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伯仁之死真實事件

伯仁之死真實事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2 18:53:52

作者:齊雲轲

伯仁之死真實事件(伯仁卻因我而死)1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名言,出自東晉初年琅琊王氏家族首領、一代名臣王導之口。而這裡面所說的“伯仁”,不是别人,正是汝南人周顗。

一、少年英才

周顗,字伯仁,生于西晉武帝泰始五年(269),出自汝南郡望的周氏家族,家在汝南郡安成縣(今河南省汝南縣王崗鎮一帶)。周顗自幼刻苦勤學,博覽群書,知書達理,加之品貌端正,在家族中很快嶄露頭角,聲譽很好。

周氏家族在汝南雖是名門望族,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出現了一些纨绔子弟,行為放蕩,隻知道吃喝玩樂、遊手好閑。對此,年少的周顗盡管不能勸阻和糾正,卻主動與這些子弟保持一定的距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怎麼合群。衆人見此,從不敢與他亵玩,甚至玩笑也不去開。正因如此,周顗深受族人、尤其是族中老人的高看和器重,對其寄予厚望。

伯仁之死真實事件(伯仁卻因我而死)2

司徒掾贲嵩、廣陵人戴淵等人,均為當時名士,對于周顗十分敬重。特别是戴淵,舉秀才後要到京城洛陽謀取前程,特地前往汝南拜訪周顗。戴淵家在廣陵郡,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揚州市一帶,千裡迢迢趕到汝南去見周顗。

但是見面後,他發現周顗彬彬有禮,言談舉止均合乎禮儀,且口才極佳。自知能力不及,一向能言善辯的戴淵竟然隻是端坐聽講而已,直至離開也沒敢多說什麼話。過後,戴淵逢人便說周伯仁是天下英才,年輕有為,将來必是一代賢能之士。

伯仁之死真實事件(伯仁卻因我而死)3

二、宦海沉浮

周顗少年時期便有良好的聲譽,加之汝南周氏巨大的家族影響力,州郡政府屢次征召他,想讓他出仕為官。但是,周顗認為自己還年輕,需要繼續讀書,增長才幹,充實知識,就一再拒絕。一直到他弱冠之年,承襲了其父武城侯的爵位後,來到朝廷擔任秘書郎,管理圖書經籍。

這是一個閑職,平時工作并不忙,此外皇家藏書豐富,使其得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讀書深造,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研學經國濟世之學。這對年輕的周顗來說,這肯定是件好事。

可惜的是,周顗的這種好日子并沒過多久便結束了。太熙元年(290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病逝,兒子司馬衷繼位,便是曆史上著名的白癡皇帝晉惠帝。

晉惠帝腦子有問題,皇後賈南風出來攬政,胡作非為,将一個朝廷内外弄得烏煙瘴氣,晉武帝分封到各地的司馬家族的藩王們不樂意了,紛紛出來作亂奪權,這便是前後持續十六年之久、造成深重國家災難的“八王之亂”。

伯仁之死真實事件(伯仁卻因我而死)4

“八王之亂”時,周顗遷尚書吏部郎,後為東海王司馬越之子司馬毗屬下的長史。司馬越先後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等諸王的軍隊後,廢掉晉惠帝,改立晉懷帝,獨掌大權。周顗看出司馬越不能成事,就逃走了。

西晉滅亡前後,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國中大亂,周顗随着族人逃奔到江南避亂,後被琅琊王司馬睿賞識,追随他在江東立足。在司馬睿這,他與王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西晉滅亡後,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在江東建邺城(今江蘇省南京市)重建了國家政權,是為東晉,司馬睿即晉元帝。周顗為東晉王朝的尚書左仆射、吏部尚書,是國家重臣。

伯仁之死真實事件(伯仁卻因我而死)5

三、冤屈而死

晉元帝司馬睿在江南建立東晉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王敦等人出力甚巨,被視為開國元老,出現了司馬氏與王氏共同掌權的現象,史稱“王與馬,共天下”。王導與司馬睿私交很好,忠心皇室;王敦卻蓄謀造反,盡管晉元帝一再忍讓他。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舉兵殺向京城建康。作為王敦堂弟的王導處境尤為尴尬,被好朋友晉元帝所懷疑。王導為求得皇帝原諒,就率領族人跪到宮門前請罪。這天,恰巧周顗入宮,王導請他無論如何在皇帝面前幫幫自己:“伯仁,我全家百餘口,就靠你了。”周顗知道此刻正是敏感時期,不便當衆說明,所以盡管自己進宮就是要到皇帝那擔保王導不會助王敦謀反,可就是沒同王導說話。他進宮時從王導面前一言不發走過。

在宮中,周顗為王導說盡了好話,使晉元帝相信王導不會跟随王敦謀反。晉元帝與周顗私交也不錯,就留他在宮中吃飯,周顗好酒,喝得醉醺醺的,被人架出宮。出來,又見到了王導,他們還在那跪着。王導想上去問問他皇帝那邊的情況,周顗卻還是一言不發走過。這讓王導深為憤恨:平日裡的好朋友,在關鍵時刻竟然如此絕情絕義!

伯仁之死真實事件(伯仁卻因我而死)6

回家後,周顗酒醒後,再次寫下了替王導一家求情的奏疏,派人送進宮去,呈上禦覽。

不久,王敦率軍入京,晉元帝成為傀儡。王氏兄弟趁此除掉一些政敵,當王導見到周顗的名字赫然在列時,想想他之前對自己的絕情,一時間竟忘了他們深厚的情誼,居然沒有向王敦替周顗講情。結果,周顗被王敦叛軍所殺。不久,王導在宮中發現了周顗寫給皇帝的為王導一家求情的親筆奏疏,在奏疏中,周顗說願意以周家數百口性命擔保,王導不會謀反,奏請皇帝刀下留王導一族人身家性命。

見此,王導追悔莫及,痛哭流涕,自己在能幫周顗免于一死的時候,卻狠心地置之不理,最終害死了他。此後,王導逢人便忏悔說:“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伯仁之死真實事件(伯仁卻因我而死)7

【作者簡介】齊雲轲,男,教育工作者。2007年以來,陸續在各級各類媒體發表作品100餘萬字。閱讀悅讀平台簽約作者。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省青年作協常務理事。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