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清朝遺民詩人三大學者

清朝遺民詩人三大學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8 07:03:25

清代著名詩人兼曆史學家趙翼,是與袁枚、蔣士铨齊名的“乾隆三大家”之一。

趙翼曾經效法“詩聖”杜甫,以詩歌作理論文章,寫過一組著名的七絕《詩論五首》,議論詩歌。其中第二首非常有名,很多人都聽說過。

一、《論詩五首·其二》賞析

《論詩五首·其二》賞析——清·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白話翻譯:

李白、杜甫的詩歌,曾經被人津津樂道。如今已經過了千百年,内容與題材,都已經失去了新鮮感。

清朝遺民詩人三大學者(清代學者以詩論詩)1

每一個時代,都會誕生屬于那一個時代的人才。這些人才各自站在屬于自己的時代頂峰,引領潮流,而他們的影響力又會綿延幾百年。

初看《論詩五首·其二》這首詩,會覺得“口氣”頗大,但是認真領會詩義,你會覺得它講得是非常有道理的。

趙翼是清代的“性靈派”詩人,他的詩歌大多和這首詩一樣,寫得非常淺近,似口語,當中并不采用什麼典故。但是讀完了,讓人感覺相當有說服力。

《論詩五首·其二》這首詩,其實并沒有否定李杜在中國古詩界的江湖地位。它隻是從文學創新的角度出發,闡述了趙翼自己的詩歌理論論調,即“詩歌必須創新”。

李白、杜甫的詩就是再好,那也是千年以前的作品了。千年以前的審美,必然會和後世産生較大的差異。

清朝遺民詩人三大學者(清代學者以詩論詩)2

一切的創作,無論是寫詩也好,還是寫文章也好,都應該符合時代潮流,做到與時俱進。所以當代的詩人,也不應該在創作上“啃老”。

“能勝大敵始稱勇,豈就矮人乃見長。”要比就必須和最強的對手比,所以創作者應當有開拓創新,打破陳詞濫調的勇氣。在繼承前人精髓的同時,尋找到更廣闊、更新穎的舞台。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句,是在激勵當時的讀書人,不要妄自菲薄。任何一個時代,都會誕生屬于他們那個時代的天才。

但是現實中有一些人,一味地守舊,排斥後進,逢古必吹,不給這些新生人才任何出頭的機會,這是不正确的。

縱觀整個中國文學史,屈原、宋玉、陶潛、李白、杜甫、蘇轼、陸遊、辛棄疾……哪個時代沒有自己的天才呢?

清朝遺民詩人三大學者(清代學者以詩論詩)3

他們在自己所處的那個時代散發着光芒,引領着詩歌創作的時尚,各個都有幾百年。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永遠統治詩壇,總會有後來者追上前人的步伐。

文學創作和人類社會的發展一樣,一直是不斷前行的。對于曆史上那些曾經取得光輝成就的詩人,我們應當永遠銘記,但是不能迷信。更不能為了“偶像崇拜”,就排斥後來者的創新。

俗話說得好:好話說三遍,狗都會聽厭。李白、杜甫全部的詩歌加起來不過幾千首,就算把這些詩歌倒背如流,吸收當中全部的精華,這些精華也不能涵蓋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何況李白杜甫二人的創作風格,早就已經被後人所熟知了。一味模仿他們進行創作,也就失去了創作本來的意義。

詩歌創作就應該是走前人未走過的路,披荊斬棘,不斷探索前行。不跳出前人的框架,你怎麼能看到外面無限寬廣的宇宙呢?

清朝遺民詩人三大學者(清代學者以詩論詩)4

趙翼一直強調創新,關于詩歌“新鮮感”的問題,他在《論詩五首其一》中也提到過,就算一個人在寫詩中有了新的突破,那也不過是“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英國文學家毛姆提出了類似的觀點,毛姆認為,文學創作就是創新,為了創新,“作者必須比讀者先感覺到厭倦”。這裡的“厭倦”,指的就是對一切“陳詞濫調”和“陳舊風格”的厭倦。

二、“性靈”詩人趙翼

公元1727年,趙翼出生在江蘇常州府陽湖縣一個教書先生家中。他家所在地的趙氏家族,祖上曾為趙宋皇室。但是趙翼這一脈傳到清朝時,已經很多代都沒有出過大官。

趙翼家境貧寒,父親是一個私塾先生。家中除了母親之外,還有一個姐姐,三個弟弟,算上父母一共七口人。

因為父親重視教育,趙翼三歲識字,六歲的時候,每天能作四五首詩。不幸的是,在趙翼十五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

清朝遺民詩人三大學者(清代學者以詩論詩)5

為了生計,趙翼十六歲開始接下父親的私塾,坐館教書。他家原來有七間房三畝地,後來教書不足以養家,就買了三間房,和未出嫁的大姐,以及三個弟弟、母親住在一起。

二十一歲時,趙翼家鄉鬧饑荒,學館倒閉,于是到京城投奔外舅劉午岩,因此結識了刑部尚書劉統勳(宰相“劉羅鍋”的父親),後者請他去修《宮史》。

青年時代的趙翼,雖然生活清貧,但是頗有一些貴人緣。因為鄉試的表現突出,他得到了朝中一些達官的重視,被聘為幕僚。

同時,趙翼又通過幕府活動,結識到了傅恒。所以他在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被調任“軍機處行走”,打進了清朝的權力中樞。

但是趙翼本質上是一個文學家,并不擅于官場交際。他曾經六次參加科考,想要通過正規途徑,成為一名“詞臣”。

清朝遺民詩人三大學者(清代學者以詩論詩)6

最後一次,趙翼考上了狀元,結果皇帝卻以陝西沒出過狀元為由,将探花的名次與他這個狀元進行了“對調”。就這樣,他從第一名變成了“第三名”。

趙翼後來在廣西、廣東等地當過地方官,他清廉愛民、心地善良,深受百姓愛戴。最後卻因為心地仁慈,輕判了一個年輕盜賊,被彈劾。于是他辭官歸裡,成了一名清閑文人。

結語

李白和杜甫的文章詩詞固然是非常好的,但是後世的創作者,也不能因此照本宣科,猛吃李白和杜甫的“老本”。

作為一名創作者,不光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還應該學會從前人的肩上走下來,邁開大步,勇于探索前人未曾到達過的領域與空間。

創作者要有開拓者的勇氣,評價者更應具備與時俱進的眼光。承認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經典,承認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人才。這些人才在各自的時代裡,引領風騷,流芳百世。

清朝遺民詩人三大學者(清代學者以詩論詩)7

趙翼曾經寫過很多名句,《論詩五首·其二》中的後兩句就是一個名句。另外,還有《題遺山詩》中的“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也非常有名。

趙翼擅長說理,詩風言簡意赅,通篇直叙,不求含蓄唯美。有些句子初看着實“驚人”,但是細品當中的道理,卻是不容置疑的。所以這些詩歌傳播很廣,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