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這東西雖然無形但力量驚人,而早于2000多年前已經有人深明這點,打算著書立說,企圖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這個聰明人,就是食客三千的秦相呂不韋。
無風起念之前看《尋秦記》,看到第三十三集時看到一個情節,就是由郭峰飾演的呂相爺正設計打倒赢政,在慫恿成蟜叛變事敗後,便從輿論入手,在民間透過推廣活動“一字千金”推廣《呂氏春秋》。由于《呂氏春秋》推崇禅讓制度,散播若君主不賢便應仿效堯舜、推舉有能者成為下任君主的信息,希望透過輿論迫使赢政退位。
此番劇情的确以史實為基礎。《呂氏春秋》為曠世巨著,也是與呂不韋從政生涯中必提的書本,當然要在此好好為大家說說這本的曆史啦!(回想起來《皓镧傳》好像沒怎麼提過《呂氏春秋》呢)
《呂氏春秋》成書于秦王嬴政登基第六年(有說八年或十年),共26卷160篇。其實它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系列,類似清朝的《四庫全書》和今日的《十萬個為什麼》。如此巨作當然不是由呂不韋獨立完成,而是由他旗下 門人集體編纂而成。
《呂氏春秋》的屬性又是什麼呢?其實裡面就是集合先秦時期各大門派學說,包括儒、道、墨、法、陰陽家,以及其他少聽說的,如推崇嚴密邏輯的名家和重農思想的農家。
《呂氏春秋》中的“呂氏”很明顯是指向呂不韋本人,而然“春秋”又何解呢?原來這裡的春秋時代表光陰和歲月,因為在農耕為主的年代春秋是兩個最重要的季節,為一年中最重要的交替,故此以春秋代稱一年。其實,“春秋”是古代記事史書的通稱。
大家或許也聽過上古有曆史書籍叫《春秋》,乃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其命名源于上古時期春秋二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朝廷大事亦多在春秋兩季舉行,因此“春秋”成了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故此,《呂氏春秋》就更有史書的意味了。
有趣的是,《呂氏春秋》全書共分十二紀、八覽、六論三大部分,當中十二紀是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完全突顯了“春秋”的時間意味。
呂不韋為何要花龐大的人力物力去制作《呂氏春秋》呢?真如《尋秦記》所言,是制造輿論以推倒赢政之用嗎?說實話,小編是不太相信這個說法的。
其一,《呂氏春秋》雖成書于赢政統一天下前不久,那時赢政是近二十歲的青年,有獨立行事的能力,亦正等待時機收拾一直牽制他的呂不韋。
然而,《呂氏春秋》由動工到封筆,也絕不可能是一年半載的事(别忘了以前要制作簡冊的工序絕不簡單),反之是極有可能是他在早期廣招食客之時已開始此大項目。
其二,《呂氏春秋》彙合各派學說,沒有自成獨立見解,根本沒有可能透過如此繁多的論說去達到“打輿論戰”的目的。
那麼呂不韋到底想做什麼呢?或許正如一些學者所言,他旨在提高自己名望。商人出身的他本來沒有什麽資格著書立說,但若要将自己包裝成一個如荀子孟子那樣有抱負的政治家及學者,就需要點曠世巨作來支撐自己了。
别忘了在那個年代,所謂“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十分低賤,他确實需要多點公關手段來包裝自己,增加自己實力。他有的是錢,當然就可以廣招食客幫他這個忙了。
書本出版了,但沒有宣傳是沒有人會知道的。于是他舉辦推廣活動,命人抄錄《呂氏春秋》多份并放于秦國首都鹹陽的城門口,邀請各國諸侯學者來閱覽,但凡能改動字者,均可賞賜千金。這個故事就是成語“一字千金”的由來,意解文辭精煉、價值極高的文作。
參考資料:《呂氏春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1、夏秋最佳,冬季可滑雪。
2、長白山的主要景點為天池、長白瀑布群、聚龍泉、黑風口等等。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