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鳴驚人”在《滑稽列傳》中得到了記述。
書中所言: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謎語,徹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國事委托卿大夫。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在旦夕,身邊近臣不敢進谏。
淳于髡用隐語勸谏說:“國中有大鳥,落在大王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猜這是什麼鳥?”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沖雲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于是就诏令全國七十二縣長官來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占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三十六年。
在《楚世家》中也有類似的記述,隻不過說的是楚莊王。
書中所言:莊王左手懷抱鄭姬,右手懷抱越女,坐在歌舞樂人中間。伍舉說:“希望向您進獻一個隐語。”接着又說:“有一隻鳥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飛不鳴,這是什麼鳥呢?”莊王說:“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這兩段記述中都闡述了“一鳴驚人”的道理,然而,成語“一鳴驚人”到底首先出自何處,到底指的是哪個君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