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2:49:24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1

很多人都聽過,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意思是說一句善意、理解的話能夠給人帶去溫暖;而充滿惡意的傷人話語,即便是處在酷暑夏日,也能如冰峰利劍,刺傷人心。

什麼場合下該說什麼話,對待不同的人該如何措辭,用怎樣的方式去溝通都是不小的學問,真正能夠做到的人也不在多數。

懂得謹言慎行的人,往往比他人多了一分謹慎和尊重,也更讓人願意去打交道,溝通交流的過程不僅能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還能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2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3

戰國時期的君主魏文侯和很多古代帝王一樣,喜歡奉承不喜歡批評。

一次,他讓臣下評論他的人品。

多數人連忙奉承,魏文侯覺得有煞風景,點名道姓提問任痤。

任痤性情剛直,毫不客氣直言道:

“您不是一位仁厚的國君。你攻城得地,不分封給兄弟,封給長子,這能算是一位仁德的君主嗎?”

魏文侯一聽果然不快,喝令手下将其趕出去。

此時,另一名尚未開口的翟黃說道:

“大王,您的确是一位仁厚的君主。常言道,有仁德的君上,朝中必有剛直之臣。适才任痤話說得那麼直,所以可見您是一位有德之君。”

魏文侯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順水推舟,即刻派人召回任痤,拜為上卿。

作為臣子,二人都恪盡職守,真誠為國。

同樣的剛直,區别在于:任痤的剛直是直言不諱,翟黃的剛直則是謹言慎行,明裡奉承,暗裡勸谏。

後者的聰明之處,是考慮到君主的性情特點,慎思酌慮後用對方能夠接受的言辭道出,也取得了很好的進言效果。

說話、行動前多考慮幾秒,多斟酌幾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問題可能就會避免掉。

謹言慎行不是壓抑、克制自己,而是要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尋求更好的溝通方式。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4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5

孔子說過:“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其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就是指說話,考慮是否誠懇;做事,考慮是否認真謹慎;有疑難,考慮怎樣請教别人;要發怒了,考慮是否有後患。

一次,孔子到周國遊覽,前往瞻仰周太祖後稷的廟宇。廟内有一銅鑄的人像,口上被封了三層。銅像背後刻着銘文,這樣寫道: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将長;勿謂何害,其禍将大;勿謂不聞,神将伺人。”

禍從口出,言多必失。有時候,你以為你的言語無傷大雅,殊不知給他人帶去的是長遠的禍患;你以為沒人聽到你的言語,殊不知神正在監視着你。

現如今,網絡世界裡有太多的鍵盤俠大行其道。他們拿鍵盤當宣洩口,肆無忌憚地用文字語言指點、嘲諷、謾罵、攻擊與自己不相幹的人和事。不考慮後果,隻為逞口舌之快。

“口是何傷?禍之門也。”

說出口的話,潑出去的水。稍不注意,這水很有可能就化身為一把帶有溫度的利器,浸蝕着他人皮膚,殘存為長久的苦痛記憶。

但同時,這“水”也可以化身幸福之水。就像銅像上的銘文所言:“誠能慎之,福之根也。”

張口說話如果能做到慎之又慎,相應地,我們的言語就會是福之根源。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6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7

說話,再簡單不過的事。但同時,它也可以是一門學問,一種智慧。

孔子在觀賞完銅像銘文後,回去這樣告誡他的弟子:

“小人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

想要避免言行禍患,立身行事之時,就要時刻保持警惕,如同處于深淵邊緣,如同在薄冰上行走一般。

言行可大可小,可輕可重。存着什麼樣的态度,就會有什麼樣的言語表達。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說話總是夾槍帶棒,不顧他人的喜好和感受,言語不分輕重,逞一時口舌之快,過後還要美其名曰“心直口快”。

他們可能本身沒有惡意,但說話不思後果,往往倚仗着他人的容忍和謙讓,逾越了分寸,摒棄了原則,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時日久了,就想把他們直接鎖進自己的黑名單裡。

口無遮攔和性情直爽是兩碼事,關系再親密的人,也有自身不能觸犯的雷區。

其實,越是親近的關系,越要懂得謹言慎行。

真正愛你的人,對你的一言一行會更關注、在意,也會更容易因此受到影響。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少年派》曾在微博上引來了不少争議,尤其是劇中人物“林妙妙”的人設更是遭受了網友的大面積讨伐。

指着自己父母大呼其名,嫌棄父親葬禮主持人的工作讓自己丢臉,在吃飯時間數落父親,什麼難聽的話都往外吐:

“林大為你為什麼要丢人現眼”

“三百六十行,哪行都可以做,唯獨這行不許幹”

“林大為你立即給我辭職”

“不許吃,别碰。你今天碰死人了沒有”

……

林妙妙的話語不僅暴露了自身沖動任性、驕橫妄為的一面,更是在為這個家庭默默付出的父親心頭插上了一把刀。

戲劇雖有誇張成分,但不可否認,這樣的現象确實真實存在于很多的家庭中。

有人可能會說,在生人面前的我要時刻緊繃,僞裝自己。回到家中,面對親密的愛人們,難道還不能放松下來,做真實的自己?

但,真實不等于肆無忌憚,謹言慎行也不等于虛僞造作。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8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9

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親人面前,總是習慣完全地敞開自己,所有好的壞的都真實地顯露出來。

因而,常常過于放縱了些,尤其在産生矛盾的時候。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習慣把好脾氣留給陌生人,壞脾氣則全都留給了最親近的人。”

很多情急之下脫口而出的狠話,那些情緒推動下做出的過激行為,都一股腦地推向了對方,無可挽回。

一旦造成的傷害,多半都會因愛被原諒,但刺就是刺,不論大小,總會留痕,再強大的身軀也會千瘡百孔。

慎言慎行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10

“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

永遠不要低估言行帶給一個人的影響力,說話做事要謹之又慎,适當地考慮後果再行動。

再壞的脾氣都不要用最難聽的字眼宣洩出來。

畢竟,我們是獨立的個體,但我們不是一個人。

我們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