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某位演員減肥失敗,自發體重照片到微博上,引起了新一輪的網友争論。如今的社會,體重焦慮已經蔓延到了所有的年齡層次。相比較于年輕人想要更有型的外貌,老年人對于減肥的目的,似乎更加急迫、
如今我國老年病多發,平均三個成年人之中,就有一個患有三高疾病。将年齡段控制在50歲以後,這個比例隻會更高。面對着日益增長的體重,相信每個人都有過減肥的想法。減肥在很多人的眼中,無非就是“管住嘴、邁開腿”,但是其中也不乏很多人花了很多努力,但是卻怎麼都無法成功。面對這樣的現實,有些人會自嘲是“易胖體質”。
但是根據我國中醫的觀點,“易胖體質”或許真的存在,長胖也未必都是吃出來的。想要正确減肥,還得找準病因!
中醫說:氣虛則胖、血虛則瘦,這兩句話說了什麼?
氣虛則胖是什麼意思?
在中醫上認為,人體是由“氣”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和營養代謝的。氣指代身體中的腎髒精氣、脾胃消化食物産生的水谷之氣和身體的陽氣。三者共同組成了這裡所說的“氣”。
如果脾胃受損、腎精有虧或者陽氣不足,人體就會出現氣虛的症狀。這時候人體内的濕氣失去了氣的推動,就會淤積在身體血管經絡之中,形成所謂的“痰”。人自然就會看起來比較浮腫。
而且氣虛的人,體内食物消化的精微營養,也無法運輸到身體各處。氣虛則推動力弱,人會感到四肢乏力、沒有精神,身體内的營養也會因為無法得到分解,而轉變為脂肪儲存起來。這也是氣虛則胖的一個原因。
其實民間對此也早有流傳,我們評價一個人體胖但是身子虛,一般就會稱之為虛胖。這類人雖然看起來很胖,但是肌肉松松垮垮,一動就會不停的流汗們。這是因為氣虛的人,脾髒也不會太健康。而脾髒是主管水分運化的器官,脾虛則對水分的控制能力低,自然就會更容易出汗。
血虛則瘦是什麼意思?
《難經·二十二難》中記載: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氣主呴之,血主濡之。
這句話是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的血氣不足,氣血虛弱,那麼身材會變得十分瘦弱。因為在中醫上認為:血是滋養人體五髒六腑的重要物質。血液能夠順着全身上下的脈管,流向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從而達到滋養肌肉、器官生長的作用。血氣虛弱的人,身體内的血氣不足,能夠攜帶的營養精微和推動能力都會有所下滑。血氣不暢則體虛多病,身體得到滋生,自然會顯得瘦弱。
并且血氣不足,還會影響脾胃的營養運化能力,運化能力弱,自然會導緻胃口下降。人吃的更少,身體也會更加瘦弱。
從中醫的這兩句話不難看出,胖并非都是吃出來的,瘦也絕不意味着健康。關鍵還是要看胖、瘦是由什麼引起的。特别是如今減肥之風盛行,但是卻有很多人怎樣都瘦不下來。也有部分人,瘦成了一道閃電,看起來一陣風都能将其吹倒。這兩種情況都是不正常的,其中必然有氣血虛弱的患者,但是該如何分辨呢?
減肥失敗、身材瘦弱,如何判斷是否是氣血引起的呢?
氣虛的人會有哪些症狀?
大部分人的氣虛都是由兩種情況引起的,腎氣虛、脾氣虛。所以從這兩種情況開始分析,對照看看吧。
腎氣虛的症狀:腎乃藏精之所,先天之本。腎精氣減少,人就會感到沒有精神、渾身疲憊。不僅僅走路的時候,走一段就感到氣喘籲籲、腰酸背痛。并且還會感到記憶力嚴重下降。腎氣虛的人,雖然身體肥胖,但是摸起來卻軟綿綿的。
脾氣虛:脾氣虛意味着身體的營養運化速度降低,也會導緻肥胖。這種情況一般會感到食欲不振,但是體重卻會增加,也就是俗稱的“喝口涼水都長胖”。渾身上下倦怠無力,也會出現腹瀉、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血虛體瘦的症狀有哪些?
血虛首先可以看眼睛,人的眼球表面密布着細小的血管,這些血管負責滋潤眼球表面。如果血氣虛,則血液對眼睛的滋養效果下降,眼睛就不能長時間的睜大,而且眼睛裡面也會變得黯淡無神,甚至有血絲浮現。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觀察皮膚,身體内血氣虧損,流淌的血液量也會減少。血管中的血液減少,皮膚就會顯得黯淡無光,膚質也會發黃粗糙。甚至有些人還會出現脫發、發質變差的現象。
如果出現了這些症狀,那就說明你的身體存在血氣虧損、氣虛的病症。這種時候,雖然減少食量和運動,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減肥效果。但是如果不将病根解決掉,效果必然令人失望。如何調理身體出現的這兩種現象呢?
身體出現氣虛、血虛後,應該如何調理?
氣虛患者應該如何調理?
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津。氣虛的患者脾胃多數都有問題,可以吃一點強脾健胃的食物來滋補。比如說大豆、桂圓、紅棗、香菇等食物,都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能夠很好地彌補身體虧損的營養。
保證充足的睡眠也是益氣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現在白天時間延長,保持睡午覺的習慣,能夠補充身體虧損。讓五髒六腑重新運作起來,體内的氣運行更加順暢。
血虛的患者應該如何調理?
血虛的患者首先要找到血氣虧損的原因,如果是因為身體缺乏營養的補充,可以吃一些動物内髒或者黑芝麻、胡蘿蔔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具有一定的補血效果。
但是如果是由于某些疾病而引起的血氣虧損,那還是要先治病才能夠補充血氣,身體也才能恢複健康。
相比較于西醫而言。中醫對于胖瘦的态度明顯并不一樣,甚至在其病因的探究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中醫會從身體内部找尋病變的原因,從内而外的進行調養,如果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中,也存在類似的煩惱。不妨對照看看是哪個方面出現了問題!
【參考資料】
1、如何減肥更科學·光明日報·2019.2.3
2、氣血不足6個表現 4招調理好氣血·生命時報·2019.1.3
3、“膚白如脂”或是氣血虛所緻·科普中國·2018.6.2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