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子貢曰: “汝與回也, 孰愈? ” 對曰: “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 賜也聞一知二。 ” 子曰: “弗如也! 吾與汝弗如也。 ” ——《論語公冶長第五》
【譯】 孔子對子貢說, 你跟回誰比較傑出, 誰比較優秀? 子貢回答說, 賜怎麼敢和回相比呢, 回聽到一個道理可以領悟十個相關的道理, 賜聽到一個道理隻能領悟兩個相關的道理。 孔子說, 是比不上, 我與你都比不上。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了 解到孔子他也不認為說我是老師, 我就一定要勝過學生。 韓愈在《師說》 裡面也有提到, “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 ” 這是客觀的話, 重要的是用不用功, 如果你有很好的天賦才華, 你不用功的話那是浪費。 你也隻能是天才兒童,小時了 了 , 大未必佳, 那多可惜。 如果說你既有天才又能用功, 那就是孔子說的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 将來的他們也許表現遠遠超過我們。 這樣的話, 這個社會、 這個國家才能不斷進步, 所以作為一個老師, 他看到有像顔回這樣的學生, 高興都來不及。他看到子貢這樣的學生, 在這個時候既謙虛又有自 知之明, 當然是要鼓勵他了 。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欣賞、 互相肯定, 所以我們看到孔子跟學生的關系就覺得非常親密。 他跟學生談話來往, 看學生如果太驕傲了 , 他會稍微點他一下; 太謙虛的話, 又會鼓勵他一下; 如果他有自 知之明, 就再給他肯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