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面和米哪個營養高些

面和米哪個營養高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7 10:01:57

面和米哪個營養高些?俗話說“南吃大米北吃面”,米粥、油條、特色面點……國人餐桌上一定少不了米或面的身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面和米哪個營養高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面和米哪個營養高些(吃米和吃面哪個更好)1

面和米哪個營養高些

俗話說“南吃大米北吃面”,米粥、油條、特色面點……國人餐桌上一定少不了米或面的身影。

關于“吃米好還是吃面好”的争論也從未停歇:吃面比吃米更容易長胖、米飯不如面食有營養、米飯升糖快……

到底吃米好還是吃面好?《生命時報》采訪專家,解讀米和面的幾大營養區别,并告訴你健康吃主食的5個原則。

受訪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

5個維度對比米和面

大米和面條雖然都屬于碳水化合物,但是營養價值各有側重。以下從5方面對比米飯和面食的區别。

營養

經精細化加工的大米、白面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們都含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相同重量下,白面的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含量略高。但從飲食搭配習慣來看,吃米飯可能更有營養優勢,因為人們吃面條、餅等面食時,配菜量較少,吃米飯時常搭配大量菜肴,攝入營養更豐富。

熱量

單純對比大米和白面的熱量,差别并不大,關鍵要看它們最後被做成什麼樣、所含水分的多少,以及有沒有加油和糖等。

  • 關注油、糖含量:比如把面粉做成蔥油餅、燒餅、火燒、油條、面包、面點等,需要加入很多油,有的還要加糖。如果食物中帶餡兒,也少不了加油、肥肉等,與米飯相比,這些面食的熱量明顯會比較高。

  • 對比水分含量:如果面食中不加油、糖、餡兒等,就要對比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越大,“幹貨”越少,熱量就低一些。普通白米飯的水分含量通常在62%~65%;除了軟面條外,面食多半都會低于這個數值,比如饅頭的水分含量大概是45%~50%,主食面包隻有40%左右,至于馕、馍片、幹煎餅之類的幹燥主食,水分含量更低。

    因此,搭配同樣菜肴的情況下,吃米飯或喝粥的熱量相對小一點。

    升糖反應

    升糖指數高不利于血糖穩定,米飯和白面總體上升糖指數都較高。具體來說,不同加工和烹調方式的影響下,各自升糖指數不同。

    相同烹煮方法下,胚芽米飯(保存了谷胚和部分外層纖維)、蒸谷米飯(帶殼蒸制之後再幹燥精磨)和添加部分糙米的米飯,都比精白米飯的升糖指數低。

    一些提前處理好的盒裝即食米飯,也比新鮮烹煮的米飯升糖指數低一些。

    面粉的升糖指數對比中,全麥粉<标準粉<精白面粉。做面條的面粉中蛋白質含量越高,煮出來的口感越彈牙,餐後血糖反應就越低,例如意大利面和通心粉等的血糖反應最低,普通挂面比饅頭要低一些。

    添加了油脂的面食,由于消化速度慢,升糖反應沒那麼快,但油脂高的食物,對下一餐的胰島素敏感性有不利影響,所以對減肥和糖尿病患者來說不是好選擇。

    慢病風險

    對防慢病來說,隻考慮主食種類,不考慮其他食物的配合,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早前有研究發現,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蔬菜(特别是綠葉蔬菜)、抗氧化物質、膳食纖維,以及鈣、鎂、鉻等元素,對于預防慢病是有益的。而主食的營養很有限,隻有配合葷素菜肴,并減少主食中的油鹽,搭配一些全谷雜豆薯類,才是健康吃主食的關鍵要點。

  • 做米飯時,可以一半白米搭配一半其他雜糧,或者加一些紅薯丁、山藥片、芋頭仔等。

  • 做饅頭、發糕、煎餅、面包等面食時,可以添加20%左右的雜糧粉,添加量超過20%,面筋蛋白會被嚴重稀釋,面食口感會變差。面條中可以加入少量雜豆粉,口感更滑爽,也可以加入莜面、荞麥面、玉米面等,但做出來的面條韌性下降。

    過敏風險

    大米很少有過敏問題,面粉則有麸質慢性過敏的風險。麸質過敏指的是對小麥的面筋蛋白過敏,小麥面粉越精白,面筋蛋白越強韌,對麸質過敏的人越不友好。

    麸質過敏可能會傷害腸道黏膜屏障,引發對其他食物的慢性過敏,嚴重的小麥面筋過敏甚至會導緻乳糜瀉。這類人群需要遠離所有含面粉的食品。

    南北方人吃主食各有弊端

    經過數千年傳承,中國主食已經演變出越來越多的花樣,延吉冷面、陝西泡馍、新疆手抓飯、蘭州拉面、湖南米粉……不同地域的人創造了截然不同的主食吃法。

    由于地域和飲食習慣的不同,我國居民在主食攝入上存在較大差别,甚至漸漸顯現兩個極端。

    北方:主食攝入量多

    西北人嗜面,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營養攝入的不均衡。白面雖然能做出上千種面條,但終究還是面條,特别是如今多為精米白面,食材比起過去的五谷皆有更顯單一。

    有些地區至今還會用各種方法制作主食類菜肴,如釀皮、米皮、涼粉、烤麸等,蔬果肉蛋攝入嚴重不足。

    主食吃太多且單一,就容易因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脂肪堆積過多,導緻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高發。

    南方:主食攝入量少且單一

    相比較西北人,南方人的主食攝入量少些,但也十分單一,幾乎頓頓吃大米。甚至對一些人來說,一天不吃大米,就等于這一天沒吃飯,有時換換花樣,也不外乎廣東腸粉、湖南米線、桂林米粉等,仍是大米制品。

    近20年來,我國居民主食的整體消費明顯下降,2002年谷類攝入比1982年和1992年分别下降21%和10%,且這一下降趨勢仍在繼續。特别是上班族,存在不同程度的主食攝入不足問題。

    導緻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人們對主食産生了一定程度的誤解,認為它熱量高,吃多了會發胖、不健康。

    事實上,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物質,對構成機體組織、維持神經和心髒功能、增強耐力、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義。

    美國營養學會發言人馬約莉·諾蘭科恩曾公開表示,主食是飲食的基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并不科學,可能會導緻口臭、腹瀉、疲勞等。

    健康吃主食遵循3個原則

    食物不分好壞,産生什麼效果關鍵在于如何吃。從合理攝入角度來看,人們每天攝入的主食應占攝入總能量的50%~65%,此外還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少點細精,多些粗雜

    米面加工過細會損失大量營養,特别是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但由于口感更好,目前多數人的主食仍局限在精白米面。

    2016年發布的《中國成年居民粗雜糧攝入狀況》顯示,我國超過八成成年居民全谷物攝入不足。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一般人群每天應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也就是說,粗雜糧應占主食的1/3左右。

    重食材,輕做法

    人們在選擇主食時,要多想想它是用什麼做的,盡量讓三餐主食的食材豐富,而不是“早上吃饅頭,中午吃面條,晚上吃餃子”,看似換着花樣吃,實則沒有跳出面食的圈子。

    最好的主食應該是不加糖的八寶粥,米、雜豆等全有,營養更豐富。

    小口吃飯,大口吃菜

    過去資源匮乏,為了保證能量攝入,人們往往就着幾根鹹菜就能吃下一大碗飯,逐漸養成了大口吃飯、小口吃菜的飲食習慣,這是十分不合理的。

    建議将菜做得清淡一些,一大口菜配着一小口飯吃,營養搭配才更合理。▲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