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産負債表:反映期末企業的資産負債和淨資産情況。
利潤表:反映的是一段期間的經營成果。
現金流量表:反映企業現金流入有多少?現金流出有多少?
會計的目标是提供财務信息。
會計六要素: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第一章 會計總論】
1、會計: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的一種管理活動,其基本特征是以貨币為主要計量單位。
包括:會計信息系統論、會計管理活動論。
2、會計的職能與目标
(1)職能: 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
反映和監督(反映經濟情況、監督經濟活動)
(擴:控制經濟過程,分析經濟效果,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
(2)目标:滿足外部的需要(政府宏觀調控的需要、投資者進行決策的需要);滿足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需要。
決策有用觀: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受托責任觀:委托方——受托方。
3、 會計核算方法:包括設置會計科目與賬戶、複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财産清查、編制财務會計報表等。
4、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币計量。
5、會計核算基礎包括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補充:
1、會計方法包括會計核算方法、會計監督方法、會計分析方法。
2、會計核算的内容:會計确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會計報告。
3、會計監督包括: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後監督。
【第二章 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
一、會計要素
1、資産的含義、特征
(1)含義: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資産按流動性分:
流動資産:指現金以及其他能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以内變現或被耗用的資産。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資産、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存貨等。
非流動資産:固定資産(房屋及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等)、無形資産(專利權、商标權、土地使用權等)
2、負債的含義、特征
(1)含義: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緻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按流動性或償還期分:
流動負債:償還期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内,預期需動用流動資産或以新的流動負債償還的債務。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繳稅費等。
非流動負債:指流動負債以外的負債,通常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
3、所有者權益的含義、特征
(1)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産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4、收入的含義、特征
(1)收入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緻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按所處地位: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按性質不同分:産品銷售收入、勞資收入、讓渡資産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5、費用的含義、特征
包括生産費用(直接費用、間接費用)、期間費用(管理費用、财務費用、銷售費用)
6、利潤的含義、特征
(1)含義: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包括:
(1)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産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 投資淨收益;
(2)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3)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二、會計等式
(1)靜态會計等式: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基本會計等式)
(變形: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
(2)動态會計等式:收入-費用=利潤
(3)基本會計等式: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
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 收入-費用。
【第三章 會計确認和計量】
一、會計核算基礎
1、會計假設——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1)含義:為進行會計核算,對會計核算所處的空間範圍、時間範圍、基本程序和計量方法所做的合理設定。
2、會計假設構成:
(1)會計主體假設——明确空間範圍;
(2)持續經營假設——明确時間範圍;
(3)會計分期假設;
(4)貨币計量假設。
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三、會計處理基礎
(1)收付實現制
(2)權責發生制
【第四章 賬戶與複式記賬法】
一、賬戶與會計賬目
1、賬戶:是對會計要素的增加變動及其結果進行分類記錄、反映的工具,是會計信息的“儲存器”。
2、會計科目:是賬戶的名稱。
3、賬戶與會計賬目:兩者反映的經濟内容相同,賬戶根據會計科目開設。
4、會計科目分類:
(1)總分類科目(也稱一級科目或總賬科目);
(2)二級分類科目;
(3)明細分類賬戶(或三級科目)。
二、複式記賬原理
1、單式記賬法:隻登記現金或銀行存款收付業務以及應收應付款的結算業務,不登記實物的收付業務。
2、複式記賬法:必須用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關賬戶中相互聯系的進行登記,反映會計對具體信息增減變化的一種記賬方法。
3、分類:
(1)借貸記賬法
(2)增減記賬法
(3)收付記賬法
四、借貸記賬法(最流行的複式記賬法)
(1)借和貸為記賬符号。既有表示增加又有減少。
借、貸對于資産類和費用類賬戶: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
借、貸對于負債類、所有者權益、收入類賬戶:貸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減少。
(2)賬戶結構
(3)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4)會計分錄
借方、貸方
會計分錄書寫的格式:先寫借後寫貸,借貸要錯開。
借:賬戶名稱 金額
貸:賬戶名稱 金額
(5)試算平衡(兩種)
發生額平衡法:全部賬戶的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賬戶的貸方發生額合計。
餘額平衡法:全部賬戶借方餘額合計=全部賬戶的貸方餘額合計。
四、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
1、總賬:按照總分類科目設置,僅以貨币計量單位登記;
明細賬:按照明細分類科目設置。(提供詳細,補充說明作用)
2、平行登記:在有關的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中同時登記。
平行登記原則:同内容;同方向;同金額。
3、業務舉例:
1、企業籌資方式:吸收投資、借款。
【第五章 制造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
一、資金籌集業務核算
1、所有者投入資本業務
(1)實收資本(實際投入企業的資金)
(2)投入資本按投資主體不同分為:國家基本金、法人資本金、個人資本金和外商資本金。
(3)資本金按不同物質形态分為:貨币資金投資、實物投資、無形資産投資等。
(4)實收資本的确定:按實際收到的貨币資金金額入賬,實物或者無形的要按照其價值金額入賬。
2、負債籌集資金業務
(1)短期借款
(2)長期借款
二、供應過程業務核算
1、增值稅簡介
(1)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産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2)計算方法:
進項稅額-買價×稅率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 稅率)
(3)計算實例
(1)記賬憑證名稱
存貨采購成本是指采購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包括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 買價 采購費用(相關稅金(不含增值稅)、運輸費、包裝費、保險費、運輸途中合理損耗等)
相關稅金:應交稅費、在途物資。
三、生産過程業務核算
1、生産過程概述及材料費用
2、人工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3、制造費用歸集和分配
4、産品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四、銷售過程業務核算
1、主營業務收入核算
2、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
3、其他業務收支核算
五、财務成果形成核算
1、業務舉例
2、所得稅費用及利潤彙總
六、财務成果分配核算
【第六章 會計憑證】
一、會計憑證
1、含義:記錄經濟業務,明确經濟責任,登記賬簿的書面證明。
2、種類:
(1)原始憑證:原始資料,主要依據;
(2)記賬憑證:在原始憑證基礎上整理編制的分錄憑證,是登記賬簿的直接依據。
原始憑證按其來源不同分:自制原始憑證、外來原始憑證。
原始憑證按格式不同分:通用憑證、專用憑證。
自制原始憑證按其填制手續和内容不同分:一次憑證、累計憑證、彙總憑證。
外來原始憑證一般均屬于一次憑證。
二、會計憑證——原始憑證
原始憑證含有的内容(基本要素):
(1)原始憑證名稱
(2)填制憑證日期和編号
(3)接受憑證單位名稱
(4)經紀業務數量和金額
(5)填制憑證單位名稱和有關人員簽章。
審核——真實、準确、合法、完整。
三、會計憑證——記賬憑證
1、記賬憑證含有的内容(基本要素):
(1)記賬憑證名稱
(2)填制憑證日期和編号
(3)業務經濟内容摘要
(4)記賬符号賬戶名稱和金額
(5)所附原始憑證的張數
(6)填制憑證單位名稱和有關人員簽章。
2、記賬憑證分類
記賬憑證按其反映經濟業務是否與貨币資金收付有關分為:收款憑證、付款憑證、轉賬憑證;
記賬憑證按其用途不同分:通用記賬憑證、專用------;
記賬憑證按其填制方式不同分:單式記賬憑證、複式-----、彙總-----。
四、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填制人員——出納人員——審核人員——記賬人員。
【第七章 會計賬簿】
一、會計賬簿
1、會計賬簿的種類:
(1)按用途分:序時賬簿、分類賬簿、備查賬簿。
(2)按外表裝訂形式分:訂本式賬簿、活頁式賬簿、卡片式賬簿;
(3)按賬頁格式分:三欄式賬簿、多欄式賬簿、數量金額式賬簿。
二、會計賬簿設置和登記
賬簿的基本内容:封面、封底、賬簿啟用、交接、賬戶目錄、賬頁。
三、會計賬簿錯賬更正
1、方法:
(1)劃線更正法:更正記賬憑證正确,隻是記賬時發生的錯賬。
(2)紅字更正法:更正記賬憑證會計科目用錯并已入賬而引發的錯賬。
(3)補充登記法:更正記賬憑證上金額少寫并已入賬而引發的錯賬。
2、平行登記
同依據登記、同方向登記、同期間登記、同金額登記。
四、會計賬簿結賬和對賬
賬證相符;
賬賬相符;
賬實相符。
【第八章 财産清查】
一、财産清查
1、财産清查——對财産物資進行盤點核對。
2、财産清查分類
(1)按清查範圍:全部清查、局部–;
(2)按時間:定期清查、不定期–;
(3)按執行單位:内部清查、外部清查。
二、财産清查—盤存制度
1、盤存制度(兩種)
(1)永續盤存:也叫賬面盤存制。逐筆登記存貨。
(2)實地盤存:也叫以存計銷制。在期末通過盤點實物确定存貨數量。
三、财産清查—銀行存款清查
四、财産清查—清查結果的處理
略。
【第九章 會計報表】
一、财務報告
1、含義:是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
2、财務會計報告構成
3、會計報表分類:
(1)按編制時間分:中期财務報表、年度财務報表;
(2)按編制單位分:單位報表、彙總報表、合并報表;
(3)按其服務對象分:内部報表、外部報表。
4、會計報表編制要求
(1)依據可靠;
(2)數字銜接;
(3)編制及時;
(4)依法審計。
二、财務報告—資産負債表
1、資産負債表屬于靜态報表。
2、資産負債表組成内容:
資産負債表的項目,分為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類。
三、财務報告——利潤表
1、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
2、利潤表的結構
(1)單步式利潤表;
(2)多步式利潤表。
四、現金流量表
1、現金流量表的基本結構
(1)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
(2)投資活動産生---------------;
(3)籌資活動---------------------。
五、财務報告分析
(1)比率分析法:償債能力分析、運營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
(2)趨勢分析法:是指将一個企業連續兩年或幾年的 财務報告并列在一起進行比較,以分析企業财務狀況和經營情況及其發展趨勢的方法。
會計報表包括資産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其附表。
關注我,每天為你帶來更多會計資訊及會計工作實操小技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