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職表現不合格?事不預知,難以應卒,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任職表現不合格?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事不預知,難以應卒
【原文】比入其境,民瘼[1]輕重,吏弊深淺,前官良否,強宗有無,控訴之人多與寡,皆須盡心詢訪也。
至則遠居數舍,召掌[2]之者,語其詳,疏其概,先得其情。下車之日,參考以斷。
若素無所備,卒然[3]至部,聽訟之際,百姓聚觀,一語乖張[4],則必贻笑阖境。況民心易動,尤在厥[5]初,初焉無以壓服其心,後雖有為,亦将奚信。
不然,受其訟而翼日理之亦可。殆不宜輕率應答,使士民失望也。
【意譯】授命後趕赴上任的境地,老百姓的疾苦、吏治弊端的深淺、前任官員的良莠、強勢的宗族有無、訴訟之人多少,都必須盡心詢訪。
到任後,在任所較遠的居所住下來,召集對上述情況熟悉的人,向他們詳細了解,記錄逐項的大概,預先掌握這些情況,到了官署的時候,以掌握的情況做決斷的參考。
如果一直沒有去準備,斷然來到官署,判決訴訟的時候,百姓聚集觀看,一句話不合情理,則在全境内一定會贻笑大方,況且民心極易波動,尤其是在新官上任伊始,一開始不能臣服民心,即使後面有所作為,百姓也難以信服。
要不然,就先接下訴訟然後在次日審理亦可。總之,絕不能輕易下結論,使士子和百姓失望。
【鍊接1】《為政忠告》又名《三事忠告》,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名曰《牧民忠告》,完成于張養浩擔任堂邑縣令之時。第二部名曰《風憲忠告》,完成于張養浩擔任監察禦史之時。第三部名曰《廟堂忠告》,完成于張養浩擔任參議中書省之時。
【鍊接2】張養浩【元世祖至元七年(1269年)-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字希孟,号雲莊,又稱齊東野人。
山東濟南曆城縣人,唐朝名相張九齡之弟弟張九臯第23代孫,元代著名散曲家,兼長詩文、政論。
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元朝廷下诏追贈張養浩摅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谥文忠。後人尊稱為張文忠公。
張養浩一生經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年少才學出衆,被薦為東平學正。曆仕禮部、禦史台掾屬、太子文學、監察禦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直言敢谏,曾因上書議論時政遭貶黜。後辭官歸隐,朝廷七聘不出。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出任陝西行台中丞。是年,積勞成疾,逝世于任上,享年60歲。
張養浩從擔任堂邑縣縣尹始,曆任地方和中央官員,是元代少數幾個官至宰相的漢人之一。
張養浩一生政績卓著,文章等身,以道德政事名于天下。
【注釋】
[1] 民瘼:百姓的疾苦。
[2] 掌:掌握,熟悉。
[3] 卒然:終于,最後。
[4]乖張:不合情理。
[5] 厥:相當于“其”、“之”,才、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