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思想的轉變?商務印書館·方達評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荀子思想的轉變?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商務印書館·方達評注
【原文】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1];吾嘗跂而望矣[2],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3],而聞者彰[4]。假輿馬者[5],非利足也[6],而緻千裡;假舟楫者[7],非能水也,而絕江河[8]。君子生非異也[9],善假于物也。
【注釋】
[1]須臾:片刻,短時間。
[2]跂(qǐ):踮起腳後跟
[3]疾:猶言聲音洪亮。
[4]彰:清楚。
[5]假:憑借,利用。
[6]利足:善于行走,善于奔走。
[7]楫(jí):船漿。
[8]絕:渡。
[9]生:通“性”,本性。
【今譯】
我曾經整天在思索,卻不如片刻所學習的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跟瞭望,卻不如登高遠望所看到的寬廣。登到高處招手,胳膊并沒有增長,但遠方的人看得見;順着風呼喚,聲音并沒有更加洪亮,但聽到的人很清楚。憑借車馬遠行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卻能到達千裡之遠;憑借船漿渡河的人,并不是由于善遊水,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天性與别人沒有什麼兩樣,隻是善于憑借外物罷了。
上海古籍出版社·張覺譯注
【原文】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①,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②,善假于物也③。
【注釋】
①跂(qǐ):通“企”,踮起腳後跟。
②生:通“性”,指人的資質。
③這句喻指君子憑借學習賢師益友來提高自己的修養。
【譯文】
我曾經整天地思索,但不如學習片刻之所得;我曾經踮起腳跟瞭望,但不如登上高處所見之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但遠處的人能看得見;順風向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強,但聽見的人覺得很清楚。憑借車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卻能到達千裡之外;憑借船、漿的人,并不是善于遊泳,但能渡過江河。君子生性并非與人不同,隻是善于憑借外物罷了。
上海古籍出版社·李波評注
【原文】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1];吾嘗跂而望矣[2],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3]。假輿馬者[4],非利足也,而緻千裡;假舟梅者[5],非能水也,而絕江河[6]。君子生非異也[7],善假于物也。
【注釋】
[1]須臾:片刻。
[2]跂(qǐ):通“企”,踮起腳後跟。
[3]彰:清楚
[4]假:憑借。輿(yú)馬:車馬。輿,車。
[5]楫(jí):船漿。
[6]絕:橫渡。
[7]生:通“性”,人本來的資質。
【譯文】
我曾經整天苦思冥想,卻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跟向遠方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登上高處招手,手臂沒有增長,但遠方的人看得見;順着風呼喊,聲音沒有增強,但聽到的人很清楚。利用車馬遠行的人,并不是善于行走,卻能到達千裡之外;利用船、漿渡河的人,并不是善于遊泳,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本來資質與别人沒有什麼不同,隻是善于利用外物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