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第15個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知真相,不恐狂”。在當天舉行的狂犬病防控知識科普暨媒體交流會上,專家提醒,狂犬病的潛伏期一般是1至3個月,最短的為5天,至于民間傳說的“狂犬病潛伏期長達10年”是誤導。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傳染病,人發病後病死率高達100%。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秘書長張伶俐指出,近年來,我國狂犬病防控成效顯著,狂犬病發病人數逐年下降,從2007年高峰時的3300例下降到2020年的202例,降幅高達94%。但由于狂犬病的高病死率,而且現在社會上飼養寵物貓狗的人越來越多,狂犬病防控仍然任重道遠。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主任醫師、國家免疫規劃技術工作組狂犬病疫苗工作組組長殷文武表示,中國的狂犬病病例絕大部分源于被狗咬傷和抓傷,還有小部分是貓。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狂犬病已呈低水平散發,部分地區已達區域性消除狀态。但與此同時,我國傳染源(犬隻)數量龐大、分布廣、犬的免疫率不高。部分群衆文明養犬意識淡薄,不登記、不免疫、随意遺棄犬隻。此外,狂犬病流行在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更為嚴重。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作為個人,要做到依法養犬、文明養犬,知曉如何預防狂犬病。《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飼養者應為犬、貓接種獸用狂犬病疫苗;帶犬外出時,要使用犬鍊或給犬戴上籠嘴,防止咬傷他人;被犬、貓抓傷或咬傷後,應當立即沖洗傷口,并在醫生的指導下盡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人的狂犬病99%由犬咬傷傳播,加強犬的管理、給犬接種狂犬病疫苗,是防控狂犬病的基礎性和根本性策略。及時、規範的暴露後預防處置是預防狂犬病的最有效策略。被動物咬傷、抓傷後,及時、科學規範的傷口處理,是預防狂犬病的關鍵之一。按照暴露性質和嚴重程度,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I級:接觸或者喂養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Ⅱ級: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Ⅲ級:單處或者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者抓傷,或者破損皮膚被舔,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被污染。值得提醒的是,被蝙蝠咬傷的傷口細微、極難察覺,且部分蝙蝠攜帶的病毒具有嗜皮膚性,導緻其緻病風險大為提高,故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疾控中心均将暴露于蝙蝠按照Ⅲ級暴露進行處置。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海澱院區急診外科主任左永波介紹了公衆自行分辨I級和Ⅱ級暴露的簡易辦法,就是看酒精塗上去之後傷口的反應。如果隻感覺皮膚涼涼的,就是I級暴露;感覺到疼痛,證明皮膚有破損,是Ⅱ級暴露。
專家提醒,家庭處理傷口時,有兩個重要步驟:沖洗和消毒。沖洗最短要沖夠15分鐘,可以先用流動水沖5分鐘,然後用肥皂水搓洗,如此循環3個過程。消毒建議用碘伏,如果傷口較深,傷及血管、肌腱、神經,可以先用毛巾壓迫止血,然後盡快就醫。不建議自行用止血粉劑,會給清創帶來困難。擠壓傷口也并不科學,因為有可能把病毒擠到更深的組織中。更不要用嘴去吸吮傷口處的血液,不但無效,而且會增加患狂犬病的風險。
孩子不幸被貓狗傷害後,或許害怕被斥責“招貓逗狗”,會謊稱是自己磕傷或被其他東西所傷,家長可能就隻在家裡簡單處理,很容易埋下緻命隐患。全球範圍内被疑患狂犬病動物咬傷的受害者中,15歲以下兒童占40%。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動物源性及媒介傳染病室主任、國家免疫規劃技術工作組狂犬病疫苗工作組副組長陳秋蘭提醒,兒童身體機能相對差,但由于愛玩以及好奇的天性,更喜歡逗狗逗貓。家長應提醒孩子,如果被流浪狗和流浪貓抓傷、咬傷,或者傷口被舔,應第一時間告訴家長、老師。
此外,民間一直流行一種說法,稱狂犬病潛伏期長達10年甚至20年,不少人因此内心惶惶。對此,陳秋蘭說,這是一種誤導,狂犬病的潛伏期一般是1至3個月,最短的為5天,但極短潛伏期少見,也極少超過1年。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楊緒軍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