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又名葫,其性溫,味辛辣,所含大蒜辣素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對于細菌性、真菌性與原蟲性感染有明顯的治療與預防作用。清代醫家王士雄在食療專著《随息居飲食譜》中論述大蒜的功用時說:“生者辛熱,熟者甘溫,除寒濕,辟陰邪,下氣暖中,消谷化肉,破惡血,攻冷疾,治暴瀉腹痛,通關格便秘,辟穢解毒,消痞殺蟲。外灸癰疽,行水止衄。”
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廣譜的抗菌效果,大蒜汁能在3分鐘内殺滅培養基内的細菌。大蒜素對流感病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毒等多緻病種微生物都有殺滅作用。大蒜中的成分和人體内的維生素B1結合能産生“蒜胺”,這種蒜胺能促進和發揮維生素B1的作用,增強碳水化合物氧化供能,為大腦細胞提供足夠的能量,使思維敏捷。大蒜能夠阻斷緻癌物質——亞硝胺的合成,抑制癌細胞生長,對癌細胞具有極強的殺傷力。而它的另一個外号“血管清道夫”,就是說它能夠降低血脂和血液的黏稠度,減少心髒病、腦血栓等疾病的發作危害。另外,大蒜還可以抗衰老,促進毛發增長。
大蒜之所以有多種奇特的功效,大蒜素起到了主要作用。然而,大蒜素的産生需要創造一些必要條件,使大蒜素産生效應後,才能起到有益人體健康的作用。大蒜素原本是以大蒜氨酸的形式存在于大蒜中,遇氧氣後,在大蒜酶作用下轉化而産生。所以,為了讓大蒜産生大蒜素,如果沒有胃部不适的話,盡量直接生吃大蒜,以免大蒜素在熱環境中失去藥理活性。另外,也可搗碎或切成薄片,暴露在空氣中15~20分鐘後再吃。目的是讓大蒜充分氧化,在有氧環境中與大蒜酶起反應,産生大蒜素。
大蒜雖有益健康,但也不能多食,每天吃兩三瓣即可。大蒜辛溫、生熱,過多食用會引起肝陰、腎陰不足,從而出現口幹、視力下降等症狀。中醫認為,長期大量地食用大蒜會“傷肝損眼”,眼疾患者更應少吃大蒜。另外,大蒜不宜空腹食用,胃潰瘍患者和患有頭痛、咳嗽、牙痛、肝病、腦溢血等疾病時,也不宜過量食用大蒜。
大蒜根據外皮的顔色可分為白皮蒜、紫皮蒜、黑皮蒜等,其中白皮蒜和紫皮蒜比較常見。和白皮蒜相比,紫皮蒜口感更辛辣,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顯。獨頭蒜實際上是植株營養不足、發育不良,不能産生多瓣的大蒜鱗莖。其辛辣味獨特,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防治癌症作用要高于普通分瓣蒜。
方志雲/文 陳海/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