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兒童古詩三百首八陣圖

兒童古詩三百首八陣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7 14:15:49

[跟着古詩詞]品琴曲、學地理

——陽關三疊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伊熙老師。

今天我們來鑒賞一首古詩,唐代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1.渭城曲:另題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陽關曲》或《陽關三疊》。

2.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鹹陽古城。

3.浥(yì):潤濕。

4.客舍:旅館。

5.柳色:柳樹象征離别。

6.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兒童古詩三百首八陣圖(跟着古詩詞品琴曲)1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曆官右拾遺、監察禦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僞職。長安收複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史上最著名的送别詩,可能沒有之一。古人給這首詩譜上曲,傳唱了上千年,這首詩也因此有别名《渭城曲》。唐人譜的曲子,大概在宋朝時失傳了,明朝時人們重新譜曲。現在我們聽到的《陽關三疊》就源自明朝的曲子。

這是琴舍的小盆友定級時錄制的視頻,雖然仍有瑕疵,但值得鼓勵!

咱們邊聽邊再來看看元二,也就是元常,在家族同輩中排行老二,所以一般稱之為元二。如“白二十二舍人”就是白居易,也因白居易排行第二十二,又任職中書舍人,所以朋友會這樣稱呼白居易。這個元二隻在兩首詩中出演過一次主角,不詳何人,杜甫有《送元二适江左》詩,自注雲:“元曾慶孫、吳(即兵家孫武、吳起)舉。”可能就是這位懂得兵法的人。“安西”,安西都護府,府治在龜茲,即今新疆庫車縣地,是唐朝守邊重鎮。天寶六年(747),唐玄宗命高仙芝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元二也可能曾奉使到高仙芝處。

地理卡片

渭城、陽關與安西,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

這些地方,正是中原到西域交通線路的起點、中點和終點。渭城在今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地處關中平原、渭河以北,在唐朝都城長安附近,即古鹹陽城。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地處河西走廊西部,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赴西北邊疆的要道。安西即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南麓一帶。唐貞觀時期設置,治所先後在西州(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龜茲(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市),統轄龜茲、疏勒、于阗、焉耆四鎮。安史之亂後,安西四鎮相繼陷落。

兒童古詩三百首八陣圖(跟着古詩詞品琴曲)2

圖1

兒童古詩三百首八陣圖(跟着古詩詞品琴曲)3

圖2

元二出了陽關,迎接他的将是遼闊的荒漠和零星的綠洲小國,從長安到那裡行程幾千裡,條件艱苦。渭城一别,王維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到老朋友都是未知的。當年的車馬很慢,一别可能就是一輩子,多說無益,千言萬語盡在酒中。

詩姐解讀

早春,清晨。細雨打在官道的塵土上,出現一個個斑斑駁駁的小圓點,揚起了輕輕細細的煙塵。渭城在渭河北岸,與長安隔水相望。渭河水已經漲了起來,嘩嘩地流淌。渭城郊外的客棧,王維和一衆好友,在這裡送别元二。元二将要西行,目的地是萬裡之外的安西。

客棧的黑瓦,泛出青苔的顔色;用來系馬的柳樹,年輪增長了一圈,再次發出黃綠色的新芽。送君千裡,美酒幹杯,千言萬語,終有一别。折下柳枝,贈給元二君,因為這“柳”,寄托着老朋友們的“留”别情。

盛唐時期,中原、河西與西域都在唐王朝的統轄之下。那個時候,人們在中原和西域之間來往是一種常态。像王維送别元二的場景,也許每天都會在長安、渭城的各大酒肆中上演。

不過,也許隻有詩人王維,把元二将要前往西域的“路線圖”,用一首詩凝練地概括了出來。

從地處關中平原的渭城啟程,沿着渭河向河流的源頭進發;翻越隴山、渡過黃河,行走千裡河西走廊;走廊盡頭是陽關,出了關城,你會看到漫天黃沙,聽到駝鈴聲聲,那就是安西都護府的地界。

這是一首“長詩”,不是詩歌的字句有多長,而是元二要走的路,很長很長。一千多年來,我們也一直讀着這首詩,跟着元二在這條路上行走,隻見朝雨淅淅瀝瀝,輕塵飛騰又落下。

從古至今,大家在離别時都會來一曲《陽關三疊》,來表達送别之情,今天的鑒賞内容暫時告一個小段落,下期見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