内容,可以指名讀、小組讀、男安生分讀、齊讀、引讀、分角色讀,以讀促思,以讀明理,以讀激情。在讀的同時,讓學生看挂圖、錄像,幫助學生形成直觀表象,内化情感,感悟明理。
3、導思一一在質疑問難中,引導學生思考與領悟。可以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思維或化難為易提問,或伴作無知提問,或抓住矛盾提問,或鼓勵學生提問,或以理導思,或以情激思,從記憶型教學向思維型、創造性教學轉變,引導學生變“死學”為“活學”。
4、導趣——在課初激趣,課中持趣,課尾延趣引導學生“樂學”。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創造吸引學生的教學情景和氣氛,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使學生産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
5、導行——在練中指導行為,幫助生把所學的觀點向行為習慣轉化。教師通過巧抓知識型題與課例教學的自然滲透,緊抓行為題與課例教學的有機延伸,巧妙安排,精心指導,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主題,提高道德認識,促進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的轉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02
活動策略
活動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圍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動因素,化教材内容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明理,體驗情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活動的多樣性——一把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變枯燥的講解為真情實感的體驗,變抽象為具體,變一堂課為一出戲,寓教于樂。它包括課初的嘗試性活動、課中的神話性活動和課後的延伸性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課初的競賽、實驗、材料展示等活動,在學生獲得初步的道德情感體驗和道德認識的基礎上,進步引導學生通過表演、講故事、做遊戲、辯論等活動,深化明理,激發道德情感,指導行為。
雖然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正确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但還需要在課後通過各種活動來鞏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教師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合一的形式,發揮整體功能開展活動,這就需要課後的延伸活動來補充。
2、活動的互動性——一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活動情景時,避免單純由教師表演、學生觀察的颔向,強調師生一起活動。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征和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可以先示範,讓學生認真觀察。
并說明活動的要求和程序,提出思考的問題,然後讓學生分組活動,交流活動的信息,并及時評價活動的過程與結果,達到娛樂性明理導行的良好教學效果。
3、活動的參與性一一根據“以人為本”的原則,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應當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并在參與中受到教育,防止少數人參與、多數人旁聽的傾向。為此,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創設有利活動的空間,營造體驗生活的寬松環境。
03
育情策略
育情策略:素質教育呼喚情感,思品教學必須以情感人。情感的感染與道理的領悟密不可分的。“通情達理”、“融情于理”,情感上溝通了,道理也就通達了。“感悟”,正是把感染與領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此,育情必須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1、拉近距離,将心比心。把學生引入故事,站在故事人物的立場上想問題,體察其心境。
2、價值,判斷明辨善惡。提升價值判斷力,使學生體會到道德行為的高尚和非道德行為帶來的惡果,從而向往真善美,憎恨假醜惡。
3、教學情真,人格熏陶。教師要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
各位讀者朋友,你對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有何高見?請在評論區留言吧!
(撰稿:楚金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