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說:“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意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的開始。”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像顧城詩裡所寫的一樣,明明内心渴望愛情,因為擔心受傷害,所以害怕被愛。明明心裡很喜歡對方,可是一旦被表白,他們就會想遠離甚至厭惡對方。
這其實就是“性單戀”的一種體現。
一、“性單戀”:我可以喜歡你,你千萬别喜歡我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種人叫做性單戀者:他們對某人産生愛戀,卻不希望獲得來自對方的情感回應,他們的戀愛情結會因對方的回應而消失。
心理學上,性單戀(lithromantic)的定義是:
指對某人産生愛戀,卻不希望獲得來自對方的情感回應的人。
這類人的戀愛情可能會因對方的情感回應而消失。
“性單戀”者會在一開始愛上一個人會不計一切地付出,即使得不到回應,但是當愛的人做出回應後,性單戀者則會開始退縮,抗拒。
網友韻三說:一開始我先暗戀的他,沒想到他知道後就向我表白了,我心裡有點慌又有點反感,果斷拒絕了他……直到後來,聽說他又喜歡上了别的女孩,我又開始後悔不已,覺得自己又喜歡他了。”
這其實是心理學上的一種病态表現,是一種情感障礙。
在外人看來,他們可能很“渣”,撩完就跑,可事實上,他們在感情中卻經曆着不為人知的煎熬。
他們不顧一切去愛别人,卻害怕被回應;他們一直重複着愛而不得、失去後卻沒法挽回的痛苦。
二、“性單戀”是什麼原因導緻的?有人從大數據角度分析,很多性單戀者都有過不好的經曆:比如小時候遭受過虐待、父母離異、受過嚴重的感情創傷等等……
如果從心理學角度看“性單戀”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父母或者主要撫養人給予他們渴望的情感回應。
他們小時候渴望父母的愛,卻經常缺乏關注,導緻焦躁不安。但是當父母來安慰時,他們就采取回避的态度。這種從小習得的逃避模式,與主要撫養人之間建立了一種回避型依戀模式。成年後,這種關系模式内化,形成他們對待親密關系的模式。
面對喜歡的人,他們還是采取相似的方式互動,他們渴望對方的愛,也付出了愛,但是一旦對方有回應,他們就會迅速回避。
這是一種對自我的過度防禦機制,覺得自己不配被愛,或者無法得到别人的愛,害怕真正進入一段戀愛,自己的情緒會被對方左右,還不如自己先中斷這種親密關系。
雖然在情感上極度渴望愛,但在面對真正的親密關系時,總是會習慣性逃避。
正如瑪麗蓮夢露所說的:“聰明的女孩,吻而不愛,聽而不信,在被放棄之前先變心。”
三、“性單戀”該如何自我救贖?性單戀還有救嗎?
答案是:有。隻是需要長期的自我療愈和心理疏導,如果你有這種情感困惑,不如試試以下三個方法:
1、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認真分析自己的戀愛經曆,找出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感到自卑。
比如你抗拒和男友讨論家庭條件,說明可能對自己的家庭感到自卑,類似這樣分析,找出自卑的點,用坦然而理智的心态去分析:哪些是我能改變的,哪些是我無法改變的?對于有能力改變的,就去行動,沒有能力改變的,要學會慢慢說服自己,學會自我接納,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給自己下結論:我不配得到愛。
2、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性單戀”的人,與愛人有沖突時,都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讓自己進入防禦狀态,以間接方式表達不滿,比如疏遠和冷淡。
其實,遇到問題的時候,“性單戀”者可以嘗試積極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可以說:“你今天很長時間沒有回我微信,我有點難過”“我今天反應過度,其實是害怕你離開我”,這種自我暴露更能拉近彼此的關系。
3、多問自己:你願意為這段親密關系做出什麼改變?很多“性單戀”者的戀愛都不長久,可能會經曆很多段感情,但基本上是在重複一個模式。如果你渴望一段親密關系,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你應該多問問自己:你願意為下段感情做出什麼改變?比如,我願意大膽表達對他的喜歡,吵架的時候,我願意說出内心。
塞内加說過:“靈魂的力量比任何命運都強大。憑借着自己的力量,他既能造福于生活,也能給生活帶來不幸。”
有人愛而不得,有人得到又失去,我們都曾為愛受苦。但是隻要願意接納自己、積極嘗試改變,我們終将會收獲更好的自己。
我是@小九情事 ,幫助你用知識捋清感情,情感路上少走彎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