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和愛情的句子?老家話裡有個詞兒叫“行人情”老家人實誠厚道,嘴上不會像讀書人那樣常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但弄事上,那就是“你給我一碗米,我還你兩碗面”,“我借你一瓜兒紅薯,必定還你兩瓜兒”,因為那是“人情”,“人情”是要還的,因此就有了“行人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流浪和愛情的句子?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老家話裡有個詞兒叫“行人情”。
老家人實誠厚道,嘴上不會像讀書人那樣常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但弄事上,那就是“你給我一碗米,我還你兩碗面”,“我借你一瓜兒紅薯,必定還你兩瓜兒”,因為那是“人情”,“人情”是要還的,因此就有了“行人情”。
“行人情”是中華民族衆多習俗中最普遍、最普及、最常見、最具人情味兒的習俗。“行人情”的時間大多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老人壽誕,小兒吃面、偶發事件之時。“行人情”大概有幾種情況,親戚間、朋友間,鄉鄰間,偶發事件的當事人之間。“行人情”不在禮輕禮重,重在一個“情”字,俗話說的“千裡送鵝毛,禮輕人情重”,就是對“行人情”的對恰當的注釋。
“行人情”時,誰出面去“行”這個“人情”是非常講究的,是馬虎不得的,是必須慎之又慎的。我記得小時候,外爺、外婆、舅爺、妗奶過生日,總是父母帶着我們兄弟姐妹去;我去幹娘家燒‘生兒’,有時父母陪我去,有時讓大姐陪我去;逢年過節去看望舅、姨、姑,父母都是讓我去;偶發事件去向當事人表示謝意,或是父親去,或是母親去;大姐結婚後,去大姐家“行人情”,父母都是讓我去。
一般來說,男女結婚後,女方家的“人情”都是女方安排去“行”的;男方的“人情”都是男方回去“行”的。逢年過節,女方的“人情”女方去“行”,男方的“人情”男方去“行”;幹親戚的人情,都是幹女兒、幹兒子去“行”。有時候,大人跟孩子們對口的“人情”,由于各種原因,也有不想去“行”,想換個角色替代去的“行”的,其實這樣不妥,還是“誰家的孩子誰抱走”“誰的人情誰去行”了。
想想也是,“行人情”的對象不同,如果“該出頭的不出頭,不該出頭的出頭了”,那都叫“失禮”。“失禮”的“人情”,等于“沒行”!甚至“行了,還不如不行”!試想,孩子外婆的生日,女婿女兒不出頭,讓孩子們單個去“行”,會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啊!
我們這一代,打小就跟着父母行人情,知道行人情的規矩,可是我們的孩子這一代,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對行人情相對來說有點淡漠,平時我們也最怕她們自私,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行人情”,因此父輩們有責任、有義務打小培養孩子們行人情的習慣,不能上禮尚往來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代人手裡失傳。
老家的“行人情”,代代相傳,薪火不息,既是美德,又是禮儀,有“人情”,那就要還!欠“人情”,萬萬不能!沒“人情”,那就啥也沒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