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團實地探訪“九層妖塔”
貝殼梁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對青海的認識往往局限于青海湖、塔爾寺、察卡鹽湖。繼續往西,會有更多驚喜!近日,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委宣傳部主辦、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青海中心承辦的西部七省市媒體都蘭行采訪活動在素有柴達木“綠洲”之稱的青海都蘭縣舉行。來自陝西、甘肅、甯夏、新疆、四川、重慶、青海西部七省(市、區)的30多家媒體記者走進都蘭,深入到海寺花海、都蘭博物館、熱水大墓、卓蘭景區、諾木洪大漠紅枸杞基地、貝殼梁等地,通過跨區域的聯合采訪揭開都蘭神秘的面紗。
印象——不到青海不知道祖國地大物博
“都蘭是一個曆史文化源遠流長、自然景色奇美遼闊的風光之地。”都蘭縣委宣傳部長劉海雲說起都蘭如數家珍。她介紹說,“都蘭”系蒙古語,意為“溫暖”。在這片總面積4.52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散落着熱水古墓、魯絲溝岩畫等曆史人文景觀和貝殼梁等古生物遺迹,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目前,全縣有AAA景區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
一個縣城的面積,4.527萬平方公裡。真的是不到青海不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如果您對數字沒概念,沒關系,我們做個最簡單的對比,蘭州的面積是1.31萬平方公裡。也就是,都蘭縣的面積比3個蘭州還要大。這也就難怪此次采訪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同行開玩笑說,微信朋友圈點贊的一萬多步數有一半是在大巴車上颠出來的。不是不想走,是沒有時間走。即便如此,3天的采訪還是收獲滿滿。現在,就請您跟着記者的筆和鏡頭一起去看看。
海寺花海——風景這邊獨好
離開都蘭縣城,向東行至15公裡處,一片花的海洋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這是一處人間仙境,草原上綠茵蓋地,碧草連天,野花競放,鋪錦堆秀;各種花卉争奇鬥豔,紅似火、黃如金、白似雪、紫若霞,芳香醉人。附近山巒上蒼松翠柏遮天,奇花異草蔽地,山、樹、花、草相映成趣。
參加采訪活動的記者雖然都見多識廣,但面對如畫美景,還是興奮不已。各種POSE擺起來,長槍短炮齊上陣,用鏡頭記錄下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美景。
據工作人員介紹,海寺花海景區于2013年開始開發旅遊資源,至今已累計投入1000萬元進行景區開發建設。景區目前以原生态旅遊觀光為主,并具備餐飲、住宿條件,可一次性接待500人用餐和100人住宿。如果想玩個痛快,還可以騎馬、射箭,觀看歌舞演出,參與篝火晚會。
熱水大墓——《九層妖塔》的原型
一部名為《九層妖塔》的電影,讓大家領略了古墓的神秘。在此次采訪中,記者們見識了“九層妖塔”的原型——熱水大墓。這座真實的“九層妖塔”,就座落在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裡的熱水鄉,屬唐代早期大型墓葬群,在歲月的沉澱中訴說着曆史的變遷。
熱水古墓群共有墓葬200餘座,其中最大的墓葬坐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熱水大山,俯視察汗烏蘇河,高出地面約30多米,遠望猶如城阙一般雄偉壯觀。因其特别的建造方式,當地民間稱為“九層妖塔”。
墓冢從上而下,每隔一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丘的穿木,計有9層之多,一律為粗細一般的柏木。這種封土堆構築形式和風格,為我國以往考古發掘中所僅見。
據都蘭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張杲光介紹,九層妖塔中“九”的含義仍存在一些分歧,一些人認為“九”代表墓葬群的層數共有九層,一些人則認為“九”在古代被認為是“多”或“高大”的意思,九層妖塔就是多層墓葬。至于九層妖塔的來曆,因為在原始的封土堆上存在許多動物打的洞,被風吹過時會發出各種聲音,當時的人比較迷信,确信這些聲音都為“鬼怪”發出的,因此将墓葬群稱為“妖塔”。
上世紀80年代,這裡被考古發現證明是吐谷渾王國墓群。這一批墓葬群在1983年被列為全國六大考古發現,1996年被再次列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并被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貝殼梁——見證滄海桑田
都蘭縣諾木洪鄉境内的努爾河附近,有一道長約2公裡左右,寬約70米的小丘陵,當地人稱貝殼梁。揭開貝殼梁表面薄薄的鹽堿土蓋,下面是厚達20多米的瓣鰓類和腹足類生物貝殼堆積層。這一罕見的自然奇觀,是迄今為止我國内陸盆地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古生物地層。
貝殼梁的貝殼最大的如銅錢般大小,而多數隻有指甲蓋大,紋理較淺,同含有鹽堿的泥沙凝結在一起,層層疊疊,千姿百态。對于貝殼梁的成因,人們有着許多猜測。很多人認為遠古的柴達木盆地是一片汪洋,在造山運動中,海水消失,而海洋中的貝殼在死亡之後堆積在了這裡,成為青藏高原滄海變桑田的見證。
但有地質學家否認了這一點,并提出貝殼梁的形成過程:柴達木在漫長的地質時期中由海變成了湖,在無數次旱風與幹燥的交替演變中,湖水水面逐年縮小。貝類為求得生存轉向中心水窪。諾木洪北面一帶是盆地最低窪處,貝類們成群結隊地湧來,在古河道上越積越多。不知何時,河水改道,旱象加劇。風沙狂戾之下,貝殼們全部滅絕,隻留下貝殼的堤牆。
無論是哪種解釋,都不能否認貝殼梁在形成過程中久遠的時間沉澱。每個人來到這裡,都能真正體會到生命脆弱、滄海桑田的無奈。
據了解,都蘭縣已将貝殼梁列入旅遊總體規劃,将在這裡興建旅遊區,以便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柴達木盆地的地質演變,也更好地保護這一古生物遺迹。
防沙治沙——都蘭人民的一場持久戰
26年前,青海都蘭縣夏日哈地區平均每年有30畝苗田被沙淹沒,相當于3個足球場大小。如今,該地區造林面積已超2.6萬畝,接近2500個足球場大小,成果顯現。
這隻是都蘭防治治沙的一個縮影。都蘭縣位于柴達木盆地東南部,平均海拔3100米,是青海省沙漠面積較大、風沙危害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生态環境較為脆弱,公路農田都無法幸免。2005年都蘭縣被列入全國防沙治沙示範縣後,積極探索、總結經驗,在省内首次使用楊樹截枝高杆深栽造林技術,結束了柴達木盆地無喬木旱作造林的曆史,為大規模大面積治理高原沙地提供了可靠依據。
“小時候這裡是光秃秃的沙漠,出來放牧,一旦風沙吹過,昏天黑地啥都看不見。”今年50歲的都蘭縣夏塔拉村副村長海文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沙制住了,不但沙漠變綠了、農田和水渠都保護住了,連氣候都改變了,家園更美好了。
數據顯示,2011-2016年,都蘭縣累計争取林業生态建設資金3.57億元,通過國家重點公益林、“三北”五期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項目、防沙治沙等重點生态工程,完成營造林35.11萬畝。首席記者劉蔚霞文/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