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談修身的境界

孔子談修身的境界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1 06:41:43

孔子說他四十不惑,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你可不要理解為孔子到了40歲了,什麼都不迷惑了,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懂了,什麼知識都難不倒他了,顯然不是這樣。這并不是說孔子到40歲就掌握了世間所有的知識,明白所有的道理,也并不是說他已經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了。那如何理解呢?

孔子談修身的境界(孔子四十不惑的人生境界)1

孔子不惑之處,不在于他的知識比我們多,而在于他比我們具備了更強的人生智慧。一個人的境界、一個人所能達到的人生的高度不是看他的知識面有多大,而是取決于他的判斷能力有多強,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說,知識不在于他有多大的寬度,而在于他能夠達到的高度以及他能夠深入的深度。

所以呢,我們理解,所謂的四十不惑,不惑的意思是什麼?兩個意思:第一,就是對自己的人生不再有疑惑,我知道我這輩子該幹什麼了,對自己的人生方向也不會再動搖了,40歲了,不會再動搖,不會再改變方向了,不會再改行了,這是不惑的第一個内容。還有第二點,就是對這個世界上的林林總總,對于這個世界上的事都能夠做出價值判斷,判斷了它的是非、善惡和美醜,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說,孔子之所以比我們高,不是知識的多少,而是判斷力比我們強。學知識的目的,是通過知識提高判斷力,讓你知道美醜,知道善惡,知道是非。孔子比我們高就高在這裡。當然孔子具有很多的知識,在他那個時代孔子算是很有知識的人,孔子在生前就已經被人稱之為聖人了。而那個時候人們認為的聖人是什麼?就是知識特别多的人。所以在那個時代也很有意思,孔子幾乎被人看成了一個百度的角色。隻要别人碰到一些疑難問題,解決不了了,就問孔夫子。大家都認為他懂,但孔子所說的四十不惑,卻并不是僅僅說他到了40歲,什麼都懂了。

孔子談修身的境界(孔子四十不惑的人生境界)2

不惑的境界同時也是一種在生活中自得其樂,樂在其中的境界,這顯然需要一種達觀坦然的心境。或許正是快樂的無常無形,所以常常搞得人們神魂颠倒,各人對快樂的感受和追求也大相徑庭。有人以得為樂。得之樂雖然需要汗水澆灌,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但因頗具成就感,所以世人趨之若鹜。不失之樂比起得之樂,從途徑上看顯然容易得多。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随便找個旁人一比,總能找到一萬個讓自己快樂起來的理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