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中國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商人。他也是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的"绯聞對象"。但在這些身份之外,他還是"急流勇退"的一代典型。
範蠡的出身是神秘的。人們隻知他是楚地人,卻不知他祖上有哪位名人,也不知他的出生年月。《越絕書》和《會稽典錄》作為地方文獻,雖記載範蠡早年自稱地位卑賤,還佯裝癫狂,但也說不清他有什麼具體經曆。
至于範蠡如何離開楚國而前往越國為官,結合以上兩本古籍我們可以梳理出大緻經過。一開始,範蠡的裝瘋賣傻确實很成功。就連他的同鄉都以為這是他患有某種先天疾病。
可後來,在範蠡家附近擔任縣令的文種得知了範蠡的種種舉動,覺得這是"士有賢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譏",又是親自前去拜訪範蠡。
遇見懂自己的人,範蠡也不再裝,大大方方地和文種談了自己對于天下局勢的見解。且在促膝長談之後,範蠡得出"吳越二邦,同氣共俗,地戶之位,非吳則越"的結論。因而他在同文種交談不久後,就辭别家人外出走上了從政之路。
其實範蠡先去的是吳國。但因為此時伍子胥正在吳國執掌大權,範蠡沒有什麼晉升機會,所以很快就從吳國去了越國。恰巧越國也正缺人才,範蠡便迅速成為勾踐身邊的紅人。
根據《史記》對勾踐相關事件的記載,範蠡為勾踐做了二十多年的謀臣。這期間,他既陪勾踐一起去吳國做過奴隸,也曾趁吳王北上争奪霸主之機而向勾踐獻出攻吳之策,後又在吳國大旱之時建議勾踐出兵,并在勾踐準備再度與吳和談之時建議将其趕盡殺絕。當吳國都城姑蘇被破時,範蠡也是活捉了吳王夫差的功臣。
此外,在勾踐意圖稱霸時,範蠡也是協助其調兵遣将,排兵布陣,以威脅中原各國向越臣服的功臣。所以當勾踐冠以霸主之名時,範蠡也成為了越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上将軍"。
然而就在這種榮耀加身的時刻,範蠡卻又"找回"了自己"裝瘋賣傻"的過去。他留給勾踐一封信,然後就"乘舟浮海以行",飄飄然離越至齊。且為了不被勾踐找回去,他還更名為"鸱夷子皮",換上了農人的身份。
放棄萬貫家财,放棄聲名地位,去海邊做一個風吹日曬的農人。範蠡的這個選擇"瘋"嗎?其實很理性。因為他早就看清了此後數代朝臣用生命才換來的教訓——為人臣子忌諱功高震主。
在範蠡生活的時代,即征伐不止的春秋,君主的地位和實力遠不及後來的許多開國皇帝。因而當時别說是有"功高震主"的觀念,就是這樣的事件都難發生。畢竟一國的諸侯在别國可能還不如一個士大夫,一個權臣的危險程度很少超越虎視眈眈的外國。
可範蠡是個精明的政客啊。他在年輕時就知道人心難測,就會佯裝癫狂。所以在勾踐尚且對他信任,對他器重時,範蠡也感知到了将來可能改變的勾踐的心思。于是他選擇先發制人,在勾踐還沒忌憚自己的時候就主動"跑路"。
況且,當初勾踐在吳國受難,範蠡作為随從反而入了吳王的眼。夫差當着勾踐的面給範蠡抛過橄榄枝。雖然範蠡委婉地拒絕了,但這事着實也給範蠡的從政經曆留下了一個"污點"。
如果将來範蠡擋了誰的路,或者勾踐因一些事對範蠡起了疑心,那他當時對夫差所言的:"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将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願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願了。"全然可以被當成是自己"通奸賣國"的罪證。到時候,即便範蠡家中堆着金山銀山,他恐怕也買不到生機。
是故在當時,從越國急流勇退正是範蠡最穩妥的選擇。隻是在齊國安心務農後,他又積累起了數十萬家産。
随着在當地聲名的高漲,齊國也邀請範蠡前去擔任國相。所以已經因為擔心"功高震主"而放棄了越國的一切的範蠡,這次還是堅持"居家則緻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拒不任職。
随後他又放棄在齊國拼搏的所有,悄無聲息的去到宋國的陶地隐居,并最終在此安息。
從以上内容來看,範蠡功成名就之後的人生,也可以說是他先知先覺的"逃亡史"。且事實證明,他跑得确實是又及時又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