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688年1月27日,一生輔助順治、康熙兩帝的傑出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後去世,終年75歲。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孝莊死後停靈37年才入土為安,這是怎麼一回事?
常言道,入土為安是逝者大事,普通人如此,王侯将相更是如此。根據大清祖制,孝莊死後應該和她的丈夫,也就是皇太極一同葬在了沈陽的清昭陵。但在臨終前,孝莊卻出人意料地留下一個遺願:
“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勞民動衆,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于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這可一下子難倒了康熙了,如果按照祖母的要求,将孝莊葬在了清東陵,那麼就會出現一個尴尬的問題:清東陵的體系将被破壞,順治帝的陵墓将不再是規制最高的。縱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後,可畢竟與皇帝還是有差距,因此葬在清東陵内是不可能的。
孝莊對康熙的重要性有目共睹,沒有孝莊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康熙。當然,康熙對孝莊也非常敬重,孝莊病危時,康熙晝夜侍奉左右,甚至率領大臣到天壇祈禱,請求折損自己以增加祖母的壽命。
就在康熙為難之際,大臣們給出了一個意見,先把孝莊的梓宮停放不下葬,另做打算。康熙一聽很有道理,于是在清東陵風水牆外為祖母修建了一座臨時建築,“暫安奉殿”。本來是迫不得已的舉動,可直到康熙去世,孝莊一直安放在暫安奉殿内。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康熙至死沒能解決,隻能丢給繼承者雍正。雍正三年(1725年),經過慎重考慮後,雍正決定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由于孝莊和皇太極的昭陵隸屬一個體系,而且又位于昭陵的西邊,因此名曰“昭西陵”。
雍正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他認為自從孝莊安奉“暫安奉殿”以來,大清國力蒸蒸日上,他認為這一定是孝莊在天之靈的護佑,于是認定這裡就是一塊風水寶地。
另外,古代以左為尊貴之位,而孝莊的昭西陵位于清東陵大紅門的左邊,這又反映了大清皇室子孫對孝莊的敬重。
參考資料:《孝莊秘史》、《清史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