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标題的全稱是,顯隐文本,表裡有寓,一喉兩歌下的你證我證,心證意證解讀。該偈語出自紅樓夢文本“第二十二回 聽曲文寶玉悟禅機 制燈迷賈政悲谶語”中,偈語,梵語"偈陀"的别稱,即佛經中的唱頌詞,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不等,通常以四句為一偈。賈寶玉好心遭到湘雲和黛玉埋怨,“翻身起來至案前,遂提筆立占一偈雲: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寫畢,自雖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也寫在偈後。自己又念一遍,自覺無挂礙,心中自得,便上床睡了。”
許多人都對這個偈子做過解釋:
1、偈子的本意就是萬事皆空。證,就是求證、印證、領悟真理的意思。“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從有形到無形兩個方面進行真正的領悟。打破了這些有形的的框框:“是無有證”,而達到了無形的精神層次的領悟,才能談得上是真正的領悟,那就真正有了立足之地了,萬事皆空,那才是終極的領悟。如果從禅宗的角度來理解,此偈可與禅宗常說的三種境界做個對比。第一境“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迹”,這指的是刻意尋禅而未得之意,後來悟出“無證即證”,也依然不曾悟得禅機,也就是說“你證我證,心證意證。第二境“空山無人,水流花開”,這是一個似已悟道而實尚未得的階段。第三境“萬古長空,一朝風月”,這是瞬間永恒的突然悟道的空明境界,可與“無立足境,方是幹淨”相應。畸笏叟評說本回精彩時說:“前以《莊子》為引,故偶繼之。又借颦兒詩一鄙駁,兼不寫着落,以為瞞過看官矣。此回用若許曲折,仍用老莊引出一偈來,再續一《寄生草》,可為大覺大悟矣。以之上承果位,以後無書可作矣。卻又作黛玉一問機鋒,又續偈言二句,并用寶钗講五祖六祖問答二實偈子,使寶玉無言可答,仍将一大善知識,始終跌不出警幻幻榜中,作下回若幹書。真有機心遊龍不測之勢,安得不叫絕?”
2、賈寶玉寫偈語原因很簡單,起因是黛玉湘雲寶玉之間的小矛盾與女兒家的小性子,寶玉所作這一偈的意思是表達自己對老黨員的感情的:你領悟了,我領悟了,但真正的領悟隻有通過内心的意會交融。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感情達到了徹底覺悟的地步,也就是沒有什麼再需要證驗的時候,才算是進入了思想的最高境界。于是黛玉續的兩句:“無立足之境,是方幹淨”。意思又遞進了,隻有把進入最高境界的想法也抛棄掉,才是真正的徹悟。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愛情,無需驗證。一切順其自然就好,為何一片真誠有時換來的竟是指責?人世間男女之愛終歸是不用刻意強求,重要的是你所付出的真心。
當寶玉由此而參禅悟道而開始有了走向空門的意願,寶钗才有點後悔:“這個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兒一支曲子惹出來的。這些道書禅機最能移性。明兒認真說起這些瘋話來,存了這個意思,都是從我這一隻曲子上來,我成了個罪魁了。”後來脂硯齋加入批語:“拍案叫絕!此又深一層也。亦如諺雲:’去年貧,隻立錐;今年貧,錐也無。’其理一也。”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寶玉寫下此偈,是因為黛玉不懂自己苦心才有感而發,同時也表達了寶玉對黛玉的愛情。
從前面的題目還可以知道,顯隐文本,表裡有寓,一喉兩歌下的你證我證,心證意證也是一種閱讀紅樓夢的方法論。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出來紅樓夢的一個謎題,一個猜想,一個真相的時候,一定要采用多方面的論證方法進行論證,而不要單方面胡亂猜想。比如紅樓夢隐寫了大觀園兒女的真實身份,當我們追問他們的身份的時候,一定要采取多方面驗證的方法,僅僅憑借王熙鳳不讀書就認定洛陽的厲害媳婦王熙鳳的原型是早已經被掃地出門的在北京的太監魏忠賢恐怕不合适,僅僅憑着賈府府邸大一些,柱子上有龍的字樣就認定賈府是皇宮恐怕也是無中生有胡亂猜想的。認定核心人物賈寶玉的身份不但要按照一般的規律去驗證,而且還要根據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顯隐文本裡的線索去總結。這個也是你證我證,心證意證的方法論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